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武統台獨都是大內宣,買辦繼續樂觀!
2020/09/27 14:34:04瀏覽738|回應0|推薦5

中時社論大作「台獨只是大內宣大陸無需悲觀」大談台灣多數人主張維持現狀,所以「大陸無需悲觀」,這顯然打臉之前喬良等人論戰「和統無望」論調,原來大陸涉台研究很蠢!其實只要講一點,蔡英文讓台灣更依賴大陸不就得了!

就像【創黨三十週年蔡英文主席給民主進步黨黨員的信】,蔡總統宣稱「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我們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

結果呢?

看幾則新聞標題:
1.上半年兩岸貿易 不降反升 6月對陸出口增13%
2.經濟日報社論/對陸出口依存度增 考驗政府智慧
3.新南向潰敗 我對陸出口飆升 東協占比創10年新低

蔡英文「力抗中國」的結果讓買辦更爽,我不知道台獨是不是大內宣,但她那封公開信顯然是100%假新聞大內宣!!!

既然蔡英文「我們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被證明是假掰,加上公投蔡捨不得公投ECFA,買辦在蔡英文任內繼續爽沒有問題啦!!!

加上,大喊九二共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習近平啥地方也沒搖…

可見,兩岸買辦的好日子,就像Céline Dion的 My Heart Will Go On一樣,也會繼續Go On下去!

這不就是心靈契合的買辦嗎?





Blackjack 2020/8/14


中時社論》台獨只是大內宣 大陸無需悲觀
21:162020/08/13 言論 主筆室
獨派大老辜寬敏在四大報刊登整版廣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是超級違章建築,民進黨修憲卻只降低投票年齡和廢除考、監兩院,而不處理台灣跟大陸的關係,就像是只換窗簾,卻仍住在違章建築裡,他主張制定新憲法。辜寬敏及台灣制憲基金會早於今年4月就發起制憲公投連署,主張落實民進黨黨綱的首要訴求──制定新憲、台獨建國。如今耗鉅資在報紙刊登廣告,想來是希望吸引來訪的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及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眼球。

可以體會辜寬敏的孤寂感,蔡英文和民進黨政府明明獲得817萬高票連任,新任期至今施政滿意度始終維持6成高點,卻對獨派的訴求愛理不理,中選會還給制憲公投提案穿小鞋、找麻煩,辜寬敏台獨之路依然步履蹣跚,對這位自認天時地利人和只欠東風的老獨派來說,可能是椎心之痛。

民進黨只剩意象台獨

根據政大選研中心數據,2020年上半年統獨光譜中,偏獨達35.1%,創歷史新高;民進黨政黨支持亦達到顛峰的36.8%,兩倍多於國民黨;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孟雨荷更公開表示美台關係史上最好,但擋在正名制憲內外種種有利因素前面的,不是國民黨,而是民進黨與蔡英文。

台獨明載於民進黨黨綱,蔡政府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一切條件,為何還是對台獨唯恐避之而不及?這真是一個大哉問:美中關係還要多惡劣、兩岸關係還要多冰冷、美台關係還要多熱絡、民進黨還需要幾次勝選,還需要多少權力和資源,才會有充分的能力和條件實現台獨?

如果說,美中之間是結構性衝突、美台關係是史上最好、蔡政府在國內政治喊水會結凍,讓在野黨招架無力,台獨理念卻只能在民間公投、護照和華航正名等枝微末節,無法進入制憲深水區,那麼,台獨是否只是30年夢一場?

沸沸揚揚的護照與華航正名案,堪稱台獨尷尬的總和。獨派直球對決要求正名台灣,民進黨政府陷入兩難,明明行政部門可以獨力完成的「去中華」,卻繞了一圈,由立法院來發動。更諷刺的是,到了立法院,獨派正名的法案卻被多數的民進黨改裝成強化台灣意象的決議案,由執政黨立委主導通過無拘束力的決議案,「呼籲」行政院在護照和華航飛機上加點圖繪,護照還是中華民國護照;公司還是中華航空。這就是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獨──只剩內宣功能。更諷刺的是,台獨基本教義派立委陳柏惟也默默接受民進黨的「意象台獨」。可見,統不了是現狀,獨不了也是現狀。

根據「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委託政大選研中心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形成的「抗中保台」氛圍正在消退。今年3月到6月,維持現狀從48.9%增加到51.9%,偏獨者則從39.1%下降到37%。20至29歲是唯一偏獨高於維持現狀的群族,但偏獨者中高達9成支持暫時維持現狀,未來再走向獨立,僅1成鐵桿台獨,希望盡快獨立。甚者,比較前後兩次數據,年輕族群偏獨者已從61.7%大幅減少到54.5%,降幅多於其他年齡層,證明年輕族群的政治認同並不穩定。

台灣民意結構會轉變

熱情退去,留下的將是理性。民進黨獨不了的困境,可能讓本來就不堅定的獨派看透台獨的幻夢,轉變為維持現狀派。在蔡政府求穩政策下,青年世代偏獨的熱情可能繼續下滑,台灣統獨結構擺盪回常態,也就是維持現狀6成、台獨3成的穩定比例。

民進黨一向來被認為兩岸想像清晰,國民黨則含糊不明。然而從蔡英文連任之後的表現卻發現,民進黨其實也很模糊,當前綠營所說的台獨早已不是30年前制訂台獨黨綱時所設想的台獨,談獨不敢獨,已成為綠營必須面對的現狀,這是民進黨說不清楚,也不想說清楚的真相。

民進黨陷入的台獨困境,必然會導致台灣民意結構的轉變,美國政府對台灣的支持,也會隨著美中關係理出頭緒而調整,大陸其實並不需要對台灣的民意結構悲觀。

#台獨 #民進黨 #台灣 #偏獨 #獨派

***

【創黨三十週年蔡英文主席給民主進步黨黨員的信】

全文內容如下:

親愛的黨員同志:

昨天是我們創黨三十週年的紀念日。不過,因為梅姬颱風過境,我們將所有跟黨慶有關的活動都取消了。

雖然活動取消了,但是,身為民進黨的主席,在三十週年的時刻,我有一些話要跟大家說。

三十年來,民進黨與台灣人民共同經歷了風風雨雨。民進黨這三個字,始終代表一股改變社會的力量。2016年,我們在總統與立委選舉獲勝。勝選故事的背後,是人民對於改變和進步的殷切期盼。

這幾個月來,年金改革、長照體系、產業轉型、財政困境、勞動權益、非核家園,需要改革的項目,一件一件不斷地冒出來。我了解大家的焦慮,不過,我請求大家相信,民進黨不會屈於現實的壓力,而放棄理想。

2008年後,是因為青壯與中壯世代攜手,一起從廢墟當中重建,民進黨才能從泥沼當中爬出來,贏回人民的信任,再一次重新執政。我們有優秀的地方執政人才,也有負責任且戰力十足的立委。但是要改變這個國家、扛起責任,還需要更多人,不分黨派、不分你我,一起來動手。

改革從來不是一蹴可幾。不過,我會帶領這個政府,就像當年帶領民進黨走出困境那樣,把這個國家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

我也要請各位相信,有些價值,我們一定會堅守。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我們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我們在低迷的經濟循環中,找到新的發展動能。我們要在不安的人心中,建構社會安全網。我們要在政治與社會轉型過程中,尋求公平正義。

這些是台灣人民希望民進黨做到的事。我們不敢忘記。不過,在推動這些改革的當下,我們也面臨了一些難題。這其中,一向與勞工作伴的民進黨,如何增加對勞工的保障,同時不衝擊掙扎中的中小企業?兆豐案顯現出監理能力不足以及公眾信任的薄弱。更重要的是,監理機關如何擺脫封閉的結構,真正為人民把關?此外,年金改革是全民的期待。然而,要如何不挑起社會對立,成功地導引社會共同走向改革的道路上?這些都是民進黨所面對的難題。

民進黨的難題,人民或許可以了解。但是,在困境之中的台灣,人民期待的是強而有力的領導。這是我的責任,就算憲政體制羈絆,我依然很清楚地知道,人民在意的,是我如何在這個體制之中,領導國家往前走。

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再一次整理、協調和整合決策機制。為了改革能夠成功,決策不僅要更周延,更要明確而快速。這個部分,我們會讓人民看見。



我知道,為了紀念創黨三十週年,民進黨的年輕黨工規劃了精采的紀錄片和攝影展。也許,在民主化的今天,一個政黨的創黨紀念日並不是社會所共同注目的焦點。也許,颱風來襲導致活動取消,黨工同仁的辛苦好像都白費。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都為台灣社會留下了一些東西。

除此之外,我也知道,有一些公民團體原本準備民進黨紀念創黨三十週年時來抗議。對於這些抗議,我們坦然面對,誠意處理。三十年來我們幫台灣所爭取的不正是這樣一個可以自由表達意見的社會嗎?我們的態度不會因為我們執政了而有所改變。這才是民進黨的精神。

三十年前,民進黨創立的時候,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推動民主政治。我們做到了。接下來三十年,我們將在民主的基礎上,為台灣人打造一個繁榮、安全與公義的社會。我們就是改變台灣的力量,要堅持,要勇敢,要有捨我其誰的決心。

政治之道無他,承擔就對了。三十年前是這樣,三十年後還是這樣。我們會繼續前進,繼續進步。

蔡英文

***

上半年兩岸貿易 不降反升 6月對陸出口增13%
2020-07-12 02:00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台北報導

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資料照片
疫情衝擊,台灣對外貿易嚴重萎縮,上半年出口已連四黑。不過,兩岸經貿包括對大陸進出口,卻都不降反升,且大陸再登台灣最大的順差來源地。

今年疫情全球持續發燒,而大陸早一步復工,未來兩岸經貿佔台灣整體貿易比重恐將再上升,短期內台灣經貿「脫中」難。

據財政部海關進出口統計,台灣對外出口從3月起年減0.7%、4月下滑1.3%、到5月衰退2%,6月年減3.8%,持續四黑。

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衝擊全球貿易,下半年出口恐將都是負成長。

不過,兩岸經貿卻不降反升,據統計,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自1月下滑7.8%,2月因春節效應逆轉飆高31.5%,3月大陸疫情爆發,台灣出口到大陸仍成長3.4%,到4月、5月、6月出口分別有14%、10.3%、13.8%的二位數成長。

自大陸進口更不遑多讓,從1月下滑18.4%,2月陡升到29.7%,3月有9.5%,4月、5月、6月進口分別有17.4%、16.4%、11.4%。

在當前疫情造成的隔絕狀態下,兩岸貿易卻不降反升,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吳宜分析,這表明兩岸之間的產業供應鏈依舊穩固。

兩岸產業供應鏈30多年來發展,主要模式有兩類三階段:一是80年代初開始,以勞動密集型輕紡工業為代表的台灣傳統產業外移到大陸設廠;二是90年代開始,台灣電子代工產業以「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口歐美」的飛地模式發展。

到近幾年兩岸產業合作正在從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轉變,但行業內的垂直分工仍然是兩岸產業合作的主體。

大陸從台灣進口的產品結搆,以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光學器材、化學品、塑橡膠及其製品為主,尤其以電子零組件占總額五成以上最多。看得出大陸自台進口集中以中間商品、加工貿易的為主。

由於加工貿易在兩岸貿易中占有重要比重,特別是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占台灣對大陸出口的一半多,近幾年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加工貿易依然占45%以上。

而疫情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對全球貿易造成直接衝擊,人流、物流劇降。吳宜指出,大陸提前復工,台商在大陸的產能恢復快,並最快針對疫後經濟發展展開提前布局,帶動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提高到45%,這是兩岸產業供應鏈穩定的原因。

展望下半年兩岸貿易,吳宜認為挑戰不小,從現狀看,兩岸經濟競爭性加強,台灣在傳統領域的競爭力下降,而大陸經營成本上升;從趨勢看,因為美中戰略博弈導致貿易關稅成本上升,加上高科技博弈後,台商面臨著兩套標準和兩大市場的選擇;此外,更重要的是後疫情時代全球化新形態產業鏈的分散化,短鏈化趨勢,兩岸供應鏈將面臨新的調整。

經濟日報社論/對陸出口依存度增 考驗政府智慧
2020-07-19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上半年台灣出口金額為1,58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5%,在新冠肺炎重創全球經濟下實屬不易。其中對大陸出口(含香港轉口)達668億美元,成長率近10%,為成長最快的地區;對大陸出口占台灣總出口比重上升到42.9 %,其中第2季比重更達到約45%前所未有的水準。

今年上半年台灣對美國及日本出口則分別成長4.5%及3.4%,其中對美出口增加主要是美中貿易戰下台商的轉單效應,不過效果已經開始遞減;但是對東協及歐盟的出口則明顯滑落,分別衰退10.4%及4.8%。由於石油及鋼鐵跌價影響,台灣對東協石化及基本金屬產品出口金額下滑,另外台灣在東協成衣供應鏈受到北美運動賽事取消、成衣品牌歇業、美國國內動盪導致美國零售店關門等影響,台灣紡織品對東協出口下滑;由於疫情衝擊歐洲經濟仍處於半停頓狀態,所以台灣對歐洲出口也呈現全面衰退。

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以電子資訊產品為主,雖然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但是中國仍是全球最大電子組裝中心。中國大陸在第1季經濟負成長6.8%後,而後疫情逐漸緩和,全力拚復工,第2季開始回溫,內需市場轉趨熱絡;再加上全球疫情帶動遠端技術、宅經濟興起,擴大台灣電子零組件對中國大陸出口。

另外,中國大陸近期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計畫」,投入5G、AI、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基礎建設、伺服器及相關網路設備發展,也擴大對台灣產品的需求。

台灣對大陸出口的依存度,在2000年約為24%,到2008年上升到40%,之後就一直在維持40%左右;顯示兩岸產業分工密切,市場力量主導貿易走向,短期很難以政策扭轉整體趨勢。雖然近年來台灣急欲擺脫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由推動新南向政策,擴大對大陸的經貿限制,加碼吸引大陸台商回台投資的優惠措施,希望將生產與市場雙雙與中國脫鉤。

另外在美中貿易戰下,不少台商轉移生產訂單或直接將生產線搬回台灣,美國全力圍堵中國供應鏈,以及新冠肺炎均會弱化與中國的供應鏈關係,但仍難以撼動中國大陸全球電子組裝中心地位,台灣對大陸出口仍維持高檔。再加上中國較歐美先由新冠肺炎中復甦,帶動台灣對中國出口,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不降反升。

特別是過去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許多是由投資所帶動;近年台灣對大陸的投資明顯降溫,但對大陸出口比重仍然居高不下,甚至還在上升,顯示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已由投資帶動逐漸轉為市場驅動。

但是台灣政府則仍拘泥在將政治反中延伸到經濟脫中的框架中,甚至還配合美國的制裁行動。美國對中國是採取製造脫鉤,市場連結的策略,雖然切斷與中國供應鏈關係,以確保經濟安全及維持技術優勢,但仍然積極經營中國內需市場,此可由美中貿易協議納入智慧財產權及技術移轉兩專章以確保美國企業在中國公平營運得到驗證,但是台灣政府官員顯然並沒有弄清楚美中貿易協議的內涵,在經濟上加強防堵中國。

但是台灣在經濟去中國化下,卻又希望中國不要片面廢除ECFA,甚至還呼籲兩岸重啟ECFA後續談判的矛盾心態,暴露出我政府欠缺對大陸宏觀的經濟戰略。

今年上半年台灣出口雖持平,但第2季出口已經下滑,3月到6月出口連續四個月衰退,只有對中國大陸出口仍大幅成長,成為維持台灣出口的主要動力。

預估下半年在全球其他地區疫情未退燒下,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還會繼續上升,但政府似乎一直不願意面對此事實。未來如何精準掌握中國世界工廠角色以及內需市場脈動,是台灣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新南向潰敗 我對陸出口飆升 東協占比創10年新低
04:102020/06/11 中國時報 王莫昀 、 王玉樹
4年前蔡政府上台高舉分散風險大旗,罔顧投保協定未臻完善,大力推動新南向,但當陸美貿易戰、疫情相繼衝擊全球產業鏈下,台灣5月出口統計卻重重打臉蔡政府,不但對陸出口刷新歷年同月紀錄,前5月出口占比41.5%創近10年新高;反觀5月對東協出口卻創4年半最大減幅,前5月出口東協國家占比下滑至15.9%,也是近10年最慘。這除表明新南向政策潰敗,企業大老直言,錯誤政策是一場災難。


錯誤政策對企業是災難

據財政部最新統計,台灣5月對主要市場出口呈「兩極化」表現,對大陸與香港出口額121.2億美元,年增10.3%,為歷年同月新高,占總出口比重高達44.9%。累計前5月出口占比來到41.5%,締造近10年最高數字。

反觀蔡政府自2016年積極推動的新南向,砸重金協助台商拓展的東協國家市場,5月出口表現卻呈近4年半來最大衰退,大減17.9%,出口額僅38.2億美元。累計前5月占出口比重15.9%,更創近10年新低。檢視官方歷年數據,對東協國家出口占比,反是2013年馬政府時期的19%最高。

前進東協4年半來大衰退

財政部官員說,新南向有其成效,對東協出口下滑背後有許多結構性問題,如石化與基本金屬、紡織品等廠商進出口變動。不過工商大老直言,台商布局不是政府說了算,而是蘋果、NIKE等品牌商說了算。工總祕書長蔡練生直言,近年來只有少數台商撤離大陸。

另有企業大老說,多年來台商深耕大陸主要基於4大因素,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不論勞工、投資成本不比大陸低,且還缺工;其次行政效能不彰,像有台商公文送進印度政府單位3個月,石沉大海;另,部分市場屬淺碟型經濟;最後,也最重要,台灣與東協國家投保協定不完整,台商前往投資難獲得完善保障。

蔡練生呼籲,基於兩岸人民、企業往來密切,雙方應建立溝通管道對話,像ECFA是否做下去,別再隔空放話避免誤判。

兩岸貿易依存度極密切

對陸出口直直升,經濟部官員認是短期現象,大陸出口比重提高,是因疫情大陸復工早,很多工廠動起來,台灣本就是生產中間財進口到大陸,當對岸產線恢復,自然拉高我出口比重。

至於5月出口南向金額創10年新低,經濟部官員解釋,是因東南亞對疫情管制較嚴。經濟部說,等疫情緩和後,政府將規畫在防疫產業與數位貿易上與南向國家多合作,深化彼此產業關係。

#台商 #企業 #東協國家 #出口 #國家



台灣今年1至5月主要市場出口比一比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