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佛教團體之組織運作及布施實踐(二之二)
2012/11/30 02:49:28瀏覽181|回應0|推薦0

三.  現代化的經營管理


為了達成效率化,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法與技巧已經普遍運用在非營利組織的運作上,例如有關財源的籌措與活動預算、活動的企劃、行銷的方法、公共關係的建立等。

在行銷公關的方法上,佛教團體十分重視大眾傳播媒體並且善於運用其無遠弗屆的影響力。過去基於為善不欲人知及佛教出世的角色,行銷與公關是不被認同的。基於人間佛教入世理念及推展佛法的角度,行銷與公關卻是必要的。慈濟證嚴法師是一位傑出的台語演說家,除了以深入簡出的佛理深深的打動信徒的心靈之外,成立「大愛電視台」發揮大眾傳播媒體的宣導推廣功能,並製作高品質的佛教節目及文化節目,有效達到宣揚佛法及慈濟理念的目的。佛光山星雲法師則是第一位在電視台製作弘揚佛法節目之人,也有專屬的有線電視「人間衛視」擔任宣導推廣的功能,同樣深受觀眾好評,在充斥著商業氣息的現代電視節目中,有如一股清流,吸引著觀眾的目光。法鼓山也於 2010 年成立「法鼓山網路電視台」二十四小時全天候提供影音節目,並自製 200 多支影片。

資金是非營利組織運作的重要資源,財源的籌措是經營管理的重要項目。慈濟對於善款的收集與規劃,採取自下而上的網絡模式,以慈濟會員形成的網絡作為募款的通路,由慈濟委員來責收取會費和善款,會員認捐固定數額,每期定時繳納,如果有特殊的活動需求號召,再額外進行認捐。固定的捐款制度有助於預算制度的落實,強化具體行動的效率,而穩定的資金來源更是有利於中長程的策略規劃,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現代社會對於非營利組織已有課責立場及透明化的要求,尤其是對取得大量


15 賴家陽《慈濟志業中心之制度化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07,頁 69

社會資源的大型非營利組織更是明顯,因此對於信眾捐款的處理態度和財務來源的策略,更顯得重要。慈濟證嚴法師堅持一生不受信徒供養,對於捐贈的錢財及大宗費用的使用,皆由董事會共同來決議,類似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及董事會共同決議的運作安排,符合現代非營利組織的職責,不但提升慈濟的公信力及證嚴法師的道德形象,更加能說服一般民眾對慈濟事業的支持並消除個人主導財物之疑慮。而佛光山則是採取「普遍參與、分散經濟來源」的策略,避免捐錢功德主過分集中而產生大金主或大財團的過度參與,因而導致決策治理自主性降低的風險。另外將信徒的捐款不斷投資在事業上,規劃建設佛光山及其他道場的硬體設施,使之成為符合信眾來參加法會或朝拜時一切食衣住行的需要,這種把現金轉化為資產而不積蓄的做法,也成功避免了寺內紛爭的來源。

隨著社會高度的發展及競爭,非營利組織也面臨專業化的壓力,尤其聘用專業化的專職人才更是一個擋不住的趨勢。目前台灣相當重視社會工作人才的培訓,重點大學一般都有社工專業相關科系,而在 1997 年通過的「社工師法」規定從事社會工作之前必須接受專業培訓,包括管理、財務、資金募集、策略規劃、計畫評估、及營運銷售等,提供社工師執照考試以提升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水準。以慈濟為例,人力資源處、財務處、資訊處等甄選專職員工時,會以個人專業知識經驗的考量優先於慈濟精神理念的認同考量。16可見專業化人才的聘用已是佛教團體內部管理的一項要求。


四.  推廣腳步國際化


為了宣揚佛法至全世界的理想,國際化是必然的方向,佛教團體也因此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資源來發揮影響力。證嚴法師所帶領的慈善事業,創造了台灣的宗教奇蹟,樹立佛教在現代社會人間佛教的新形象。截至 2011 年,慈濟事業已跨越亞、歐、美、非及大洋洲這五大洲,涵蓋 51 個國家,設置據點 517處。委員和慈誠人數全球超過 7 萬多人,其中台灣 6 萬多人。17佛光山除了佛光山大本山之外,共有 5 個別院,國內分院 30 多個,國外分院 10 多個,皈依信眾據稱一百萬人以上;法鼓山在台灣有 12 個分寺院,4 個精舍,在海外的美國、加拿大及馬來西亞共有 4 個道場,不斷進行弘法、禪修、及教育的工作。18


16  賴家陽《慈濟志業中心之制度化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07,頁 53
17  《慈濟年鑑 2011》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2012,04,頁 542〜545
18  《法鼓山年鑑 2010》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2011.08,頁 25

五.  開發新的關懷領域


人間佛教對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關懷,環保課題是台灣佛教團體近年來實續關懷推展而且有顯著成效的領域,其中以慈濟及法鼓山成績最為卓越。慈濟證嚴法師於領導的「預約人間淨土」的環保運動,主張淨化人心、家庭及社會,被《遠見》雜誌評為 1991 年台灣最大的群眾運動,並獲得台灣第一屆社會運動和平獎。1992 年「預約人間淨土」第二次系列活動,則以環保綠化工作為主題,推動資源回收使垃圾變黃金及植樹綠化的環保運動,提出消費即是消福、植樹即是植福的主張。法鼓山聖嚴法師則以心靈環保為核心,推進心靈、禮儀、生活、
自然四種環保,進而關心探討生死學、臨終關懷及殯葬禮儀等議題。佛教界陸續出現幾位重量級的環保健將,如釋傳道和釋昭慧,他們以更積極的態度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女性平權等新興領域。


六.  志工的積極參與


非營利組織是一種具有強烈使命感的自發性團體,它與營利組織有一個重要的差異是志工的參與,有志工的積極參與,是非營利事業的發展成長的重要關鍵,佛教團體的宗教因素更容易招募高自發性及高認同度的志工參與組織的運作。慈濟的志工,據統計每天都有將近 10 萬個志工在台灣本島各地提供服務19,默默的為有這股強大的人力資源力量需要的人服務。志工的服務動機不是有形物質的回饋,而是對組織的宗旨使命有高度的認同,或受到領導人的精神感召,成為組織的一份子,出錢出力。志工平時並不出現在組織內部,都在服務地點執行任務,
是隱形的人力資源,一旦有特定事件,發動志工即刻成為強大的運作動力。雖然志工對組織有高度的認同和自發性的意願,但要發揮其功能的有效性是必須給予長期適當的訓練,讓志工對於組織精神有深入的理解,肯定自我的行為價值與追求。

隨著組織的發展擴大,佛教團體應更加重視組織的健全性,發展兼具自律性、適當控制性及機動彈性的制度,關心注意社會的期待和反應,朝著創新的方向努力。例如在組織內部成立跨部會的溝通及建議委員會、捐款及用途的公開透明化、內部關係人交易的禁止等20,讓日益龐大的組織有效率地往永續經營的願景邁進。


19 賴家陽《慈濟志業中心之制度化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07,頁 50
20 江明修《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1999,頁 255


參、    台灣佛教團體布施理念的實踐


人間佛教所導引的成佛之道「人,菩薩,佛---從人而發心修菩薩行,由學菩薩行圓滿而成佛」,明白指出實踐人間佛教的方法是修持大乘菩薩之道。大乘菩薩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展現人間佛教的具體工作,第一項是普渡眾生,第二、三、四項則是斷煩惱、學法門、成就佛道的自我修行。六度中的布施是大乘菩薩普渡眾生利益眾生的首要方法,持戒、忍辱、精進、修禪及增慧主要是側重自我修行的方面。在加上五戒、十善、八正道、四攝、六和敬、自利利人、慈悲為懷等思想內容,在現代社會的慈善實踐上,提供強而有力的理論基礎並創造豐富的具體活動內容。

布施居於六波羅蜜之首,多次提及布施的金剛經對於布施實踐的心態有深入的描述。發大菩提心的修行者應該透過何種依據或方法來成就布施波羅蜜多?「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21佛陀以無住布施及離相布施來回應,如是而住,如是降伏其心。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佛陀告誡菩薩道之修行,應以不固著的心態來實踐布施的具體行為。「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
22

一切處。這意味著菩薩於一切事物均依照不定著的心念和實踐來修行。無所住意味著一種動態隨緣的心境,不管是從內在思維的起心動念,或是外在的具體行為,皆是強調不再固著的狀態層次。以布施為例,布施的動機以及布施行為整體結構,如布施者本身,布施行為本身,行為結果,受惠者,以及布施物等,都不產生任何形式的冀求與執取,這乃是菩薩以無住而行布施的圓滿體現。如此,無住落實於生命的實踐即能與佛陀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相應合。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23「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


21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大正藏》冊 8,頁 749
22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大正藏》冊 8,頁 750
23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大正藏》冊 8,頁 749

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相。」24此處的相是一種概念與想法,是自心與對象之間相對應而產生固著的概念想法,繼而延伸出執取和執著的後果。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即離我相執著而得我空,無法相即離諸法自性執而得法空,無非法相即離我法二空的空相執而得空空。所以,一切法不信則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則般若生。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25人間生活世界裡一切特徵外貌與指標均是虛幻不實的,如果以相作為辨別自我與他人及事物彼此關係的標準,是不圓滿的。也就是說這,因為人事物的表象是無常變幻的,相的實在性是相繼不斷的緣起生滅,不應輕易信任事物表象所呈現出來的樣貌,並應反覆思考其無常性。

慈濟證嚴法師從帶領六位同修弟子每日加做一雙嬰兒鞋和三十位信眾每日由買菜錢省下五毛的具體行動開始,發無上菩提心將錢財、衣物及藥品等施與貧苦生病之人到今日領導七萬委員和數百萬會員的龐大組織,宣導佛法真理,幫助他人脫離憂慮害怕的心情,得到信心希望,以行證的修行方式從事財施法師無畏施的志業。以慈與樂,推展佛教生活化帶給個人和社會快樂祥和與自在;以濟拔苦,缺乏物質的就給與物質的救濟,生病的幫助他就醫,有煩惱惶恐不自在的就給予愛心和佛法。現今慈濟志業以發展成為四大區塊:慈善、醫療、教育及文化,慈善志業是貧苦救助的實踐,內容包括急難濟助、教育助學金補助、醫療補助、長期關懷濟助、喪葬補助及國際賑災;醫療志業是開辦醫院,進行全球義診、骨隨幹細胞捐贈、開設醫院及志工服務教育;教育是開辦學校,設立慈濟大學;文化是針對證嚴法師理念的詮釋與環保工作的推展。

證嚴法師開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事。菩薩也就是「覺有情」!人生的覺悟有層次之別,認為布施造福因而能得福果,這是第一層次;認為做好事不一定讓人知道,只希望幫助更多的人,是較高的一種層次;最高的智慧和覺乘則是不斷的付出,不計代價不求回報,也不求任何功德福報,只認為是在做本分事!」
 
26
 
構成布施行為的要件有三,須有施者、受施者及施物,此三者合稱為三輪。行布施時,知悉三輪本空,三輪相不著於心,觀到三輪無所施無所得之本性,到達無相之境,謂之「三輪體空」。若能將做好事視為本分事,不固著於時間、地點和對象,心中不起代價和回報的念頭而只有眾生的苦,無布施者、受施者及布施物,這就體現「三輪體空」的境界,證嚴法師常勉勵信眾「做就對了」,應該就是這樣的意涵。慈濟醫院更是志工藉事練心的修行道場,看到形形色色的病人,體會人生的苦與無常,若能以無住布施和離相布施的精神,來安慰病人、鼓勵病


24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大正藏》冊 8,頁 749
25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大正藏》冊 8,頁 750
26 丘秀芷《大愛〜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台北,天下文化出版,1996,05,頁 118
 

人、照顧病人,不求福報不起傲心,對病人不起慢心嫌惡心,對付出不起吝嗇貪
惜心,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度化自我。

法鼓山聖嚴法師以漢傳佛教為基本立場,認為真正的佛教應該是活用、實用、積極、入世且為關懷人間疾苦而設,以文字弘法及禪宗修行的方式,將佛法教義帶入信徒的生活中,進而淨化信眾生活的觀念態度和方法,並以佛法來提升個人和社會的品質,提升整個人間的精神領域。法鼓山以「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目標,以「心靈環保」做為建設人間淨土的主軸,以「大普化教育、大關懷教育、大學院教育」做為實踐人間佛教的工作重點。27「大普化教育」提供禪法修行課程,先從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處入手,時時檢視觀照自我的動機,面對、接受、處理及放下妄心,以達到無念、無相、無住的實證佛性;由認識、肯定、成長自我再去體驗他人、社會和宇宙,接續練習放下自我,以達明心見性的境界;最後身心淨化人品提升,兼具空觀智慧,達到心靈環保的最高層次。法鼓山在台灣及各地道場持續性舉辦讀書會、禪坐、念佛、佛學課程及禪訓班,推廣法鼓禪的修行法,為忙碌失落的現代人提供一個淨化身心的機會,一個尋找自性的法門,以期獲取身心靈的安頓。「大關懷教育」為提升個人心靈教育及社會品德倫理,推動四環保(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心五四(四安、四要、四它、四感、四福)及心六輪(家庭倫理、職場倫理、校園倫理、族群倫理、生活倫理、自然倫理)。不斷舉辦心靈環保讀書會、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兒童生命教育課程、佛學弘講等,將四環保、心五四及心六倫的心靈教育帶入家庭及兒童。「大學院教育」是為了深化「大普化教育」及「大關懷教育」的內涵與落實,以實踐法鼓山佛教教育及佛學研究的目標,創辦法鼓佛教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及僧伽大學。

聖嚴法師的環保概念是涵蓋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自我的內在環境。28心靈環保是著重在心靈的清淨,由自我的提昇做起,逐漸達到淨化社會愛護自然的結果,所以人間淨土的實現是植基於每一個人品質的提升,人的品質提升後就有助於家庭和樂社會安詳,並對大自然產生愛護珍惜的心。如何淨化心靈而有清淨心是金剛經的重要內容,一開始由須菩提提一個問題:善男子善女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這個大哉問不僅揭開了金剛經的序幕,也同時點出了金剛經所要闡述的,如何化解平伏我們的煩惱心、妄想心和執著心而發清境的大菩提心呢?「應如是生清境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
29

眾生的菩提心,在實踐利他的布施過程中,修習六度波羅蜜,對治自我的煩惱心、
妄想心和執著心,淨化自我心靈,提升自我,進而淨化社會、愛護自然。


27  林其賢《聖嚴法師人間淨土思想的實踐與弘揚》聖嚴研究》第一輯,台北,法鼓文化,2010,03,
頁 153
28 聖嚴法師《福慧自在》台北,法鼓文化,2012,02,頁 33
29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大正藏》冊 8,頁 749


肆、    結語


台灣 70 年代以來,由於戒嚴體制解除,政治環境優化,佛教團體得到相對自由的發展空間,以非營利組織之法人地位獨立從事自主的運作,加上經濟崛起發展,稅負減免政策引導民間捐款,佛教團體得到發展所需資金的活水來源,這些有利因素的具足配合,使得佛教團體從此成長茁壯並且發揮具體之社會功效。

台灣四大佛教團體以人間佛教為核心理念,進行宣揚佛教教義、研修佛教教理、興辦公益慈善及教化社會風氣的工作,不僅在活動空間上,由台灣島內向世界五大洲推進;在活動的內容上更貼近民眾實際的需要進而跨越傳統的範疇,以各種志業形式深入社會的各個層面,深植慈悲於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造就今日台灣人民樂善好施的文化特質;在組織運作上,充分運用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加上龐大志工群的支援,使得組織工作的進展更加快速有效率。

不同的佛教團體對於布施理念的實踐有不同的側重,因此也各自發展出不同的實踐模式和濟世成果,但不懈的努力與卓越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經常我們以數據化的方式來顯示人間佛教的成效,例如信眾的人數、硬體的設備數目等,但對於人心淨化的程度該如何評估呢?以一份親身案例或許可以提供一個評估參考。一份報紙刊載一個收入微薄單親父親無法負擔他十歲罹癌女兒醫藥費的事件,一周後我打電話過去表示捐款意願,電話那頭的小女生說:「謝謝你的好意,我爸爸說我的醫藥費已經足夠了。」布施者主動快速地捐款,使受施者於一周內籌足需要的醫療費不再擔心無助,在醫藥費足夠的情況下父親以身教教育小孩知足與感恩,自力面對其餘的困難,不依賴他人的幫助,這不就是一方人間淨土嗎?所以我認為在佛教團體持續不懈的努力下,人間佛教在台灣已經達到初步的實現,人間佛教在台灣也完成了理想的雛形。誠如楊曾文先生的看法:隨著中華民族以嶄新面貌屹立於世界,佛教也將為營造和諧家園、和諧亞洲、和諧世界而做出新的偉大貢獻。30


30  楊曾文《關懷社會人生,實踐大乘菩薩之道》 佛教與當代人文關懷〜佛學研究論文集》高雄,
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8,08

參考資料


1.    楊惠南著《當代佛教思想展望》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09

2.    印順著《佛在人間》新竹,正聞出版社,2003,04

3.    印順著《菩薩心行要略》新竹,正聞出版社,2003,04

4.    鄭志明著《台灣宗教的發展與變遷》台北,文津出版社,2011,02

5.    內政部《宗教業務財團法人作業手冊》2010,08

6.    《聖嚴研究》第一輯,台北,法鼓文化,2010,03

7.    《聖嚴研究》第二輯,台北,法鼓文化,2011,07

8.    孫本初《非營利性組織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登記有案之社會福利
慈善事業基金會為對象》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4,04

9.    江燦騰《台灣佛教文化的新動向》台北,東大圖書,1993,05

10.   江燦騰《台灣當代佛教》台北,南天書局,2000,10

11.   丘秀芷《大愛〜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台北,天下文化出版,1996,05

12.   證嚴法師《真實之路〜慈濟年輪與宗門》台北,天下遠見,2008,01

13.   江明修《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1999

14.   陳振甫《宗教慈善團體非營利組織管理特質分析〜以佛教慈濟功德會為
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01,06

15.   賴家陽《慈濟志業中心之制度化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07

16.   吳健誠《慈濟淨化人心織策略管理探討》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4,06

17.   劉國威《面對不同佛教文化形態的人間佛教-最近十年在台灣的發展探
討》《人間佛教的當今態勢與未來走向,海閜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9.08,p.123-133

18.   聖嚴法師《法鼓家風》台北,法鼓文化,2005,02

19.   聖嚴法師《福慧自在》台北,法鼓文化,2012,02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708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