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KANO』嘉農棒球隊,同學們應該知道的史實──〈最後定稿〉
2017/11/01 11:02:31瀏覽2868|回應2|推薦31

親愛的、我喜歡棒球的同學們:

〈歡迎看過該片的同學告訴我,您對於該片的感受〉

過去,那位魏先生導演的「賽德克巴萊」,我與您們談過; 他居然認為日本海軍比陸軍文明開化; 這兩個軍種本來不同,如何比較?

都在日本的神聖「國體論」之下,飛揚跋扈,真能有多少差別?

前幾天,看到報上刊出「「KANO」台詞9成日語」 讓我又忍不住了──

因為我想到,這是一種詭謀, 如此將讓幼稚無知的年輕哈日族觀眾, 憑著自身的浪漫想像編織自身最能接受的故事

對此,讓我先舉一個例子吧;當年嘉農隊中的名將蘇正生,在他受訪的口述歷史中,就曾經直白地說──

「我們在球隊的溝通都是用日語。但各民族的球員在一起的時候,還是會講自己的母語。」〈謝仕淵博士論文之附錄-18~19〉

換句話說,只有在球隊中溝通才使用日語,該影片怎麼會九成都是日語呢?

然後,我在此把我所知道的、史實的「嘉農棒球隊」的故事提供給您們‧‧‧‧

該影片是為嘉農棒球隊的日籍教練近藤立碑,當然是有些引人的故事

但是應該怎樣理解,才能保持同學們自身的智慧與長進自身的思考呢?‧‧‧‧‧

以下分為嘉農之創立、近藤教練的意義與嘉農如何更上層樓──三部分,

最後,再談相關的其他重要史實──請參考。

甲、嘉農棒球隊之創立 ,,,,,,,,,,,,,,,,,,,,,,,,,,,,,,,,,,,,

一、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

一〉他的目的起初是計畫移民三、五百萬日人來台,所以要進行惡毒的「殺戮攘逐」的政策。

二〉由於國際輿論干涉,他不能不放棄進行以一年多的殘酷手段,但我先民已經消失了近七十萬人

三〉停止殺戮攘逐之後,改採奴役政策,

奴役分為兩方面,一是鴉片毒計,一是教育陰謀──此擱下鴉片毒計部分,有意者可見於我格子文中‧‧‧‧‧‧

二、教育陰謀──分為「智育」與「體育」兩部分

智育部分

一〉伊澤部長軟言哄騙、威脅利誘──宣布依據日本小學校而「降低其程度」;

二〉民政局長後藤新平說,「不可超過其身分」;

三〉國語學校教頭說,只可講授「教科書上最低程度」,「不可鼓勵討論」

四〉台北第二師範校長志保田的做法──不提倡讀課外書,提倡藝能活動,把同情、啟發學生的教師「整理」掉。

體育部分

一〉台灣總督府公文「體操科教授要目取調委員會報告書」中,指出── 「對內地人而言是以培養沉著、剛毅及勇氣為主,台灣人則以訓練規律、靜肅、從順為主。

二〉嘉義棒球隊之成立 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上述的要求而成立的;所有教師、教練都必須以此為依歸。

乙、近藤教練的意義 ,,,,,,,,,,,,,,,,,,,,,,,,,,,,,,,,,,,,,,,

請冷靜不要動氣地比較上述台灣人在體育上的目標與日本人的目標,那所謂的── 「對內地人而言是以培養沉著、剛毅及勇氣為主,台灣人則以訓練規律、靜肅、從順為主。

這也就是在電影中近藤應該常常採用毆打的方式擔任教練的背景,似乎我們台人只能用這樣的方式教育似的!原來官方早有這所謂的「訓練規律、靜肅、從順為主。」的教育目標,就難怪我台灣孩子捱打而不能反抗,不能吭氣了。

不過,這應該確實是史實,因為我們所知道,其實不只是在體育上我先民受到這樣的殘酷的對待 並且可說隨時可能受到這樣無情的打擊;因而我們台灣文學大家吳濁流才會在其寫實主義的名著「亞細亞的孤兒」中,讓主角曾這樣在心底哀號:

這使值日老師暴跳如雷……索性兩手俱出輪鐵扇似的連著打了好幾個響耳光。太明看著感覺到好像自己被打罵似的心痛。……太明開始對教育有了懷疑了。最少是對教育方法有所懷疑。……比如小學校(日本兒童就讀的)不用體罰,也能提高教育的效果,為什麼公學校不能那樣?

另一項很可能存在的重大背景,當時是日本大正民主時代結束之際,日本本土受到大正民主的影響,比較自由開放,高校生各方面都頗受尊重,在日本全國中學校棒球大賽中,近藤的作風取勝,代表著日本傳統國體論的重振,是一次大戰後裁軍風潮下不振的日本軍國主義的回溫‧‧‧‧ 由此看來,近藤教練實在不是個真正理想性的人物──也因此,他的努力最多只能讓嘉農亞軍,不能開發嘉農更多的潛力!

丙、嘉農棒球隊如何才能更上層樓,,,,,,,,,,,,,,,,,,,,,,,,,,,,,,,,,,,,,,

嘉農棒球隊爭勝的基礎是什麼?

個人認為他是農林學校,他的入學考試中有體能測驗,也有智能測驗;前者是一般中學校所沒有的;而智能測驗在我們島上當年,少數人才能讀公學校,少數中的少數才能考入該校,據稱某班台籍生全部都是公學校的第一名畢業生;智能與體能都是上上之選,恐怕不是一般中學校所可比擬的。

不過,由上述的教育目標來看對我台生「規律、從順、靜肅」的抑制性來比較日本學生的「沉著、堅毅、勇氣」的鼓舞性來看,我台生雖素質佳,但實在沒有多少勝算?!

然而,據稱,該球隊成立後的第一戰,就遭遇了早一年成軍的嘉義中學,沒有近藤教練,裝備拼湊而來的雜牌軍的他們,就把日籍生組成、裝備齊全的嘉中打敗了;但是輸球的嘉中不服,竟然拿球棒在路上埋伏攻擊勝投的一年級生陳耕元〈原委會主委陳建年的父親〉;陳躲避竄回宿舍,同學動員反擊,封鎖道路,只要是日本人就抓來打;事情鬧得很大;警察來校抓人,島內校長拒絕警察進入;最後由兩校校長協調,經嘉中道歉,該事件才消弭──嘉農雜牌軍的棒球生涯是這樣的開始──該電影中不知有沒有演出這樣的史實──

當時的史實,據其隊員回憶,是這樣的處境下──

從此以後,嘉農苦練四年」。」〈嘉農口述歷史〈二〉,中華嘉大校友會印行,頁18〉

正是因此,到了1931年,他們才突破了那不鼓勵「沉著、堅毅、勇氣」的教育;他們才拿到了甲子園的亞軍。

對他們而言,近藤真有那麼重要麼──還是『決心苦練』更重要?

雖然確實有人肯定近藤教練對於嘉農的重要性,但是也曾經有一位曾經受到近藤訓練的球員如此回憶著── 他一面承認「嘉農棒球隊是在近藤教練來之後才強起來的。」,但是他也指出了──

「近藤教練很嚴格,球是一顆接一顆的投給你,常把人累到用爬的。像林煥洲,合作金庫的選手,唸三年級的時候教練要他加入嘉農的棒球隊,結果才進來一個禮拜就因為受不了嚴格的操練而退出。但是,其實我們五年級的時候,就真的是差林煥洲,要不然我們應該會得到冠軍。」〈「帝國的體育運動與殖民地的現代性:日治時期台灣棒球運動研究」,謝仕淵著,溫振華指導,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以及兩個實例

我五年級的時候‧‧‧‧近藤叫三年級的松本守三壘,松本‧‧‧接強勁的滾地球會怕球,身體就本能的會閃球,近藤要松本穿上捕手的護具接球,然後一個球、一個球不斷地打,而且是很用力地打,一直練到他不怕球。我當捕手,站在近藤的旁邊,看松本被這樣操,覺得他很可憐。

嘉農的教練很嚴厲,有次嘉農來台南跟台南一中比賽,我也去棒球場看比賽‧‧‧‧‧我就看到近藤打學生,很嚴厲。」〈同前師大博士論文中1916年出生的李昌盛先生回憶〉

個人懷疑,由該「林煥洲事件」上看,練球時才很兇,常打人的近藤教練真的一直都有那麼重要──難道我台學生不是時常被打,就無法進步麼?

此外,我考察史實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嘉農獲得甲子園亞軍之後,他們得到什麼,失掉了什麼?

他們在甲子園獲得亞軍後就被大做文章,說成是「三民族融合」成功」,就可以「打天下」的例子;

個人認為對於嘉農隊的台籍選手而言,是可悲的,在強烈歧視者的要求下,做得很好,所獲得的肯定,真的就是一種成功的「融合」麼?

我們這些智能與體能本來都是一流的選手們,他們已經被教育得不會有這樣的「自覺」麼?

確實,對於宣揚「同化」的統治者言,這應該確實是它們想得到的成績; 然而,他們自身頂著這樣的光環時,對他們是否會是一種負擔?有一種永遠在心底的嘆息與漏氣,配合上近藤那高壓的教練方式,它們真的只能、只有那樣「認命」嗎─

他們雖然有光環,有好的職業,但是自身的親戚學友都被強烈的歧視著啊?

更糟的,是那種認命可能將使得他們無法再積極主動地發揮生命深處的力量,那如前述的嘉農雜牌軍的棒球生涯是在陳耕元被嘉中的日籍生埋伏攻擊,以及如它們描述的時常在路上就被日籍的嘉中學生歧視──因而才生出那「從此以後,嘉農苦練四年」的那股族群集體生命的潛力的啊

細察嘉農棒球隊的生涯,最後我要指出的,是那位島內校長的重要性,似乎不應該忽略,近藤教練,絕對沒那麼重要;

因為島內不只在前述那棒球隊成軍的當時,在嘉農與嘉中的衝突中維持了基本的公正;並且,據學生回憶他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校長,作為校長有威嚴,作位老師有耐心,在家中是一好長者;但是他也無法充分公正地維持校內日益增長的強烈歧視問題;終於他在1936年,由於甲子園之役後,校內慕名而來的日籍生日益增多,棒球隊的日籍生超過半數,使得日籍生的強烈歧視,逐漸造成了內部的衝突問題;乃引發了四個台籍生痛毆日籍隊長的問題‧‧‧‧‧

但可敬的島內校長個人也無力遏制這種那整個社會、民族性的歧視習氣;最後竟然導致島內校長下台,學校內出現一條特權的不成文校規──

任何學生都不准打棒球隊的隊員,打了棒球隊,一律退學!

以上就是,嘉農棒球隊的史實。在這樣畸形的發展下,如何能夠更上層樓啊

那位賽德克巴萊的大導演,升級成為囂張的製片,不知是如何詮釋這段史實的?──或者根本躲避,不敢提起?

此外,關於該片中扯到的八田與一部份,由於我格子上討論已多,您們有興趣的話可以看我格子上的舊文,我就不在此贅述了。

不過,在嘉農的史實中,我讀到過這樣的一段──嘉南大圳當局曾經也舉辦棒球賽,參賽的隊伍有五、六隊,嘉南大圳的基層員工都是我台人──中上層全是日人;所以比賽的球員大多是我台人,但是,據稱該棒球賽只熱鬧了一段日子就停辦了 ;其原因應該是那些基層員工也表現了能與日本人平等打球,且痛宰統治者很爽的投入感,讓當局很不爽,才停辦的──我嘉農球員黃丙丁在其口述歷史的回憶中,所稱:

日本時代有日本人跟台灣人的差別,這個很清楚,跟日本人一起工作就知道了,……地位就是不一樣。……當時在嘉南大圳的時候,有幾隊是日本人的,那個時候只要遇到日本人,我們就打得很認真,打贏了很爽。運動場上台灣人是沒有『客氣』的。運動場是實力的世界,贏就是贏。

最後,要談一項可能不太名譽的,很少人知道,是近藤教練為了取勝,竟然專程找來幾位超齡的原住民球員,嘉農隊中投手上松耕一27歲,神捕東和一25歲,平野保郎24歲,真山卯一21歲。超過一般高中的年齡限度──據稱當時的主要辯解是比賽的章程中沒有標示年齡的限制;甚至還有人以日本學生也有超齡的說法辯護。

不過,由於此一關於年齡限制的問題,在1929年,「第一回台灣全島少年野球大會」上已經轟動地發生過一次,所以該說法實在缺乏合理性。

其史實是這樣的──發生在獲得全台冠軍的高雄第一公學校棒球隊上,據稱該隊投手16歲──

「……第一回的全島少棒賽,參賽的球隊……只有我們一公是台灣人。比賽的時候,我是游擊手,我們的投手許炎很強。……在台北比賽,……在台北的台灣人也會替我們加油,不會為台北的日本人加油,……場外的台灣人與日本人甚至發生衝突,主要是因為台灣人對判決不滿,台灣人就大聲抗議……但是我們的實力比較強,所以贏得……全台灣的冠軍。比賽之後,擔任投手的許炎因為比較晚入學,所以年紀多了我兩、三歲,當時日本人抗議許炎超齡,所以第二屆比賽時就有年齡的限制了。……」

這是當年的「高雄一公」的隊員的回憶,據稱當時現場的日本觀眾與島上最大且每天報導比賽戰況的「台灣日日新報」,揶揄甚至諷刺地為場場先發、人高馬大的王牌投手許炎取了個「巨人許」的綽號。

相較於日人的憤憤不平,今人說是站在台灣人角度的《台灣民報》則大力讚揚,認為台灣人日後必能在運動項目上出人頭地。實際上,當時比賽規則上沒有年齡限制,是真的;但是以「超齡就讀小學校及公學校的學生相當多,其他學校也有超齡者」作為辯解,就可能大錯了,我們「高雄一公」的小隊員們應該真的不知道,但是理解日殖時期教育實況的成人與新聞記者們,應該知道當時的重要史實──所有關心我島人前途的知識份子們都應該注意過──

「1929年,我台人就學率只有學齡兒童的三成一,因而入學年齡常放寬,但是該年日本小學校的就學率已經達到了學齡兒童的九成八,所以自然極少超齡的可能。」

這也就是何以次年第二回全島野球大賽就設立了年齡限制的理由。

換言之,在1931年8月,我們嘉農棒球隊,不久前,島上體壇有1929年「高雄一公」的超齡風波在前,赴日在甲子園大賽中所取得這個超齡亞軍,實在不能不說是個很有瑕疵,不應該太炫耀的紀錄啊。

另方面,其時我台的「台灣新民報」所謂「三民族融合」的主張,正當台灣民眾黨右翼由該黨分裂出來,成立「地方自治聯盟」〈1930.8.17〉,與台灣民眾黨不僅被禁,且遭強制解散〈1931.2.18〉,而其黨領導人蔣渭水醫師竟傳聞被日人毒殺〈1931.8.5〉之直後;該盟掌握下的「台灣新民報」當時主張之「三民族融合說」,相較於其前身,在上述公學校與小學校的第二回全島野球大賽時所得意的「認為台灣人日後必能在運動項目上出人頭地」,由「出人頭地」轉為「三族融合」,顯然應該純是當時政局下的產物──我們今天讀到之時,似乎實在不應僅由該言論的表面看,應該深入考量當局運作的毒手下,「台灣自治聯盟」不得不尋求自保的意義── 〈上述「毒殺」之說,可見於『台灣先民奮鬥史』,下冊,鍾孝上編著,自立報系,頁493;該文稱「當時的抗日鬥士陳崑崙先生對筆者說,蔣渭水的症狀只是腸炎,很可能是被毒殺的。」〉

原來,當時,是我台灣日據五十年來,平均死亡年齡最低的一年,1931年,21.5歲──平均死亡年齡最高在1908年,27.2歲;最低的平均死亡年齡當然也是最惡質的生活,在最惡質的生活壓力與前述的畸型的教育與「被毒殺」的可怕陰影下,那若真是「融合」,是怎樣的「惡質的融合」?該報發出那樣的新聞,是多麼不得已啊。。。〈/p>

以上給關心史實的您們參考。真是需要更多人關心我們島嶼共同的歷史啊。

最後,順祝 大家都好

泥土敬白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108922112

 回應文章

大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04 12:37

看到前幾天葉問打拳的節目中有關霧峰林家的故事。https://youtu.be/NliKBfBNfBg 深感震撼。

節目當中抗日親屬協進會創會會長林光輝有提到,日本統治台灣50年之間,是不准提林朝棟三個字的。也不提到他祖父林季商。所以歷史上林朝棟,林季商是消失的。

看來日本入侵台灣的時候就實施去中國化。台灣人的記憶就被抹掉了。魏德聖大概也不知道林家這段歷史吧。

五峰林家跟中國的連結很深。曾參與太平天國,抗日,抗法,真是轟轟烈烈。林正亨甚至加入共產黨最後被國民黨白色恐怖槍殺。

我父親是外省人母親是本省人。父親小時候常常告訴我抗日的許多故事,日本人入侵大陸做壞事的很多事。但是沒想到其實本省人也曾有過轟轟烈烈的抗日。其實我母系這一方,也是有英雄人物抗日的故事。可嘆可悲,台灣人喪失了自己真正的記憶。就像歷史上大多數的外族入侵一樣,真實的歷史很可能被抹去。台灣歷史也是一樣的。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7-12-04 18:48 回覆:

歷史需要大家深入探究;您說的資料我聽說了,不過還沒見過。。。不知哪裡才能方便看得到,謝謝通知。

建議您若有興趣,就可以由自身開始著手,自行就自身關切的問題收集資料,整理資料;這是個重要而需要更多人投入的工作;否則只能看人家胡說八道,氣氣死,只能讓人笑話,說活該了。。。

大家一起加油。。。

泥人敬白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7/11/29 00:11

台灣有許多人對日本的崇拜認同是事實

在台灣人眼裡,日本確實比台灣好

乾淨,秩序井然,禮貌認真

奴化教育身體懲罰,自然是從小開始

服從統治者,位高者的傳統我們也有

只是服從侵略者,甘願被壓迫,習於接受過度懲罰,真是奴性不改

日本人至今有優越感,內心鐵定瞧不起我們

會說多種語言固然是好,但屏棄母語的心態又不同

令人難過啊~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7-12-02 17:11 回覆:

最近參加一個活動,發了一次言,

被指定寫了一篇關於日本歷史文化的文章。。。

想起這篇文章,來看看,看到您的回文

除了感嘆,還能說什麼 島嶼的前途,未來不知會航向何方

您不在島內,無需太在乎; 祝福大家好運

泥人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