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串起千里步道 護住美麗家園】 (林淑英vs.周聖心)(四)
2007/06/04 08:33:16瀏覽1211|回應0|推薦1

【串起千里步道 護住美麗家園】  (林淑英vs.周聖心)

【視界大不同—talk party】.....(四)Talk party(2006.08)

 今年青年節那天,『農訊協會』曾舉辦春遊活動,到竹子湖賞海芋。

午餐後,我跟隨創會時的秘書長陳元弼先生從陽明書屋散步經陽明山國家公園、天母水管路古道等美麗的路徑,回到中山北路七段的農訊協會。記得陳前秘書長還笑笑地對我說:『不錯,你這麼喜歡大自然、也可以走這麼長的路,有資格擔任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七月二日上午九點多,參與台灣生態協會舉辦的【環島苦行】之中台北市這一段,從省立博物館到國父紀念館這短短的路程,腳底居然起水泡,讓我感嘆台北街頭,是很不適宜走路的地方。

因此,我邀請了永和社區大學特別助理,同時兼任『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的周聖心女士來談千里步道,聊聊關於散步的事情。

林:各位朋友,很高興我們又在雜誌裏、在廣播的天空中見面囉!更高興的是今天為各位邀請到我們在台灣推動【社區大學運動】的老朋友周聖心女士,請她來談談【千里步道運動】。首先請問聖心:為什麼會有這個運動?籌畫中心目前設立在永和社區大學,常在這裡舉辦討論會議,永和社大讓人有『重要基地』的感覺,有什麼因緣際會嗎?

周:淑英老師、各位讀者、各位聽眾大家好!真高興有機會來和諸位分享這個剛發動不久的社會運動。千里步道的發起人黃武雄、徐仁修、小野等三位先生分別代表了教育界、自然保育界、文化界三個領域;籌畫中心之所以在永和社大是因為黃老師是我們創校時的主任,他是一位對台灣充滿浪漫想像的人;去年五月間他寫了一篇《夢想幾年後台灣出現一條千里步道》的文章,得到許多人的迴響,因而在今年423日那天,召開了【千里步道啟動大會】,期待創造岀一條可以用腳走、騎腳踏車、聽得到風聲、心跳聲、感受得到汗珠、把腳步慢下來的路徑,不是只有機器快速行走的生活空間。

 

        啟動大會當天徐仁修老師說現代的孩子,搭捷運、汽車,看的都是車站交流站的名字 在隧道裏 沒有踩在土地上,不知何謂鄉愁,因為不知故鄉在何方,這樣的狀況容易得憂鬱症。

         黃武雄老師說,在全球化及傳播媒體的商業行銷之下,許多過節的方式變得千遍一律,看不見真實的東西;就以中秋節來說,看見月亮的形體,卻看不見月光,因為到處都是光害,在這樣的時代裏,已經創作不岀『月光曲』那般動人的作品了。

        啟動大會當天來了近兩百人,那個場面是教人很感動的。千里步道運動的目標是:思索我們要為土地留下什麼?人可以很自在地走路,可以很方便地牽起自行車騎向四方;在努力達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反省現在的生活方式,說不定會賺到很多附帶的收穫呢!

林:去年年底,我們自然步道協會租了一部遊覽車前往美濃,民宿的經營者林俊清先生為我們導覽解說;途中提到『里社真官』這個全台灣只在美濃還聽得到、看得到的三座掌管水源的土地公的古老稱呼。當天晚上,林先生應大夥兒之拜託,帶著我們散步夜訪『里社真官』;我們沿著水圳、過水橋越過美濃河,接產業道路走向田間小路,一路上有水流聲;仰望冬季的夜空,有天鵝絨般的深邃柔軟,『里社真官』像宅心仁厚的長輩那般環抱著我們。

 這趟旅行的回程中,有夥伴建議我們未來要好好推動『散步的習慣』,她認為散步的奧妙只能意會很難言傳,應帶動許多人來品嘗。

周:淑英老師的話讓我想起小時候居住的花蓮市,我家屋後就是稻田、水溝和我最喜歡走的阡陌小徑、習習涼風,但是現在全都蓋了房子。我經常思考我們是否應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留住好山好水讓台灣得以永續。3~4年前,我們在永和發現一座台肥倉庫,那是約500坪左右的閒置空間;我們想台肥跟台灣農業的發展關係密切,如果可以將之設立為『土地博物館』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我們興冲冲地跑去拜訪台肥高層,也請教育部幫忙協調;但因它已經是上市公司,要顧慮許多股東的權益,所以增加了難度。

但是我不斷思索,好的生活不等於剷平一切;所以我想推動千里步道是到了時間點了。

林:2005年的516日,全國社大網路社群【twcu】傳岀您捎來的訊息,帶來您剛剛提到的文章─《夢想幾年後台灣出現一條千里步道》;從那時起,『千里步道』四個字就常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我曾經這麼想,在全台灣的319鄉鎮,每個鄉鎮找到十個人,請他們從自己居住的村落開始,往鄰近的鄉鎮走去,找出哪一條相連的路是最漂亮、最適合步行的?一個一個鄉鎮連起來時,千里步道就串起來了。我可能想得太簡單,因為實際上,理想要化為行動是不容易的 需要努力並妥善的鋪排。請問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如今的運作狀況如何?

周:【串起千里步道】原本好像只是個夢想而已。啟動大會那天參與者的踴躍,帶給大家很大的鼓舞;之後每兩週舉行一次【智庫沙龍】,請所有關心這個公共事務的人士都來參加,互相腦力激盪。我們陸續邀請了東華大學環境政策所的蔡建福老師來跟大家介紹英國保留美麗鄉村景緻的案例、相關的法律措施等,我們從而得知,英國之所以有這麼美麗的鄉村風景,是由於他們有《鄉村保護法》的規範;我們也請【行旅文學】作家來跟我們分享創作經驗,比方東華大學的呉明益老師就來為大家演講他從花蓮走到台北的故事。他說岀發當天就遇大雨,他躲在路邊的棚子裏;在滴答不停的雨聲中,開始注視眼前一簍果實已經被摘下來的玉蜀黍柄和苞片,數了數共有320跟;他於是想像前一天,可能是哪位原住民在這裡做生意、路過的人停下來買玉蜀黍、、的情景。我們也邀請了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一位副處長來做報告,說明政府對這方面事務的觀點;因為我們想到民間運動的實現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有些須立法保障。還有環保界的先進們、勞工界朋友的觀點等等,都在【智庫沙龍】裏交流互動。

       目前我們是隔週的星期五傍晚六點半聚會,會準備手工做的包子、豆漿當晚餐;請大家自備杯子、洗乾淨雙手,直接拿包子吃,連盤子都省了。

林:我有參加過,教室坐得滿滿的;大家拿著包子在福和國中(也是永和社大校區)操場野餐,都很開心!我也曾應邀前往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開會,討論【千里自行車道  萬里健康步道】的推動事宜,農委會、營建署、、相關部門均有提出報告。台糖、台鹽的小鐵道在會中就被寄于很大的期待;以我個人來說,在台糖小鐵道放牛、台鹽的小鐵道約會的記憶,真是無限美好!

        有一天,我在一部影片裏看見英國鄉村的美麗景像時,突然想起千里步道,接著興起一股要前往台灣各地尋找美麗的村莊,並且努力把它保留下來的衝動。現在我要請問您,個人可以如何參與這個運動呢?

周:趕快岀門看看附近有美麗的景色嗎。我們這兒有個《當你岀門去探査》的小冊子,依著其中的指引:這個美麗的路徑人煙稀少嗎?路面多寬?海拔高度?有替代道路讓車子通行嗎?這些記錄傳回給我們之後,我們會將之繪到地圖上,當然有人願意自己繪圖也很好。希望有朋友可以到我們的網站看看,幫忙檢查地圖是否正確。今年暑假我們想找常常騎車旅行的人完成地圖,目前是透過建置地理資訊系統(GIS),運用科技與人力的結合畫岀步道,並且要時時檢視路線是否適合。

林:所以這是很全民、很開放、重視實踐、提供的訊息會被追蹤跟確認的社運。

周:目前有九個縣市成立了籌畫站,籌畫站擔任了『聯絡人』的角色,召集各地熱心的夥伴踏査步道路線;我們還有很多名單可以提供給各位,讓更多人可以結伴同行。也就是說,只要願意幫忙,隨時可以加入這個行列。

林:611日那天,已經有辦過大型活動,情況如何?

周:611南北開步走】,北部的主題叫做【漢順上學路】;南部是【阿朗壹古道旭海南田】段,由於豪雨成災,南部的活動延後一週才舉辦。【漢順上學路】是我們一名志工陳漢順先生在三十多年前,從龜山走到新店市區唸初中的路;611當天,約五百人陪著他從捷運新店站起步,沿途經碧潭橋、小粗坑電廠、伸丈板、屈尺壩水圳、到達龜山國小,全長5.5公里,設六個站提供文史生態的解說服務;那天,紀政女士、余範英女士、小野先生等知名人士都來了,而且走完全程,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特別是漢順。

【阿朗壹古道】則是清治中末期,恆春半島的馬卡道族移民花東縱谷,以及海岸阿美族南下半島的古道,當年胡適先生的父親胡鐵花先生遠赴台東知州上任,也是走這條人煙浩渺的古道。我們走的這段是沿著中央山脈東南段與西太平洋之間的礫石沙灘海岸,還沒有被開發、但最近公路總局積極想闢為車到的路段,屏東縣教師會跟一些民間團體於是結合我們,邀大家去體驗山海的雄偉,一起來努力保留自然的風光!

林:我們學校蔡主任工作很忙,但他幾乎每個晚上將近十點時會帶著高未及腰部的兒子到公園散步;我每每想像牽著手、被光投射在地面的高矮身影,還有,晚上還可以出來散步的安全國度,就有無限的溫馨感覺!

       我們的讀者遍佈四方,而且有許多農漁業的從業人士,你有什麼期待嗎?

周:步道不是健康休閒,也不是消費;農漁業資源來自土地、海洋,可以說是跟步道最有直接關係的兩種行業;如果沒有好山好水,就沒有好的發展基礎。前不久,我們接到古坑鄉的鄉親打電話來說,當地有柳丁村,既美麗又香氣迷人,請我們前往踏査、研商步道串連的事宜。我想,有農漁業界的人士加入這個推動的行列,將會讓它更厚實,更與環境和諧共生,請大家一起來!

 

     1111日那天,將舉辦【全台開步走】,希望大家多多提供建議。我們的電話是:02-2923-6464

 

林:希望大家得知這個訊息之後,把【串起千里步道】這個願望放在心裏,並付出行動;期望大家萌生【去走路】的動機,讓我們努力追求更多步行思考或發呆的時間與空間!精采的談話內容請各位朋友於89日下午三點半收聽F.M.93.7寶島客家電台【寶島服務網】廣播節目,謝謝聖心執行長,謝謝諸位的閱讀與收聽。

周:謝謝淑英老師,謝謝大家,請大家多幫忙!

 

PS..農訓書齋 http://www.ntifo.org.tw/Ntifo/second/bookstore/bookstore01_1.asp?Serial_No=72【第二十三 卷 民國 95年】198期 P59.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00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