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29 07:21:49瀏覽1387|回應0|推薦1 | |
【視界大不同~~Talk Party】....(二) 【喚醒古老智慧 尋求另類生活】 林淑英VS.陳慈美 台灣民間的環保團體雖然經費拮据,但也在過年期間,相約喝春酒來互相勉勵,互相支持。就在這難得的聚會當中,一位老朋友─『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陳慈美女士,帶著她玉樹臨風的兒子來到我面前、、、 *『探討土地倫理 追求生態公義 落實簡樸生活』 林:想起跟今天的特別來賓認識的時候,每回在主婦聯盟相遇時,她都抱著兒子,邊餵奶邊跟我們一起開會;轉眼之間,那位小壯丁變成大帥哥了。請問您當年怎麼會到主婦聯盟擔任志工呢? 陳:那是十五年前了。當時我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最大的八歲,最小的兩歲;我的教育背景是物理,又經過神學訓練,回國後在大學教書。有了四個孩子後,我決定當全職媽媽;由於這個緣故,我發現台灣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有威脅,必須有一些努力,因而來到主婦聯盟;在這兒我又看到人力欠缺、專業知識待增強的問題,所以我利用時間大量閱讀、書寫、翻譯國外著作,同時和幾位也是基督徒的環保媽媽回到教會推動環境教育,接著成立了『生態關懷者協會』。 林:談到主婦聯盟人力匱乏,想到當年新竹縣大量興建高爾夫球場,所衍生的除草劑對土地的污染、水土保持的傷害等問題,我們要前往拜會新竹縣政府討論這些狀況;行前,想閱讀政府委託台灣大學的學者進行的相關研究報告,卻很難取得,還得透過立法委員去索取,經常是深夜時才得到回覆,啊,想想真有點得到情報的神秘感,也有幾許心酸!我們繳稅請人家研究,還不能以正常管道閱讀研究結果,一個《資訊公開法》,要花很長的時間去訂定。 『生態關懷者協會』的出版品上,都會有『探討土地倫理 追求生態公義 落實簡樸生活』三句文字,可以告訴我們這個背後的緣由嗎? 陳:十多年前我們的垃圾管理中,還不重視資源回收再利用;經由深層思索,我認為處理垃圾是環境保護的末端,根本解決要靠生活的源頭,也就是生活態度,也可以說是靠價值觀,因此,要探討的是『環境倫理』。但是『環境倫理』一詞,有點空泛也有些籠統,所以我們想到用那三句話來加以詮釋。土地倫理涵蓋豐富的生態認識,追求生態公義則是探討高污染移向落後地區、有錢人用盡許多資源、還有我們這一代用掉許多資源的隔代公義之問題,落實簡樸生活(Simple Life),學習的是有內涵、有品質的生活態度,不是『錢包中有許多卡 鑰匙很多串』那種複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林:我在考試院公車站等車時,看見北邊的仙跡岩上許多新葉初開,各種顏色印染山崗,『山路風來草木香 巖上無心雲相逐』的愜意油然而生!您可以說是我學習這種生活態度的啟蒙者,請說說您自己的學習好嗎? 陳:我的大孩子是在高雄出生的。有一天,我在那裡的神學院中遇見一位來自美國的宣教師,五十多歲了,頭髮有點發白;她拿了一本書皮泛黃的布書翻開給我看,說那是她的母親親手縫來教她認識26個字母的書本。這個畫面讓我非常感動,隨後我就經常思索:我要給我的孩子什麼樣的禮物?讓她在年老髮白、跟別人分享時,還會眼睛發亮的東西。於是我利用零碎的時間,用各種花布縫岀數字、配上動植物的圖像,讓我的孩子學習;花了半年纔縫了0到9的數目字,而且只做了一本,讓我有點傷腦筋,不知送給哪個女兒好?你來的時候有看見我們家的垃圾桶,那是用兩個肥皂絲的瓦楞纸箱連接、外緣用淺灰色纸包住、正面再貼上月曆印刷的張大千先生的作品,就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垃圾桶了;因為只收集乾的垃圾,所以用了十幾年也不會破損,還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呢。 林:去年六月世界環境日時,民間團體走上台北街頭,訴求【為孩子留下安全的環境】;我當時作了一首歌詞,就用許多廣告纸剪剪貼貼在牛皮紙上,大家可以邊走邊唱,效果還不錯呢。 陳:許多人以為重新使用是很刻苦的,其實只要用心,可以是很精緻,很有品味的。 林:談到這裡,就牽涉到『生活美學』的問題了。近幾十年來,我們看見國內的生活環境雜亂無章,許多機構的圍牆高聳,道路不適合步行,、、感覺很欠缺美的涵養。 陳:國內的美學涵養被光鮮亮麗的廣告誤導了,其實,美的東西最自然、最樸實、最進入人心,被我們疏忽了。 林:在這方面,貴協會所作的努力有哪些? *部落遊學 地球憲章 喚醒古老智慧 尋求另類生活 陳:我們從身邊開始進行一系列的生態文史踏查;由於台灣的長老教會有一半以上是原住民教會,我們在2003年時,就到台東的布農族部落舉辦『理監事學習營』,學習欣賞不一樣的文化。2004年邀請國外的環境倫理學者來台,2005年則響應青輔會鼓勵與國際連結的號召,舉辦【國際青年部落遊學】,帶領國內外青年共20位到台東延平鄉布農族部落學習。 林:談到台灣的原住民族,想起自己曾參加『中華民國生態旅遊協會第一屆種子教師』的培訓課程,隨後並負責前往南台灣踏查適合推動生態旅遊的地區,當時我們到過屏東的霧台、瑪家、山地門等地;在一家民宿業者家裏,弧形的木材階梯,每一階都是不同的圖案,是他們自己親手雕刻的,屋頂有一個大大的陶藝品,他們說,那是用來裝飾不鏽鋼水塔的。、、我從小生長在南部鄉間,都聽到長輩們稱呼原住民族為『番仔』,看見那麼多精采的藝術創作品的當下,我發現自己才是真正的『番仔』呢! 請您說說【國際青年部落遊學】的情形好嗎? 陳:來參與【國際青年部落遊學】的外國成員分別是透過推薦、自己報名來的,包括英、法、美、印度、馬來西亞、印尼、日、韓等國家的青年;最讓我驚訝的是,《國際地球憲章》推動工作青年組的召集人─一位德國籍、26歲的青年也來了,還有印度籍這位是《國際地球憲章》秘書處教育推廣主任,他才32歲呢,住過八個國家;他們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我們台灣長期和國際社會隔閡,使得我們對年輕人比較沒有信心;這也是在經緯萬端的教育工作當中,我們協會把重點放在青年的重要考量。 這回,帶領【國際青年部落遊學】時,我們搭火車前往台東,然後請當地鄉親用貨車接我們到目的地;這種安排讓他們大開眼界,高興得不得了!印度那位主任住過許多國家,閱歷非常豐富,他說他的想像中,台灣是一個科技發達、高度都市化的國家,沒有想到卻是文化多元、人情味濃厚的天地;當我們到魯凱族的達魯瑪克部落時,他們棌擷很多種野菜、煮了三種不同的麵、搭配幾種醬汁,就讓人齒頰留香,不斷回味。 學習過程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溯溪活動】,我們是徒步走在溪畔的溯溪;只見原住民朋友從泥攤上的足印,就可以判斷那是公兔子或母山豬,讓我們非常欽佩。 林:當我們都不了解自己是多元民族的國度、都不懂得互相欣賞和尊重時,怎麼期待別人能認識我們呢? 陳:我們把原住民族的文化用來作為觀光表演,失卻對內涵的關照,細微的東西都失落了。 林:《國際地球憲章》這個名詞聽起來很陌生,請您幫忙解釋好嗎? 陳: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所揭櫫的三個目標是和平、人權、平等的社會經濟發展;1972年時,有六十多個國家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辦【第一屆人類環境會議】,緣起於地球環境被破壞得太厲害了;1987年有一本《我們共同的未來》書籍出版;1992年巴西里約舉辦【地球高峰會議】,一百多個國家前往參加,在在都顯示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1994年,國際間開始推動《地球憲章》,2000年定稿;之後在各地區開會討論憲章條文及相關的推動工作會議,期待它被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接受而成為普世價值,讓國際運作上對於自然環境有倫理規範。我們是參加2001年在澳洲舉行的亞太地區會議時開始接觸這項事情的;我們在2005年的十一月時,前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參加「定稿後五年會議」,報告和分享我們辦理【國際青年部落遊學】的經驗,因為這是憲章範疇內的環境教育內涵。 林:《OUR COMMON FUTURE我們共同的未來》有『台灣地球日出版社』翻譯成中文版,只是閱讀的人好像不多。我想請教您的是:出席國外的環境會議時,人家對台灣的看法如何呢?關於《國際地球憲章》在國內的推動狀況又是如何呢? 陳:台灣在國際環保團體眼中是很負面的,而他們把不滿幾乎都對著我們指責。《國際地球憲章》有四大主題、各四個條文,詳細內容可以跟我們協會連絡索取中文版,地址是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4樓,電話02-23699825 網址:http://www. tcec.org.tw。有關推動事宜,可以從十六條條文中選擇任何一條開始切入,我把【國際青年部落遊學】定名為【喚醒古老智慧 尋求另類生活】,這個活動就很符合憲章的精神和目標,在國際會議上報告時得到很好的肯定。國內的主流媒體毫不重視這種事情,所以知道的人大概不多。 林:聽您一席話,讓我們跟著您一起探索奧妙、思索普世價值,真是無限感激。精采的談話內容請各位朋友於4月12日下午三點半收聽F.M.93.7寶島客家電台【寶島服務網】廣播節目,謝謝慈美秘書長,謝謝大家! 陳:謝謝淑英,謝謝各位朋友,再見。 作者:林淑英 http://www.ntifo.org.tw/Ntifo/second/bookstore/bookstore_Catalog.asp?Serial_NO=39 《農訓雜誌~Talk Party專欄》第194期 2006年4月出版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