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洪常秀【那天以後 The Day After】(2017)
2017/11/09 17:17:07瀏覽780|回應0|推薦11
洪常秀【那天以後 The Day After】(2017)

人往往因為對痛苦的感受比快樂更深刻而做出誤判

撰文/蔡瑋

女主人翁,拍得美極。女主人翁,其實並非故事的主角。甚至,她在頭一回共識的上司—男主人翁—面前,正是如此聲稱。她,被塑造成一個性格註釋飽滿的旁觀者—有關男主人翁糾葛的情事。目擊者,也可以對自我的內涵擁有一份深刻的自我要求與認知,那樣必定能顯出所目擊故事的不凡體會。這似乎是造意者有意無意暗示的小說家的理想視角。否則,主人翁的情感遭遇,就顯得有些單一的滑稽,或滑稽的單一。我是想到後者所陷入的愛情困境,主要還是因為另一方的不信任所引起—先是元配、之後是小三不認他的真心。愛情,裡面是否擁有一份真實?真心相愛,是否其實只是我相信你、同時你相信我「愛著彼此」?如果是那樣,只能說是共識,無關乎真實或真相。這是為何石黑一雄《被埋葬的記憶》(2015)中的那對老夫妻,即使費了一番折騰終於回想起過去的甜蜜,最終也無法通過冥河上船夫的考驗—對船夫的承諾的信任不同調,也是一種非共識、或不相愛?這又讓我想起,人往往因為對痛苦的感受比快樂更深刻而做出誤判的說法(康納曼,〈選擇,價值與框架〉,1983)。既然提到行為經濟學,元配將最初在辦公室見到的女主人翁誤認為小三,又是典型的初始情境的錨點效應所至(康納曼,同上)—大概在來之前她已經將見面興師問罪的情景在心裡想過無數回。
之後,男主人翁與小三一起決定誤導元配,也是應驗了賽局理論的囚徒困境中的單一賽局的模式—因為女主人翁不會再出現,所以才成為「誣陷」的犧牲者。而,男主人翁也沒有不與復合的小三達成共識、得罪後者的理由。不過,女人翁卻像有預感似的,主動要求被辭退的賠償—自家出版的書隨便取用。
「那天」就這樣折騰人、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以後」可說輕描淡寫帶過。結局中,似乎唯有「文學」一事被加重了份量。因為,有人得獎,有人獲得書做賠償且獲益一直持續中。女主人翁遭男主人翁全然淡忘,說明人「不相愛」的殘酷,說明因為不是愛人,連回憶這輕易可引入的共識,在人的主觀上也是十分吝惜的。也或許,是因為回憶中沒有痛苦的緣故。
敘事技巧方面,造意者巧妙利用回想、回溯片段,製造敘事結構上的懸念。我是想到,小三突然與她離職後才出現的女主人翁碰面,所造成的一時間時空混亂的誤判趣味。
想像一則單純的肥皂劇的題材,如何被巧妙的引入閱讀的阻抗、與趣緻,本身就是一件驚艷的賞心樂事。何況,觀賞一齣戲,就如同親歷當事人的臨在。(蔡瑋,20171109那天以後)
導演:
洪常秀 Sang-soo Hong
編劇:
洪常秀 Sang-soo Hong
演員:
金敏喜 Min-hee Kim  ............宋美麗
權海孝 Hae-hyo Kwon  ............社長 奉完
趙胤熙  ............Song Hae-joo
金璽碧  ............Lee Chang-sook
紀柱峰 Ju-bong Gi
(atmovies.com)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laywright&aid=10899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