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由於色等轉,盡疑惑無暇,自安住善法,亦令他安住 / 南懷瑾
2017/11/01 20:00:30瀏覽634|回應0|推薦5
由於色等轉,盡疑惑無暇,自安住善法,亦令他安住 / 南懷瑾


定有一個條件:就是輕安。如果還覺得有腿在,有腦袋,還覺肩膀發酸,就是不輕安、不安樂,整個身體粗重,就不是得定。真得定了,坐著覺似騰空,就是那麼輕安,這只是比方。三脈七輪都通透了,身體才會發生輕安。我們搞了半天,還跟著感受在那邊開運動會,哦!氣到了這裡,想把氣弄過來,越弄越閉住了。若能真的放空,把感覺一忘,它就過去,就通了。拼命在那裡管它,就是一萬年也通不了。彌勒菩薩說,這是被欲界的習慣困住了。欲界的習慣很多:色聲香味觸法,貪瞋痴慢疑,財色名食睡都是。

.
  諸心心法是整體的,八個識都在這裡頭。下面的心法是講心所,意識的部分。什麼是欲界的心法?你覺得氣脈通了,就可以成道,這就是利害觀念,這些也把我們困死了。“心”所有的心理狀態,包括第八識,都是“心法”的範圍,乃至於第六意識中,心所起的狀態。有時我們雖然可以達到很定的樣子,但卻不是真的定。
.

  “心一境性”是基本的定境界,但是不一定達到輕安。比如喜歡聽音樂的人,一曲好的音樂都聽醉了就是定;又喜歡掏耳朵的人,掏的那個時候也是定;甚至喜歡捻腳的,搔到癢處時,也絕沒有妄念,那也是一種定,就是心一境性。假如你造五百羅漢塑像,有一個就是脫了鞋子,歪著嘴在捏香港腳,表示在那個境界入定了。
.

所以,欲界中,心一境性可以做得到,可是沒有輕安來滋潤它的話,身體僵硬在那裡。彌勒菩薩說,這不是真正的定境

.
  先認識什麼不是定境,然後我們才曉得什麼是定境。講到“無輕安含潤轉故,不名為定”。什麼境界得輕安呢?宗喀巴大師說:頭頂發清涼是輕安的前奏。自頭頂一直灌下來,到全身,都屬於輕安的前奏。不管修哪一宗派,這個是必然的現像。不過,由上而下的輕安容易退失,有時候會全垮了。如果是由腳心發起的一股力量,由下至上,也就是道家所謂通任督二脈,或者密宗所謂左右脈通了,就不易退失。
.

  如何是輕安呢?身體的粗重障礙沒有了,沒有身體的感受,隨時隨地都沒有身體的障礙,輕靈到極點。好似嬰兒躺在那裡,自己不曉得有身體。輕安的境界,包括了道家、密宗所有的氣脈之學。
.

【由於色等轉,盡疑惑無暇,自安住善法,亦令他安住。】

.
  這一句偈子非常重要。學佛的人有一個重大的測驗,就是我們這個色身轉了多少,自己有數。如果色身的業力還在粗重的範圍,輕安沒有發起,縱然你的境界再好、見地再高,你的什麼無念清淨啦,見到空啦,都是假的,靠不住。而且大家的功夫多半是瞎貓撞到死老鼠,如隔日發寒熱病一樣。今天發寒,明天發熱;今天好一點,明天又掉了;過兩天又撿一點回來,忽然又不對了。像打擺子一樣,一陣冷一陣熱。都靠不住,因為色身的業力沒有轉。但是,由於色身轉化的原故,沒有了疑惑,這個時候,安住善法,才得自利利他,才足以為人師。
.

文.南懷瑾
圖.網路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0938767770&aid=10877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