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鹽分地帶的莎芝堡-奧地利之五
2015/07/27 16:24:46瀏覽3832|回應1|推薦6

在奧地利薩爾斯堡(Salzburg)南邊約14公里的巴特杜林堡(Bad Durrnburg),我們穿著保護衣搭台車進入哈連鹽礦(Hallein Salt Mine)的礦坑,一站接著一站,仔細聆聽解說員說明此鹽礦的歷史和產權上許多的曲折恩怨。礦坑甚長,中間還在礦坑內穿越了德奧的邊界。 

 

巴特杜林堡在半山腰,哈連市則在山腳下,鹽礦有數個坑道,最早為1450年開鑿,鹽礦開採最早都是徒手挖掘,耗時耗力不難想像,後來改將水灌進坑道,靜置數星期待礦中鹽分溶解於水後再抽出,導引到哈連市工廠製鹽,至於中間穿越德奧邊界部分,早在1829年奧地利就與巴伐利亞(Bavaria)簽定協議,允許最多90名巴伐利亞農民越過邊界到鹽礦來工作;而製成的鹽,利用薩爾察赫(Salzach)河水運,從哈連運至蕯爾斯堡再轉運各地,十九世紀前這段河道船隻絡繹於途,直到鐵道完成後,水運才沒落。一戰後哈連鹽礦就不再採鹽,轉為觀光和博物館用途。

 

從奧地利薩爾斯堡(Salzburg)往東北阿爾卑斯山橫亙數個州,週圍地區稱為薩爾斯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高地,是著名的渡假盛地,風景秀麗,有無數湖泊星羅棋布,如阿特湖(Attersee)、沃夫崗湖(Wolfgangsee)、月湖(Mondsee)等,像上帝無意間灑落人間的一串珍珠,大大小小不規則分佈,顆顆晶瑩剔透,閃亮動人。好萊塢1965年推出的著名音樂劇電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就在薩爾斯堡與其附近的薩爾茨卡默古特高地拍攝,此片一舉奪下當年奧斯卡金像獎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空靈飄逸的山光水色、動人的故事,讓薩爾斯堡、薩爾茨卡默古特高地在人們心目留下浪漫優雅,文化底蘊深厚的印象。

 

薩爾斯堡,亦有翻譯為莎芝堡者,中文的翻譯聽起來很羅曼蒂克,但Salz在德文是鹽,直接翻譯的話就是「鹽堡」,不難想像薩爾斯堡與鹽有關,其實薩爾斯堡當年就是在薩爾察赫河設立收稅關卡而得名,中世紀歐洲佔地抽稅情形十分普遍。同樣的薩爾斯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薩爾察赫(Salzach),都是以Salz開頭,也都跟「鹽」脫不了關係。 「薩爾茨卡默古特」的徳文意思是「鹽業商會的產業(Estate of the Salt Chamber)」,鹽業商會負責替13世紀就開始統治這個地區的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 管理的鹽礦,事實上鹽礦的豐厚獲利,也造就薩爾斯堡成為非常活躍的商業都市。台灣有一種說法,產鹽的地方稱為鹽分地帶,而鹽分地帶一向文風鼎盛。薩爾斯堡產鹽,沒有任何疑問,絕對是鹽分地帶。

 

哈連鹽礦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三千年,這一帶是考古學上西元前3000年開始,活躍於歐洲的凱爾特人(Celtics)之起源地,西元前一世紀左右,是凱爾特人的全盛時期,如前一篇「凱爾特人的原鄉,樓蘭女身世」一文所述,薩爾斯堡東南方70公里處,湖光山色明媚動人的哈爾施塔特湖(Hallstatt Lake)濱同名小鎮「哈爾施塔特」,是考古學上哈爾施塔特文化(Hallstatt Culture)的起源地,很多凱爾特文化遺物都由此出土,同樣Hallstatt中的Hall,也是凱爾特文的「鹽」。

 

「鹽」從養身健康觀點來看,適量就好,因其成份中的「納」,會引發高血壓等文明病。但害怕歸害怕,食物裡少了鹽,不管山珍海味,味道將大打折扣,雖然鹽在整個食材的價格只佔其中微不足道一小部份,但少了一點點鹽,就會大大減少整道食物的美味。在中古世紀,鹽是重要民生必需品,在沒有冰箱的年代,食物的保存,鹽漬是唯一的辦法,掌握了鹽,亦即掌握了財富。清康雍乾三朝,揚州鹽商幾乎控制了當時清帝國的經濟命脈,僅鹽稅一項就占全國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這點從口袋滿滿的揚州鹽商,捧紅了「揚州菜」,也建造了無數精雕細琢的園林,可見一斑。在西藏蒙古等偏遠不靠海地區,鹽絕對是來往駝運馬隊的重要商品,中國如是,歐洲亦是如此。

 

「鹽」使得薩爾斯堡的商業鼎盛,因此薩爾斯堡總教區(Archbishopric of Salzburg)在十八世紀政教合一時代是大主教們眼中的大肥缺。薩爾斯堡的大主教掌握了鹽,有了財富,野心也大了,因此薩爾斯堡留下不少規模宏偉的建築;壯觀的薩爾斯堡大教堂(Salzburg Cathedral),是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的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聖彼得修道院(St Peter's Abbey)是德語區內的第一座修道院,本篤會的諾恩貝爾格修女院(Nonnberg Abbey)是全世界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女修道院;還有電影「真善美」裡有許多鏡頭,漂亮優雅的米拉貝爾(Mirabelle)宮,傳言那是一位大主教金屋藏嬌的地方,再再都顯現薩爾斯堡因鹽而致富之後的富裕與奢華,免不了給人財大氣粗,腦滿腸肥印象。

 

幸好後來薩爾斯堡褪去了鹽味與銅臭味,代之而起的是濃濃的音樂風。音樂史上的曠世奇材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在薩爾斯堡老城區薩爾察赫河畔的格翠迪哥榭街(Getreidegasse),直譯為穀街的9號三樓出生,莫札特一家在這裡一直住到1773年,離開薩爾斯堡搬到維也納為止。現在該處變成莫札特博物館,而格翠迪哥榭街窄窄的巷道,現在也成為遊客熙來攘往的購物街。

 

莫札特一生雖然只活了35歲,但短暫一生譜寫出了大量的音樂作品,留下了許多傳世傑作。其中包括20餘部歌劇、41部交響曲、50餘部協奏曲等等,總共626首。莫札特音樂,如同一盤佳肴中的鹽,少了鹽,再多再貴的食材,都無法顯示其美味,在音樂佳肴中,莫札持的音樂會刺激味蕾,使人們對音樂的感受更好更美。莫札持成功扭轉人們對薩爾斯堡印象,從唯利是圖的商業性格,轉變為樂音繞樑三月不絕,人文薈萃的城市。

 

 雖然有一種說法,莫札特在世後期,貧病交迫,但觀其出生地位於當時繁華市區內,建築至今保存完整,且其幼時父親就能帶他在歐洲各地旅行演奏,可見當時至少亦至少是小康的家庭,薩爾斯堡大主教因鹽致富,莫札特父親為大主教的樂師,收入應該不錯,使得他童年音樂基礎教育相當扎實,方有後來626首的傳世之作,也許這一切應都是拜「鹽」之賜。

 

除了莫札特,廣為傳唱的聖誕頌歌「平安夜」事實上其首演就在薩爾斯堡東北方約17公里名為歐本多夫(Oberndorf)的小鎮。1818年的平安夜,身為當地小學校長的格魯伯(Franz Xaver Gruber)與年青的牧師莫爾(Joseph Mohr)在鎮上的教堂首次演唱了這首歌曲。

 

1920年舉辦至今,每年夏季的薩爾斯堡音樂節,是全世界音樂界的盛事,音樂節表演主要以莫札特音樂為主。事實上1989年去世的著名指揮家卡拉揚( Robert von Karajan),亦出生於薩爾斯堡,其故居也在薩爾察赫(Salzach)河畔,隔著河與莫札特故居遙遙相望,維也納的奧地利國立歌劇院前廣場特地命名為卡拉揚廣場,以表彰其對音樂之貢獻。

 

薩爾斯堡因「鹽」成為活躍的商業都市,變得財大而氣粗,也因「鹽」讓莫札特父親有能力培養莫札特才華,莫札特的音樂成功扭轉薩爾斯堡的城市性格,「鹽」在這過程所扮演角色似也脈絡明顯。

 

薩爾斯堡及文章中提到數個城市及湖泊的相對位置(取才自Google Map)

 

從漂亮的米拉貝爾宮望出去,有著尖塔圓頂的大教堂(Salzburg Cathedral),和山頂上原大主教官邸的霍恩薩爾斯堡(Hohensalzburg),悠悠訴說往日榮光。

▲莫札特廣場,位於薩爾斯堡老城區中央,莫札特出生地附近,莫札特雕像矗立廣場中央,應也表示薩爾斯堡鄉親對這位薩爾斯堡子弟的敬意。右邊的白色建築現為莫札特紀念館,藏有莫札特手稿、日用品等遺物。

▲薩爾察赫河往上游,位於薩爾斯堡南方14公里的哈連,盛產岩鹽,當年以水路運送鹽,薩爾斯堡就是在薩爾察赫河設立收稅關卡而得名。

▲薩爾斯堡新城區一景,奧地利都市普遍都有電車,街道上電線交錯,影響景觀與天際線,是美中不足。另外薩爾斯堡腳踏車盛行,佔交通量的20%左右,是很高的比率。

▲舊城區大教堂旁德文名為Kapitelplatz的廣場,是薩爾斯堡最大的巴洛克(Baroque)式廣場。

▲從莫札特出生地的三樓往下看,戶外露天咖啡座的五顏六色陽傘構成一幅美麗畫面。透過圓拱門,門外的薩爾察赫河依稀可見。

▲由山上的霍恩薩爾斯堡跳望薩爾斯堡市區,薩爾察赫河蜿蜒流過市區,將市區分成兩半,左岸是老城區,莫札特出生地,大教堂都在這區(尖塔中間靠右),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核准的人類文化遺產。右岸則是新城區。(Wikipedia)

  ▲直譯為穀街的格翠迪哥榭街(Getreidegasse9號三樓是莫札特出生地,德文Mozarts Geburtshaus即英文Mozart's Birthplace

2006年是莫札特誕生250周年,奧地利人也善於利用其祖先文化遺產招攬觀光客,奧地利航空的機身都髹著莫札特的名字。

▲莫札特博物館內一架莫札特用過的鋼琴。

▲也屬於薩爾斯卡默古特高地的巴特加斯泰因(Bad Gastein),位於薩爾斯堡南方約七十公里,標高約一千公尺,以避暑滑雪聞名,雖在盛夏,山頂仍可見殘雪。因薩爾斯堡找不到旅館,旅行社安排到此投宿,綠草如茵,山巒蜿蜒,令人難忘,是個美麗的失誤。

▲沃夫崗湖畔的聖沃夫岡小鎮,湖濱建築是家名為白馬客棧(White Horse Inn)的旅館,也是同名輕歌劇,男服務生領班與單身女主人相戀的音樂喜劇場景。

▲由另一角度看白馬客棧。(Wikipedia)

▲沃夫崗湖畔另一頭的聖吉爾根(St.Gilgen)小鎮,是莫札特祖父工作地,媽媽的娘家。曾任西德總理,被稱為東西德統一之父的柯爾(Helmut Kohl)也在這裡有棟別墅。(Wikipedia)

▲月湖(Mondsee)一景,月湖亦有翻譯為蒙德湖者。

▲有情人終成眷屬,月湖旁聖馬可教堂(St. Michael Basilica) 是真善美電影中上校與家庭教師結婚的場景。

▲數大就是美,阿爾卑斯山一帶隨處可見的咕咕鐘(Cuckoo clock),聖沃夫岡小鎮白馬客棧旁的一家店,咕咕鐘擺滿整面牆面。

▲阿爾卑斯山一帶隨處可見的五月柱(May Pole)。每年五月時,各村落都會立起有自己特色的五月柱,並在柱子下唱歌跳舞、飲酒作樂。五月柱一般約十公尺高,象徵告別陰冷的冬天,迎接陽光,有去舊迎新的意涵。

一戰後哈連鹽礦就不再採鹽,轉為觀光和博物館用途。(取材自鹽礦網站)

▲進入哈連鹽礦要搭如照片之台車,防護衣主要作用在保護衣物,礦坑內往低層的連絡樓梯用木製滑梯,亦是特色。(取材自鹽礦網站)

▲哈連鹽礦礦坑地底下穿過現在德國()和奧地利()邊界。

▲著名指揮家卡拉揚,亦出生於薩爾斯堡,其故居也在薩爾察赫河畔,隔著河與莫札特故居遙遙相望,同一地點,不同時代出了兩個著名音樂家,可說是地靈人傑。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26671600

 回應文章

Bifröst Kærligh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beautiful
2018/11/04 17:08

thank you for opening the mind of  a homebody

in a such short blink of time


Boston Kindergarten wish to be the wind beneath your wings

☆﹒﹒☆★‧*°∴°*﹒﹒☆﹒﹒☆★*°﹒*﹒﹒☆

A teacher
Takes a hand
Opens a mind
Touches a heart
Shapes the future
☆﹒﹒☆★‧*°∴°*﹒﹒☆﹒﹒☆★*°☆*﹒﹒☆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18-11-06 18:10 回覆:
Thank you Bifrost. My pleasure to know that, Salzkammergut is really a beautiful place, and of worth to visit.  Thanks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