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維也納環城大道傳奇-奧地利之二
2015/06/03 21:44:23瀏覽5248|回應0|推薦5

奧地利維也納的環城大道(Ring Road),寬廣壯觀,架勢十足,綠樹成蔭,大道沿路建築,雄偉華麗,典雅細緻,像露天的建築博物館,有京城氣派,帝國首都架勢,是維也納著名景點,到過維也納的遊客,很少沒留下深刻印象。就跟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Champs-Élysées),紐約的第五大道(5th Avenue)分別是巴黎與紐約的代表性街道一樣,環城大道也是維也納的榮耀,留存太多維也納,乃至整個奧地利的歷史與記憶。

 

事實上從13世紀開始,維也納就是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的都城,後歷經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Dynasty)、奧匈帝國(Austro-Hungarian Empire)至今仍是奧地利首都,盡享歷史的榮華富貴已七百餘年。 

 

今年2015年,維也納正熱烈慶祝環城大道完工150週年,這條環城大道長5.3公里,分為九段,1858年由當時的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法蘭芝·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下令拆除原來的城牆,填平護城河,改建成環城大道,並規定了大道的寬度,及相關設施細節,歷經七年,於186551日完工。除了霍夫堡皇宮,以順時針方向沿著環城大道,今日維也納的著名觀光景點如郵政儲蓄銀行(Post Office Saving Bank)、國立歌劇院,藝術史博物館、自然史博物館、証券交易所、國會大廈、市政府、城堡劇院(Burgtheater)、維也納大學、沃蒂夫教堂(Votivkirche)等都在環城大道的兩側。

 

之前皇室和王公貴族住在城牆內,而中下階層則住在城牆外,城牆像一道高牆分開尊貴與貧賤,造成不少民怨及隔閡。 尤其1775年美國發生獨立戰爭,戰爭一直打到1783年,戰後美國成功脫離英國獨立。而後1789~1799年,法國也發生大革命,當時皇帝路易16被送上斷頭台,統治法國數個個世紀的波旁王朝(House of Bourbon)灰飛煙滅,君主與封建制度土崩瓦解,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潮高漲,成為歐洲當時的主流氛圍,這種思潮不可避免的也吹到奧地利,逼使政府決定拆掉城牆,讓城外的中產階級,也能整合進城市未來的美夢中。上述的著名建築,也在19世紀中業以後次第完成。

 

 

在環城大道Burgring 段,這段大道靠近哈布斯堡王朝的霍夫堡宮(Hofburg)離大道不遠就是英雄廣場(Heros' Square),英雄廣場事實上是奧匈帝國時期著手建造,但未能完成帝國廣場(Imperial Square)的一部份,再過去就是王朝的霍夫堡宮,現在奧地利總統府也在這裡。廣場矗立兩個哈布斯堡王朝時期,對國家卓有貢獻的兩位軍事將領,歐根親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及卡爾大公(Archduke Charles of Austria)的塑像,他們分別是帝國對抗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 及拿破崙的英雄,這也是廣場之所以命名為英雄的原因。

 

鄂圖曼帝國曾在15291683年兩次包圍維也納,歐根親王曾親身參與第二次的圍城之戰,力抗鄂圖曼帝國的入侵,幸賴中世紀時期留下的城牆,艱難地抵禦鄂圖曼帝國進攻,終至逆轉態勢,之後乘勝東進,收復了百年來被鄂圖曼帝國佔領的匈牙利全進境,從此歐洲對鄂圖曼帝國轉守為攻,維也納也開始了輝煌的時代。 

 

 

如前所說,環城大道其實就是建在城牆拆除後的位置,這道城牆有個很長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096年開始的十字軍東征,故事就從那時開始。

 

如我們熟知的歷史,十字軍東征(Crusades)的年代,從10961291年,持續近200年,大小戰爭十餘次,以收復被穆斯林統治的聖地耶路撒冷(Jerusalem),並建立基督教化的國家為目的。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英國的國王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1199)也率部參加,理查一世雖對治理國家興趣缺缺,對臣民暴戾,終其在位十年統治,真正待在英國期間只短短六個月。但理查一世卻熱衷軍事,作戰勇猛,博得獅心王(Lionheart)稱號。當他率領軍隊在聖城耶路撒冷附近作戰,戰況膠著,但聽聞國內有被篡位之虞,急於回國,但驕橫貪暴的他到處樹敵,跟歐陸各國關係皆不友好,令歸途危機四伏。他只帶四名隨扈,化裝成商人,於1192年秋天開始了驚險的歸國旅程;但還是在當年12月,在維也納附近被逮捕監禁,之後被以天價賣給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Henry VI)。理查一世支付當時差不多是英國國庫2~3年收入的高額贖金,這筆龐大支出,免不了要跟人民課稅,苛政重稅,勢必民不聊生,終至引發民怨,傳說的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就是那時的故事,但這是後話。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向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敲詐大筆贖金,這種行為被法國大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批評為「不折不扣野蠻而又卑劣行逕」。 伏爾泰看來對神聖羅馬帝國是不太友善,他也曾批評說神聖羅馬帝國「既非神聖,更非羅馬,更不是帝國。(Neither holy, nor Roman, nor an empire.)」。但維也納利用這筆贖金建了城牆,這座城牆隔了數百年後,卻對維也納,乃至整個歐洲起了關鍵作用。

 

鄂圖曼帝國為土耳其(Turkey)前身,是由突厥人(Turkic Peoples)建立的一個帝國,創立者為鄂圖曼一世。突厥就是隋、唐時期在西域一帶的游牧民族,曾跟隋朝、唐朝打了無數場戰役,後來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滅東突厥,唐高宗顯慶四年(658年)又滅西突厥。而後另一支原居於中亞阿爾泰山的突厥小部落,蒙古西征時被迫西移,避至小亞細亞,由鄂圖曼一世振興,日漸興盛,建立鄂圖曼帝國,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1453年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原來東羅馬帝國都城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改名伊斯坦堡(Istanbul),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鄂圖曼帝國的皇帝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治理之下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間唯一能挑戰崛起歐洲的伊斯蘭勢力。

 

鄂圖曼帝國往西擴張,勢必與雄據中歐的哈布斯堡王朝引發衝突。1529年鄂圖曼帝國第一次圍攻哈布斯堡王朝國都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依靠12世紀時,釋放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贖金所建築的城牆,艱難地抵禦了鄂圖曼帝國軍隊的進攻,在流行病突發和冬季提前到來的情況下,鄂圖曼帝國被迫撤軍。這次的維也納之圍也暴露出了維也納城防禦的缺失,因此維也納加強城牆防禦工事。 1683年鄂圖曼帝國第二次圍攻維也納,加強後的城牆保衛了維也納長達兩個月,後來波蘭國王出兵相挺,解除了第二次維也納之圍,終至逆轉態勢

 

之後哈布斯堡王朝乘勝追擊,收復了百年來被鄂圖曼帝國佔領的匈牙利全境,從此歐洲對鄂圖曼帝國轉守為攻,維也納也展開了輝煌的建設,人文薈萃的時代。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維也納很快便成為了歐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之後兩百多年間,人才輩出。音樂方面,史特勞斯父子(Johann Strauss I, Johann Strauss II),舒伯特(Franz Schubert),海頓(Joseph Haydn),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等音樂天才,都曾在維也納創作了一生的重要作品,讓維也納成為歐洲的音樂之都,繪畫方面克林姆(Gustav Klimt)的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開創了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也將維也納文化中心之一的地位引領到了巔峰;假如沒有當初城牆,這一切可能都無法實現。

 

當初十字軍東征是因回教穆斯林佔領聖城耶路撒冷而起,神聖羅馬帝國向參與十字軍東征的英格蘭國王敲詐大筆贖金,進而利用這筆贖金建了維也納的城牆,而後這座城牆卻抵擋穆斯林鄂圖曼帝國進攻,成功阻卻鄂圖曼帝國往歐洲擴展,造就維也納進一步發展,而後因應城市擴大,城牆化為今天的環城大道,「化作春泥更護花」,環城大道成為現代維也納的榮耀。

 

歷史經常以一種看似無言,卻又了然於胸的眼神,注視著當代的人們。維也納環城大道近八百年的滄桑,不僅訴說了這樣的情境,冥冥之中的起承轉合,著實令人嘖嘖稱奇。

霍夫堡(Hofburg)皇宮大門前的環城大道,一列電車(TRAM)正駛過。照片右邊一角是霍夫堡皇宮正門牌樓。 

▲上圖粉紅色線條是維也納環城大道,環城大道並非圍成完整圓圏,當初城牆東北角是利用多瑙運河為屏障,環城大道分為九段,霍夫堡皇宮附近叫Burgring,國家歌劇院附近稱Opernring,市民公園附近則為Parkring,而維也納大學附近則是Universitatsring

▲多瑙運河(Danube Canal)上現在也有橋,照片為上圖中間那座名為Schuedenbrucke的橋。(取材自Wikipedia)

▲英雄廣場,因哈布斯堡王朝民族英雄歐根親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及卡爾大公(Archduke Charles of Austria)的塑像而命名,右側旗幟後方即是歐根親王塑像。

▲英雄廣場另一側的卡爾大公,在戰場上手持軍旗,指揮軍隊作戰塑像,遠處尖塔建築則是維也納市政廳。

▲英雄廣場也有不光彩的往事,二戰前一年(1938),希特勒就在新皇宮二樓陽台宣佈併吞奧地利。從這個角度,英雄廣場上歐根親王及卡爾大公塑像可同時看見,而遠處環城大道旁的維也納市政廳也更清楚。(取材自Wikipedia)

▲霍夫堡宮內一景,塑像則是奧匈帝國的創始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1848~1916 ),其皇后就是暱稱茜茜(Sisi)的伊麗莎白皇后。

▲隔著環城大道,英雄廣場另一側,矗立的塑像則是對哈布斯堡王朝卓有貢獻,王朝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文治武功盛極一時的瑪莉雅泰瑞莎(Maria Theresia, 1704~1780)女皇。

▲國會大廈(取材自網路)

▲維也納市政府(取材自Wikipedia)

▲維也納大學及有著雙尖塔歌德式建築的沃蒂夫教堂(Votivkirche)。維也納大學創建於1365年,是德語系國家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其中尤其以醫學學科聞名。2004年醫學系獨立成為維也納醫科大學。(取材自網路)

▲沃蒂夫教堂(Votivkirche),是紀念奧匈帝國的創始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 )在此被暗殺,倖免於難而建。

▲維也納大學長廊的傑出校友塑像。

▲卡爾教堂(德文:Karlskirche, 英文:St. Charles Church),是維也納,乃至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最為人矚目的巴洛克教堂建築之一。左手邊則是地鐵卡爾廣場(Karlsplatz)站出入口。

▲維也納分離派會館(Vienna Secession Hall)189743日,由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等人成立了維也納分離派,涵蓋繪畫、設計、建築、裝飾等領域。其會館最著名的是屋頂上的黃金色月桂葉圓頂。

環城大道市民公園附近一棟不知名建築,雖不有名,卻也氣派十足。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236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