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果莫札特、愛迪生、愛因斯坦活在現代...(聯合新聞網首頁)
2014/09/16 22:30:59瀏覽5496|回應2|推薦30

前言:

會想要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自己曾有個孩子,並未經過很嚴謹的檢查、測試,便輕易地被「兒童心智科」醫生判斷為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英文簡稱ADD),並很快地決定必須要服藥治療。那時內心仍存有疑慮的我,因此多找了幾家精神科醫院診斷,且不斷地進行這方面知識、資訊的研讀,現在的我,可以非常地肯定,當時的醫師確定是「誤診」。到現在我仍慶幸,我沒有輕易地給孩子服用任何這方面的藥物。

過去許多偉人或天才,如莫札特、愛迪生、愛因斯坦與邱吉爾,他們都同樣有著與眾不同、同樣有著令大人頭痛不已的童年,如果以現代醫療來說,他們可能全部都是所謂的「過動兒」。試想,若他們也從小服藥來治療「過動症」,那麼他們長大以後,還會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莫札特、愛迪生、愛因斯坦或邱吉爾...嗎? 

--------------------------------------------------------------------------------------------------

九月,對小朋友來說,又是學校新的一學年的開始,尤其是對剛進入國民小學的小一新生而言,更是人生最重要的新階段。對這樣在長假過後、或第一次就學的小朋友來說,常常會出現適應不良,甚至有坐不住、坐不久及無法專注的問題。

於是,這個月總是會看到不少醫院文宣品上大大的標題~「孩子要及早治療以免太遲」「別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等有關「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也就是俗稱「過動症」要提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建議」或「提醒」。

以前,當我還在醫療機構上班的時候,我也常配合著服務單位做那樣內容的文宣廣告;而現在,我只想單純以一個「母親」的立場,希望所有的母親都能夠細細檢視,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經「盡了全力」之後,才「考慮」自己的孩子是否要「用藥治療」,而不單只是因為學校老師、或者醫師的建議。

就像洪蘭教授在為「浮萍男孩」一書所寫的導讀中所述,很重要的一段話:...頑皮的孩子自古至今都有,男生沒有調過皮、挨打過,好像就不可能長大,但是皮到要帶去給醫生看、要吃藥,好像是沒有。......真正需要吃藥的過動兒不多,許多是誤診,吃了不該吃的藥、因為父母的期待和老師、醫生的方便(沒有父母能接受我的孩子功課不好是因為他比較笨的關係,如果是疾病,那麼父母顏面沒有失,畢竟人要生病是沒有辦法的事;服了藥,孩子安靜下來,可以在課堂上聽講了,對老師是個很大的精神壓力解脫;很多醫生是只要病人不抱怨,老師、父母都要求用藥時,開了皆大歡喜......)但是基本上,這是鋸箭療傷的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

關於需要診斷醫療的部分,當然交給專業醫師,但建議多看幾家醫院(診所),且未必大醫院、名醫就是好;關於學校、老師的部分,需要與老師多一份溝通、請老師多一份體諒;而父母的部分,不妨建議多看看這方面的相關報導、書籍...確定自己真的已經盡了力協助孩子、或真的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

父母應該是最了解孩子也最常與孩子相處的,不妨可以先就下面幾的部分,先觀察一下自己與孩子:

1.了解自己對小朋友的要求,是否恰當。

基本上小朋友的專注力時間非常短,兩歲時平均只有5-7分鐘、3歲6-9分鐘、四歲8-12分鐘、5歲大約可達15分鐘...通常到十二歲以上,才可發展到30分鐘以上的長度。所以如果你對一個兩、三歲的小孩,要求他乖乖坐好10分鐘,小朋友做不到是很正常的,根本無須擔心。

2.了解究竟是自己太想要安靜,還是小朋友真的無法安靜。

有時候是因為大人工作很累、很想休息,所以失去耐心,所以老覺得孩子總是吵鬧個不停、無法安靜,但是事實上,孩子只是表現出身為「孩子」該有的活潑好動而已。並非自己口中(主觀認定)所描述的「我的小孩無一刻是可以靜下來的」。

3.給予不同環境、不同的遊戲、不同的玩具來觀察小朋友。

仔細藉由各種不同環境、遊戲、玩具...等,來觀察小朋友是否會因為這些改變而影響他的專注力,只要有一兩樣是他可以專注的,那父母大概就可以不必太過擔心。

可是目前醫療單位所用來評量、篩檢的表格,其項目內容皆過於簡單,而且幾乎皆以是否能符合「學校制式」的要求為標準,例如: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忘東忘西的?是否在課堂上沒辦法專心?是否寫家庭作業時常拖拖拉拉?...之類的題目。我想,若是以這樣的標準來評斷,無怪乎「過動兒」會愈來愈多。因為小朋友可能在畫畫、拼圖的時候才(就)可以很專心的事實,就這樣輕易被忽略了。

4.觀察小朋友是否能順利地進行從「動態」到「靜態」的情境。

藉由各種從「動態」到「靜態」的情境,來看看小朋友是否有轉換的困難,或只是需要比較多的時間,而我們給他的時間是否足夠?如果因為我們每次給他的時間都不夠或方法不對而造成誤判,這樣對小孩非常不公平。

5.不專注、過動、衝動(情緒控制)

觀察小朋友是否不是專注力不夠,而是很容易被影響,或被影響後很衝動、難以控制情緒,而大人只看到、或過度解讀、放大他難以自我控制的部份,而忽略了他之所以被影響的原因。

而且,就算最後被診斷出真的是「過動兒」了,但因為導致過動的因素太多,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都會相互影響、交互作用。臨床上就曾經有一個小孩,因為鼻竇炎的關係導致無法專注的「症狀」,如果沒有找出真正的原因,卻開始服用精神方面的「過動症」藥物,豈不令人擔心。

關於醫療專業的部份,我們當然還是願意相信醫生的診斷,只是醫生的評估常常需要藉助家長的觀察,所以希望身為父母的我們,能真正盡心、盡力地去觀察孩子、了解孩子,這樣,也才能給醫師最正確的資訊,幫助醫師做最好的判斷。

最後,誠心對所有家中有男孩子的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推薦文中所提「浮萍男孩」一書,此書為心理學家利奧納德‧薩克斯 所著,洪蘭教授翻譯(遠流出版),本書有許多關於「過動症」誤診的個案,以及為什麼現在的男孩子會成為像「浮萍」一樣,缺乏動機、興趣、失去目標、方向...的原因,相信對家有男孩或有好動男孩的父母,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也希望大家在閱讀過後能有所得、不要輕易地失去原本可能成為下一個莫札特、愛迪生、愛因斯坦與邱吉爾...的孩子。相反的,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多一點耐心跟毅力,讓自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莫札特、愛迪生、愛因斯坦與邱吉爾...的母親。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lly0916&aid=17245712

 回應文章

綾綾
2014/09/18 23:04

我是國小老師,你說得很對,"過動"有很多原因,衷心期望更多家長能跟你一樣,願意認真觀察孩子,跟老師一起努力,找到過動原因,面對、處理。

如同你說的:真正的過動兒,很少很少~

但請不要把老師都打入"懶的面對"的框框裡,老師這份工作,每天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看見自己教的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現在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真的比以前還要常見,症狀也一個比一個嚴重,真的很傷腦筋ㄋㄟ~

(freecat00000@pchome.com.tw)
茉子伊(nelly0916) 於 2014-09-19 10:13 回覆:

綾綾老師好:

很高興能得到你的回應,其實這篇文章只是單純想與父母分享自身的經驗,沒意料到會有老師回應,我想我需要開始擔心,是不是會有兒童心智科的醫生回應了,呵呵!

在我們的一生中,有許多行業的人,可能是一輩子都碰不到的,但是「老師」是我們少數所有人都一定會碰到的行業,自己的、孩子的...所以老師的辛苦,我們都知道...

就像妳說的,現在孩子除了專注力的問題之外,還有許多需要專業醫師輔導的問題,例如:自閉...,我也知道除了這些可以求助醫療的問題之外,更讓老師傷腦筋的,可能更多是來自原生家庭更複雜的問題...所以也在此向妳及像妳一樣有愛心的好老師說聲:辛苦了!

本文中,並沒有任何將老師打入"懶得面對"的框框裡,只是老師因為一直在教育現場的關係,所以難免會提供若干"治療成效良好"的案例供家長參考,所以只是單純想要提醒父母,應該更用心的關察與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此而已...

還有,文中節錄洪蘭教授的部分文字,我想洪教授本身也是教育界的一份子,且近年來更對幼兒教育多所關心,所以應當也是寫出心中的關心與擔心而已。

關於這樣關業且複雜的問題,當然不是我這樣一個寫部落格的媽媽,以一篇文章就能寫出我心中所想要表達的,所以也特地在文中最後,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浮萍男孩"一書,來彌補我此篇拙文上許多的不足...

最後,再次謝謝妳的回應,教師節就快要到了,在此也向妳及所有偉大的教師

預祝妳/你們...教師節快樂...


珠珠
2014/09/17 14:33

孩子真的還是要打手板的,不然真的會不聽話,

我哥的兒子每次都扔東西怎麼說都不聽,後來就打手板心,之後就沒扔過了。

永和免留車永和當舖永和機車借錢永和汽車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