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Édith Piaf 愛迪·琵雅芙 La Vie en Rose - 經典歌曲欣賞
2013/02/27 01:28:00瀏覽1575|回應3|推薦64

愛迪·琵雅芙Édith Piaf,原名Édith Giovanna Gassion,1915年12月19日-1963年10月11日),是法國最著名也是最受愛戴的女歌手之一。

 

  

 

 

  

1915年12月19日琵雅芙出生於巴黎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是馬戲團團員,母親是街頭歌手。父母離異後,因為母親無力撫養,父親又加入軍隊,只好讓她跟著經營妓院的外祖母在巴黎長大,從小就接觸社會最底層的人群。琵雅芙身材矮小,只有142公分,這也是她的藝名「小麻雀」(Piaf)的由來。她的作品多是其悲劇一生的寫照,最著名的歌曲包括《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1945年)、《愛的禮讚》(Hymne à l'amour,1949年)、《我的老爺》(Milord,1959年)和《我無怨無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1960年)。中年以後,琵雅芙因為車禍的傷害,染上注射嗎啡止痛和酗酒。1963年10月11日,琵雅芙因肝癌死於格拉斯,終年48歲,她的朋友尚·考克多(Jean Cocteau)也於同一天逝世。法蘭西共和國為她舉行了國葬,使她成為國家的標誌。法國人親切地稱愛迪·琵雅芙為「小姑娘」(la Môme),2007年上映的電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則反映了她悲劇而傳奇的一生。

儘管已經存在許多關於愛迪·琵雅芙(Édith Piaf)的人物傳記,愛迪·琵雅芙的大半人生仍然被籠罩在神秘之中。愛迪·琵雅芙原名為Édith Giovanna Gassion,出生於美麗城(Belleville),這是一個擁有高移民率的地區。據說琵雅芙出生在美麗城72號街的人行道上,但是她的出生證明上顯示她出生於Tenon醫院,這是一家位於巴黎二十區美麗城的醫院。

愛迪(Édith)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護士愛迪·卡維爾(Edith Cavell) 所命名的,愛迪·卡維爾因為幫助法國士兵逃離德國戰俘營而被處死;而愛迪·琵雅芙的琵雅芙(Piaf)則是她在20年走紅之後所得到的昵稱,這是「小麻雀」(sparrow)在巴黎大區(法蘭西島)方言

愛迪·琵雅芙的母親是安妮塔(Annetta Giovanna Maillard,1895年至1945年),她的父親擁有法國與義大利血統,而母親則有柏柏爾人的血統。她是裡窩那(Livorno)人,這是一個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Tuscany)的西部港口城市。她以琳恩·瑪莎(Line Marsa)這個名稱在一個咖啡廳擔任駐唱歌手。

愛迪的父親路易士(Louis-Alphonse Gassion,1881年至1944年)原本在劇院工作,後來淪為諾曼第的一個街頭雜技演員。愛迪的父母後來拋棄了她,於是她在之後的一段時間中與外祖母艾瑪(1876年至1930年)住在一起。1916年,愛迪的父親在跟隨法國軍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把她交給在諾曼第經營妓院的祖母來照顧。在那裡工作的妓女們也時常幫忙照顧小愛迪。

據說愛迪從三歲到七歲之間因角膜炎而失明。根據愛迪的一篇傳記描述,愛迪在妓女們湊把她送到聖女小德蘭(Thérèse of Lisieux)朝聖之後便恢復了視力,作者認為那次不可思議的奇跡般的康復是朝聖的結果。

在1929年,年僅十四歲的愛迪跟隨父親在法國街頭賣藝,也是在同一時間,她第一次在公共場合唱歌。

後來,愛迪·琵雅芙在克萊蒙(位於巴黎十八區Verona路18號)的大酒店租了一個房間,跟她父親分居,以她自己的方式在的蒙馬特皮加勒區(Pigalle)和巴黎郊區的街頭賣唱(演唱歌曲包括Elle fréquentait la Rue Pigalle

愛迪在此同時與她的朋友西蒙妮(Simone Berteaut)合作,這兩個人在後來的日子裡成為終生的搭檔。愛迪在16歲的時候愛上了一個叫路易士·杜邦(louis Dupont)的送報員。

愛迪在17歲的時候生下了她唯一一個孩子,是一個稱為瑪潔的女孩,但是瑪潔後來在兩歲的時候死於腦膜炎。正如她母親一樣,愛迪發現在生活於街頭的同時照顧孩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她總是留下瑪潔,獨自離開,所以一直以來都是杜邦在照顧瑪潔,一直到瑪潔夭折為止。

愛迪·琵雅芙在1935年被夜店老闆路伊·蕾佩(Louis Leplée)於巴黎街頭發掘,他經營的夜店位於香榭麗舍大街旁,經常有有許多上流社會人士進出。路伊·蕾佩幫助琵雅芙克服嚴重心理的障礙(她的身高只有142公分也是原因之一),順利完成演出。他也幫愛迪取了小麻雀琵雅芙(La Môme Piaf)這個藝名。路伊·蕾佩教導琵雅芙舞台表演的技巧,並且要求她穿著黑色套裝,後來也因此成為她的象徵之一。

路伊·蕾佩幫琵雅芙舉辦的首次音樂會邀請許多著名人士出席,包括作曲家瑪格麗特·蒙諾(Marguerite Monnot)與演員墨利斯·雪佛萊(Maurice Chevalier)等人。他們也受到琵雅芙的吸引,瑪格麗特·蒙諾更是終身與她共同合作。

路伊·蕾佩在1936年4月6日被殺,愛迪·琵雅芙後來遭到警方訊問,但是最終無罪釋放。因為路伊·蕾佩的死與琵雅芙有關,導致媒體對她的印象轉為負面,為了挽回自己的名聲,愛迪·琵雅芙與作曲家雷蒙·艾索(Raymond Asso)合作。他將琵雅芙的藝名正式改成「愛迪·琵雅芙」。

愛迪·琵雅芙在1940年於尚·考克多(Jean Cocteau)的作品中演出,並與瑪格麗特·蒙諾成為好友,她也替琵雅芙創作許多歌曲。她於1944年與義大利出生的法國演員伊夫·蒙當於巴黎相識,後來成為她的顧問與情人。蒙頓在這一年當中成為法國最著名的歌手之一,琵雅芙也在同時與他分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愛迪·琵雅芙經常替德國軍人演唱,因此被許多人視為叛國賊。後來愛迪·琵雅芙宣稱她其實是支持法國抵抗運動(French Resistance)。她可能真的曾經幫助許多人逃離納粹的迫害,雖然這種看法沒有證據支持。

在這段期間,愛迪·琵雅芙在巴黎已經獲得極大的成功,成為法國最受歡迎的歌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琵雅芙成為國際知名歌手,巡迴於歐洲美國南美洲來進行演出。她也幫助阿根廷民歌歌手阿塔瓦爾帕·尤潘基(Atahualpa Yupanqui)在1950年7月於巴黎舉行首次演唱會。琵雅芙也跟法國著名歌手查爾斯·阿茲納吾爾(Charles Aznavour)於法國及美國進行巡迴演唱,並錄製歌曲。

她於1947年首次前往美國演唱,但是最初並沒有受到觀眾喜愛,但由於紐約知名報紙的稱讚,愛迪·琵雅芙在美國開始大受歡迎。她曾8次參加綜藝節目艾德·蘇利文秀》(The Ed Sullivan Show),並兩度(1956與1957年)在卡內基大廳演唱。

愛迪·琵雅芙從1955年1月到1962年10月在巴黎著名奧林匹亞音樂廳的系列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後來琵雅芙於1961年為了挽救奧林匹亞音樂廳的破產危機,她在那裡推出了新歌:《我無怨無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

愛迪·琵雅芙於1963年10月11日因為肝癌死於蔚藍海岸Plascassier,終年47歲。當時她已經有好幾個月都處於意識沒有完全清醒的情況下。愛迪·琵雅芙的遺言是「你要為一生中所做的蠢事來受苦」。愛迪·琵雅芙最終與女兒一起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中,並吸引許多民眾前往。雖然她拒絕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為她舉行安魂彌撒,她的葬禮還是吸引超過100,000名歌迷參加。愛迪·琵雅芙博物館(Musée Édith Piaf)於1977年開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她認識了知名世界中量級冠軍拳擊手馬塞爾·塞爾當,他們雙雙墮入情網,並成為國際新聞。後來塞爾當於1949年10月27日乘搭法國航空公司飛機準備前往紐約時,飛機卻在亞述爾群島墜毀,塞爾當不幸遇難身亡。

愛迪·琵雅芙於1951年與歌手查爾斯·阿茲納吾爾(Charles Aznavour)一起遭遇到車禍,傷及兩根肋骨,並導致她於治療期間對嗎啡酒精成癮。後來她的健康狀況每日愈下,開始出現不自覺顫抖,更多次在舞台上昏倒。她於1952年7月29日嫁給了歌手Jacques Pills,但是後來於1956年離異。愛迪·琵雅芙於1962年與希臘理髮師迪奧法尼斯(Theophanis Lamboukas)結婚,他的年紀比琵雅芙還要小20歲。迪奧法尼斯於1970年去世後也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

看完這介紹 令人不勝唏噓,讓人不經對自己的平凡感到慶幸,但是想到我們上一代在二戰中消耗了青春,埋沒了理想,更是多少的不忍,現在更是該減少抱怨多些感恩了。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aros01&aid=7341942

 回應文章

烏拉瑰本尊在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Edith Piaf
2013/03/02 13:51

謝謝pharos的文章。

看完 La Vie en Rose 對 Piaf 小時充滿坎坷到被發掘後的幸運,不勝唏噓。誠如她自己說的, 必須為年輕時作出的蠢事負責。 她短暫的一生,最後得到法國的國葬,可見當時的人們是喜愛她的。

演她的法國演員(Marion Cotillard,1975年9月30日),以2007年電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獲得第65屆金球獎最佳音樂或喜劇類女主角獎[1]第80届奥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確實是名至實歸。
(udn)
Pharos(pharos01) 於 2013-03-02 14:19 回覆:
 









我愛臺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hanks
2013/03/01 00:30

Bon Article!

Merci beaucoup


Pharos(pharos01) 於 2013-03-01 08:28 回覆:

Merci, bon week-end ....


abctedd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La Vie en Rose
2013/02/28 01:06

La Vie en Rose這首經典的浪漫法國歌曲曾被很多人翻唱演繹過。

我最開始認識這首歌是在電視上看好萊塢電影Something Gotta Give里面Jack Nicholson扮演的男主人公去巴黎在河邊的橋上同Diane Keaton扮演的女主角共舞時,影片就響起這首歌曲。至今還記憶猶深。

Pharos(pharos01) 於 2013-02-28 17:12 回覆:

沒提都忘了 ~

  

Erica - somethings-gotta-give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