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討海的老人~~好友啊,您在那大海的何方?
2017/12/06 05:40:36瀏覽2483|回應11|推薦122

 

 

討海的老人~~好友啊,您在那大海的何方?

 

推薦部落格的一年期限已到了嗎?

教我如何來找您?

躲貓貓遊戲:請按一下這兒的「推薦部落格」,看看是不是您先找到我?

 

「討海人和一波波撲岸大浪搏鬥,欲航向前方平穩的海面,尋找他的夢。」

這幅配圖躺在電腦的桌面上已經一個多月。天天隨著它起伏的是我的心情,因為找不到有效率的方法突破「優迪園科技海」的巨浪,尋找我曾推薦但已逾期消失的好友部落格。

前遇操作瓶頸時,曾兩度發文求救,先後幸得小肉球, Master HazelAvantar,夢蘋姥姥,寧靜姐,大同及多位長老不遺餘力的協助,才能當一個半調子會員(藉此一併致謝)。

迄今雖仍有千層浪阻,但均不及目前的瘋狗浪。

對於檢視「我曾推薦,但已逾期消失的好友部落格」,城邦似乎沒有一個通告或追蹤的系統(好友黎蘋也認為如此)。

管理中心的:

1)「我所推薦的部落格」只列出「最近30天的」;

2)「訂閱關注」項下,對一個新會員而言,其日期和「我所推薦的部落格」有七天之差;和「我被推薦」,至少有 30天之差(別人不見得會及時推薦)。

3)在「部落格推薦人」項下,有順序但無日期。

以上三個管道,互不相容,只能用(2)(3)交叉參考。

在不斷嘗試中,發現另有些缺點:

1)「推薦部落格的一年期限」不可靠;

2)後推薦的「部落格推薦人」先從名單上消失(會跳幾天);

3)很多「逾一年期限」的,在名單上持續不等長的天數。

尤其是(3),以老友 ttypk2007 部落格)為例,當初為看他的文章才加入優迪園,他也是我第一篇文章的第一位推薦人。故開始留意需要「再推薦部落格」時,我當然以他為標竿。可是在應該「逾期」後,天天去推他的格子,得的訊息卻是「你已經推薦過這個部落格哦!」

當時覺得很怪,就開始試推其他最初的朋友的格子,竟然跳著出現好幾位「逾期的」好友。另有幾位較他們更早期的,則是「拖」到這幾天才出現(包括黎蘋及蕭何)。

原以為這個問題只發生在我這隻一歲多的老菜鳥身上。經過一些交談後方知幾位八袋長老也有類似的疑問。例如:

茉子伊:海邊,紀實。2017/12/03 17:53 http://blog.udn.com/nelly0916/109285179

文中的對話:

陸游 2017/12/04 02:46留言:

剛剛發現推薦您的格子已逾一年限期,謹此再次推薦並感謝您分享這麼多精彩的作品及鼓勵。祝文思泉湧。

茉子伊 2017/12/04 16:25回覆:

謝謝陸游先生再一次的推薦鼓勵。不過,我一直很好奇,不知道格友們都是如何知道自己推薦的一年期限已到?從哪裡可以得知?[懷疑]

…………………………………………………………………….

最佩服的是「先找到我」的幾位長老。暫舉三位,如:

  小肉球

  夏老師

  Yi-ping

昨天曾給好友小肉球(曾教我如何「置頂」)留言如下:

真不好意思,因為無法用訪客簿,想了幾天還是借此欄向您致謝~~再度推薦敝格。這個把月為了尋找「推薦 blog 一年限期」已逾期的格友,搞得頭昏眼花。因為您在「逾期」後,先「找到我」,不知是用何有效率的方法?

通常,問問題可以啟發查探問題的新視野。在寫本文之前,琴(內人)要我去看看長老級好友格子中的「部落格推薦人」。果然開了眼界,在他們的格子中許多新的「部落格推薦人」,竟然也是長老級~~想他們應該已是多年老友。這個訊息代表「許多長老級老友都互相知道:何時逾一年限期,需要重新推薦。」

有言「活到老,學到老」,但老就是老,對學新技能常會力不從心。謹厚著臉皮向諸位高段長老們第三次求教:懇請賜示有效率的尋友大法。先行在此致無上謝意!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feng13x&aid=109319398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可以
2017/12/06 07:57

當做部落格學長分享我的心得。

頭幾年我也跟你一樣對部落格的推薦人氣關心,關心自己就會關心別人。希望別人來推薦,就要想辦法去推薦別人的格子。結果常常推薦別人的格子,得到的系統反應是,“你已經推薦過了。” 呵呵,太多如此,又覺得浪費時間。

後來我都不管了,想到就推,別人也是想到就來推。不必拘泥。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7-12-06 13:45 回覆:

您說得很對,這的確是「推薦動機」的成分之一。循此探討分析,則可發現「動機的成分」不那麼單純,如N = X + Y + Z + ………… N = 「動機」; X =您所說的。Y = 儒家的禮尚往來;Z = 科學家:包括 Z1:對「問題」的好奇心;Z2:面對有趣的挑戰;Z3:職業病,亦即「欲」找出系統性的缺陷,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談「動機」就是談「心態」,任何事牽涉到「心」都很複雜,弄不好就會惹煩惱。如您能「放下」對人氣的「欲求」無他念,自得隨緣之清靜,這是很高的修養。在我而言,亦無煩惱,只是在做一件涉及 “Z” 的「事」,也隨時可以「放下」,目前也是隨緣行之。「放下」的另一種解釋是「捨」,對引起煩惱的人、事、物皆然。參見拙作:要「捨」就要捨得乾淨~~讀黃平兄大作有感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9017153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