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冰冷的大劍.
2014/05/13 00:10:33瀏覽1588|回應9|推薦96

最早看著那些遠方的山巒, 是在 1986年初 的冬日時期吧, 當時的自己, 算是一有空就四處跑的 "小伙子", 不畏寒冷, 身上穿了五六件 ( 早年的衣物不像今日那麼好 ), 外加圍巾手套, 冬天也照常騎機車上高山, 不過在當年, 倒是根本還不認識那些遠處的山巒啦, 幸好有拍過幾張照, 留下些許屬於歷史的記錄.

大劍山 , 在右側 油婆蘭山 的右邊, 這一張沒入鏡...左邊稱為 小劍山, 是一座 "更不好惹" 的遙遠山頭 ( 往返距離更遠 ), 感謝山友 jovxxx 大大 幫忙標示一些山頭.

雪山 延伸到 大劍山 的稜線, 稱為 雪劍線, 也稱為 雪山西南稜 ( 左邊繼續延伸就會到前一張照片的 小劍山 , 這兩張 1986年的老照片剛好有部份重疊 ), 大劍 的左邊積雪處是 油婆蘭山 

到了 2004/07, 從 合歡山北峰山頂 所拍攝的 雪劍線, 右邊就是台灣第二高峰 ( 雪山主峰 ), 中央左邊高處就是 大劍山

 

大劍山區 放大來看, 一般除非是從雪山一路走過去, 其他多數登山者是從照片右下方, 一路經 推論山 到達 油婆蘭山 附近的營地, 再從營地往返 大劍山 

在 2011/08 ... 站立於 雪山山頂, 望著遠方的 大劍山 

故事主角 黃某, 只有三十來歲 ( 虛歲 32 吧 ), 體能驚人, 據說早出晚歸到處衝山頭 ( 朋友幫忙負責各個登山口的接駁 ), 能夠在 " 一日之內 " 登完 谷關七雄.....那真的需要非常良好的 體力/耐力/速度....

說來汗顏, 個人只有在今年初, 到過其中某一座的 登山口 ( 七雄之首, 海拔高度最高的一座 ), 也沒有時間好爬上去, 只是跟幾位家人去散散步而已, 台中 八仙山登山口 

x

另外曾經在三年多之前, 臨時起意, 從 大雪山林道, 走到 屋我尾山 的基點 ( 往返 ) 

因為當時本來只是開車兜風 ( 不是準備要爬山 ), 結果穿著牛仔褲, 加上一雙破舊的 " 光底 " 皮鞋 ( 開 手牌車 習慣穿那雙老皮鞋 ), 就這樣子直接穿著皮鞋就往返那座中級山 ---- 錯誤示範, 小朋友們千萬不要學 

屋我尾山頂, 谷關七雄 的介紹牌子, 每一座都算是 " 有些硬斗 " 的中海拔山頭 

因此, 故事主角算是年輕力壯, 體力跟速度都很強, 算是具備運動選手等級的實力....才能有辦法一日爬完七座山.

2013/12/21....主角與其他隊伍共十人上山 ( 而且事發後經查, 主角還是 " 未經正常申請程序 " 就進入山林, 就是違法入山的意思 ), 12/22 .... 含主角共五人, 從營地登頂 大劍山 ( 往返大劍與開始下山 ), 登頂之後, 主角說想要在山頂獨自拍幾張照, 看看四周風景, 預計多待個幾分鐘吧....於是其他四人先返回營地方向.

回營地不久, 主角打電話給回到營地的其中某人, 說自己好像迷路了, 找不到回去的路....而且感覺身體很冷....之後就斷了音訊....

營地的人趕緊又前往 大劍山 的方向找尋, 沿途到山頂四周都找遍了, 沒找到人, 因為其他幾人也沒有攜帶 重裝備, 山區氣溫又很低 ( 無法在高山上頭久待 ), 只好返回營地並報案與下山求救....畢竟當時的高山上又剛好有冷氣團即將到來, 山區景象可能會逐漸變成這樣子 ( 示意畫面 ) 

如果在冷氣團的高山區域不幸迷途受困, 最後真的可能會變成這樣子 ( 網路照片, 雪地迷途的健行客 ) 

全台各地包括中部救難單位, 無數梯次共計 462人次上山搜尋, 最後才終於在事發 72天 之後, 在距離山頂約九百公尺海拔高度下方的某處山谷, 找到遇難的事件主角.

案件檢討 ----

1. 網路或 fb 上的有些案件討論或是指責 ( 例如體力好的 青壯派 對立於行事觀念較保守的 中壯或年老派, 某些人還把 未合法申請入山 也當成理所當然, 與出事無關, 或是遇難家屬指責搜救人員不夠盡力... 這些 ), 沒什麼好討論的, 反正最終是由 老天 進行的裁奪. ( 不用去爭對與錯 )

2. 遇難者是某些人的家人或朋友 ( 出狀況之後, 緊張的心情可以理解 ), 但是別忘了, 更多辛苦上山搜救與找尋的人, 卻是 "更多更多人" 的家人或朋友 ( 四百多人次, 冒著自身的潛在風險與低溫環境, 去山區辛苦的找尋一個人, 那些人也只是普通人, 並不是超人 ), 而直昇機駕駛與機組員, 還得冒著 "萬一機械故障" 而不幸失事的風險  ---- 八八風災 就曾經栽過一台, 掛了三人的樣子.

3. 台灣的山林很漂亮, 也可能在某時候會把人給吞噬, 在高山, 如果沒有足夠的裝備可以自保 ( 具備獨行與寒冷高山過夜的裝備與能力 ), 就絕對不要擅自脫離隊伍 ( 除非是對於某處山區已經非常熟悉的人 ), 畢竟台灣的山林, 雲霧可能說來就來, 甚至於幾秒鐘之內就快速變成另外一種不同的世界.

4. 在變化多端甚至於冷酷的大自然中, 光靠超人一般的體力, 並無法保證就能夠安全下山....能夠隨時保障自身安全的東西 ( 包括禦寒/擋風遮雨與火源食物飲水 ), 才能夠在高山上撐得更久 ( 等待救援 ), 而且身邊有足夠的各項裝備, 也會使人在發覺迷途之後 "比較不會慌張", 增加安全脫困的機會.

5. 希望遇難者一路好走...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ffchiu&aid=13282287

 回應文章

雁~《龍年成語選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與楓之谷兄交流,承蒙指教,受益良多。
2014/05/17 00:51

與楓之谷兄交流,承蒙指教,受益良多。

關於「緊急狀況時的各種裝備甚至於藥物」,特請教:

◎中級山、高山基本裝備表:(網路分享)

 □大背包(含背包套或防水措施)
 □隨身防寒衣物、□手套(保暖及工作)
 □備用衣物、□雨具、□登山鞋(拖鞋)
 □綁腿、□頭燈(或手電筒)、□護眼鏡
 □睡袋、□睡墊、□地圖、□指北針
 □手杖(建議)、□收音機、□緊急口糧
 □個人餐具(杯、碗、筷)、□防水火柴
 □工具刀、□無線通訊器材(或手機)
 □護(頭)盔、□帳篷、□炊事爐具
 □照明燈具、□盛水袋、□濾水器具
 □環保鏟、□露宿袋、□登山繩
 □急救醫藥包(必備急救藥物)

這張表,不知有無需要補充的地方?

〈您的版面比較特別:測試幾次,仍無法在新、舊兩版同時顯示清晰文字。〉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5-17 16:44 回覆:

可能是站方軟體的自動設定關係吧, 大部份個人所回應內容的文字, 在 新/舊 版本裡面的 "顏色對比" , 都還算是蠻明顯 ---- 不過有篇用 "複製" 再從另一篇回應 "貼上" 的文章, 就變成 "灰色的字樣" ( 跟黑色背景對比不明顯 ), 不過懶得去重新調整顏色了 ( 因為得先刪除, 重新貼上的位置順序就不對了 ).

不明顯的地方, 用滑鼠 "框起來", 就會變明顯了 ( 只是多個動作去框一下而已 ).

關於 "檢查表", 基本上大概該有的都有了, 其實可以從每個人的 " 預定目標/路程與天數/路況危險性與難度 " 去斟酌與增減 ---- 路跡明顯, 登臨者眾多的熱門區域, 跟少有人跡, 路況不明的偏遠冷門山區 ( 探勘等級路線 ), 狀況會有蠻大差距. ( 相對危險性也差異很大 )

另外, 有些地方可能因為崩塌與危險地形較多, 必須隨身攜帶 "確保裝備" ( 確保通過危險地形時的安全, 因為無確保的話, 萬一失手失足就摔到不見了 ), 也就是 鉤環/身上吊帶 之類的東西.

還有就是 伙食 方面, 是否個人本身需要攜帶 高山瓦斯罐/爐頭/基本鍋具 以及一些 "主副食材" 這些東西 ( 繳錢付費的商業團基本上都不用, 自組團體就必須弄清楚 --- 獨行者就不談了, 那些人如果連自己要帶什麼都不清楚, 還是別拿命去玩 ).

路程天數 / 路況, 還有 "隊友" ( 職業隊, 自組隊 ) 等等不同狀況, 可能有 "公裝公糧/私裝私糧 " 的不同區分, 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標準 ( 也就是所需裝備與重量會有極大差異, 說不定是 5公斤與 25公斤的巨大差異 ), 只能說, 自認為 " 比較需要" 以及能夠 "增加安全" 的東西, 如果背得動的話, 儘量多帶充足一些 ---- 有時除了自救, 說不定還剛好能夠幫忙救別人.

事前多了解目標 ( 路程難度與路況 ), 慎選隊友 ( 或是所參加的團體是否負責與可靠 ), 做足自身的保護 ( 例如各項基本安全裝備 ), 全程途中 "千萬" 不要落單 ( 山林經驗充足者或是獨行者就不提了 ), 基本上, 99.9% "應該" 都可以安全下山 ---- 遇上 虎頭蜂/落石砸人 之類特殊狀況, 畢竟機率不算太高. ( 不幸真的遇到, 就說是 "命不好" 吧 )

大概就是這樣子了...

週六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楓之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字超過....只好分兩段 ( 兩篇回應 )....
2014/05/16 13:23

主北叉路以上, 往 北峰方向 的崩塌碎石坡....某次拉著又粗又長的繩索一路往上, 最後到了上端 "綁繩索" 的一棵 "小樹"....哇哩, 一吋粗的巨大繩索, 居然只是綁在一根 "沒有小指粗" 的細瘦樹枝上, 如果不幸拉太多力量, 樹枝斷裂, 就會直直栽下幾百公尺下方的深谷裡面 ( 不知道最近年間是否有改善或是加強固定 ), 就是這個陡坡

奇萊北山, 好天氣時可以看到 聖稜線 ( 大霸 往 雪山 的稜線 ), 包括本文章的 大劍山

獨自在主稜上, 下午 16:18, 看到雲海跟太陽

乾脆待在上面看日落 ( 天黑之後, 才摸黑走往底下山谷中的帳篷 )...嗯, 危險動作, 千萬別在高山上摸黑, 除非對於路況有絕對把握.

奇萊, 有可能上天堂 ( 風和日麗 ), 也可能遇上狂風或者淒風苦雨, 像是地獄...

不論如何, 事前多準備 ( 例如緊急狀況時的各種裝備甚至於藥物 ), 並且 "隨時評估與判斷情勢" ( 狀況不佳, 該撤退就撤退, 千萬不要 "逞強" ).

安全與危險, 常常只是隔著一條線....萬一不慎 "走錯邊", 就 " 很不好 " 了啾


楓之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山林經歷...
2014/05/16 13:20

在格子中特別開闢這個 ( 山難 ) 專題系列, 偶爾拿一件事故來探討 ( 可能的發生源由 ), 順便加上部份個人的經歷與體認.....只是希望能夠藉以宣導, 美麗的山林, 其實背後可能隱藏著未知的凶險, 準備不足或者 "一步不慎", 某時候可能會發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 山林, 是一隻可能會吃人的 掠食者 ).

多數 "山行相關" 的圖文, 都是藍天白雲, 日出日落以及漂亮雲海, 因此也有許多人, 認為台灣的山林 " 向來就是, 或是應該 " 都是這樣子的美麗風光, 這個專區, 主要就是表現另外一種不同的 " 可能 " 樣貌, 提醒 "看文" 的一些人, 假如要上山, 要順便記得 "這些不同的可能"...儘量做足充分的個人準備, 並且處處小心.

上電視談經驗, 還沒那個 "格" 啦, 資格不符 ( 經驗也不多 ), 而且, 一本正經的希望大家注意許多安全事項 ( 看或聽都會打瞌睡 ), 講一些怪力亂神, 才會有 "市場"...

因此, 有緣看到的人就加減看看 ( 實際認真看內文的有多少, 一切隨緣 ).

奇萊的北面,  翻越 奇萊北山 往 花蓮方向的 奇萊東稜, 是屬於 "挑戰級" 的辛苦路線, 山高路遠....南面, 奇萊主山 南側往 卡羅樓山 的窄稜與崩塌地形, 也是高挑戰性而且潛藏危機的路線.

至於 奇萊北山 ~ 奇萊主山 之間, 其實倒是 "還好" 啦, 難度與危險性算是一般而已 ( 準備不周加上運氣差, 每座高山幾乎都可能發生事件 --- 除了 石門山 這類 ), 不過, 歷年來該山區的事件, 卻可能有 2/3 都是發生於這種 "一般" 的區域之內 ( 因為走到更遠山區稜線的隊伍, 多數具備更豐富的經驗/裝備與體能, 人數也較少, 少了非常多 ), 就因為屬於 "一般" 路線., 前往的人數多, 發生狀況的數量也相對較多.

奇萊( 主北之間 ), 說安全嘛, 倒也有些危險地形, 例如主北兩山的 "最後陡上登頂", 需要一些臂力與專注, 以及稜線下方 主北叉路 以上, 兩條路線都有些崩塌地形要特別注意, 其他嘛, 路徑其實都蠻清楚啦  ---- 但是也別以為這樣子就可以 "任意" 前往, 別忘記還有 潛在危險 的種不定因素. ( 高山 跟 郊山 是有極大差異的, 尤其在 氣候 的部份 )

 


雁~《龍年成語選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膽識經驗,加上虔敬山神,任何山都可以履險如夷。
2014/05/16 02:38

有山友為伴最好!~避免經常千山我獨行。

膽識經驗,加上虔敬山神,任何山都可以履險如夷。

爬奇來山區主要在精神足、毅力夠,否則光憑體力是危險的。

電視名嘴論山難,只繪聲繪影,對登山愛好者幫助不大。

或者楓之谷兄可毛遂自薦,暢談登山經驗。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5-16 12:32 回覆:

一座山, 可以有十種面貌 ( 陽光/藍天/大風/小雨/濃霧/冰雹/霧淞/厚雪/結霜/雲海....).

也可能有一百種樣貌 ( 春夏秋冬, 每天其實都不同 ).

因此, 對於許多以 "撿山頭" 為目的的人, 用最快的方式完成一百或是多少個目標 ( 包括 中級山 與 郊山, 累積無數三角點的 "登臨" 記錄 ), 個人倒是覺得, 意義似乎不大....即使 "曾經" 爬過所謂的 百岳, 對於山林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這還得看是用怎樣的方式去爬的, 是參加只要跟著別人屁股走, 不用背負重物的商業團, 或者是 "全程一切自理", 從頭到尾累得像狗一般的私人自組團, 同樣都是到了一座山頭, 對於過程與體認, 應該也是有所不同 ( 其實, 各有各的目的與觀念認知啦, 輕鬆行, 屬於有錢人或是懶人或是聰明人的方式, 不能說不好, 其實是很幸福啦 --- 一切靠自己, 把自己累得像狗一般, 這些人怎麼那麼笨, 呵 )

相關舊文章中, 有一篇的主角, 成績是很輝煌的 " 已經完登百岳"....結果部落格裡面絕大多數的照片 ( 百岳山容整理 ), 幾乎全部都是拿別人的照片來貼 ( 不知道他自己本身的 "實際收穫" 到底是多少 )...然後某天發生山難, 被困在高雄美濃一個 "六百公尺高" 的郊山 三個日夜 ( 完登百岳的人某天獨自上山, 卻連個郊山都搞不定, 還差點死在那座小山上 ).

因此, 表面上的那些風光的 "數字" 或是多麼輝煌的記錄, 其實 ( 或是似乎 ) 也沒什麼好炫耀的.

百岳完登者栽在某座郊山, 一日七雄者掛點於 大劍.... 人, 不會比山更偉大.

人生不超過百年, 大樹五千年, 山卻是 "百萬年"....真要比 "數字"....比這些數字就好.

這篇文章, 回應的文字與照片, 可能比主文多了三倍, 哈開心(ㄏㄏ、ㄎ、哈)

既然提到奇萊...從下個回應裡面去補幾張圖文好了, 待續...


雁~《龍年成語選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佩服楓之谷兄漫遊奇萊過人膽識!但請安全考量第一。
2014/05/15 15:30

自幼出生於山林~難怪楓之谷兄對百岳山況瞭若指掌。

獨自一人攀登偏遠高山,還是儘量避免,特別是奇萊主峰。

天候佳時還好,若遇風雲變色可能瞬間失去山路感覺。

奇萊群峰係一迷樣峰巒,據說在此帶迷路山友,不勝其數。

佩服楓之谷兄漫遊奇萊過人膽識!但請安全考量第一。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5-15 21:03 回覆:

台灣比較 "經常" 有在爬高山的人, 其實為數並不多, 畢竟多數高山都是山高路遠, 除了本身興趣, 還需要體力, 更需要時間 ( 許多山頭需要 7, 8 天甚至於 11天 的連稜縱走, 才能走得完 ), 對於很多忙碌的現代人來說 ( 忙於工作與生計, 或是家庭 ), 爬高山, 還真的需要 "有錢有閒" 的人才能去.

因此, 小弟也只是 " 久久客串一次 " 而已 ( 最近熱門的詞兒 --- 剛好 路過 某些山頭, 哈 感動(嘩))

百岳高山, 體力需求其實倒是其次, 畢竟體能不錯的人大有人在, 主要還是因為時間 ( 有那麼多天閒功夫的人, 畢竟屬於多數大眾裡面的較少數人 ).

因此, 基本門檻是 30 ( 座 ), 然後 50 與 80 .... 最後是 "完百"....

根據山岳協會 ( 百岳俱樂部成員 ) 統計, 到 2010 年底為止, 共有 399人 完成百岳, 其他部份未加入成員或是有些 "私下" 完成者 ( 例如未參加任何團體的個人 ), 或是有些較老輩份或者 " 已歿 " 的, 也難以得知真正的確定數字.

即便, 有登記無登記全加起來, 有 " 一萬 或 兩萬 " 好了, 兩萬也只是台灣民眾的 1/1150, 千分之一的人口.

假設未爬完百岳但是偶爾有在爬的人口共 50萬, 也只是台灣民眾裡面的 2% 而已 ---- 因此可以說, 多數民眾對於台灣的高山, 其實都是 "非常陌生" 的 ( 可能有 90% 沒上去過高山 )

也因此有 "不少人", 對於高山的印象, 都是從 別人部落格, 甚至於 "電視名嘴" 的報導中得到的一些 "觀念" ---- 然而, 那些整天在 "打嘴泡" 的來賓, 根據個人觀察, 大概九成以上, 本身根本就不是爬山的人 ( 只有少數幾位曾經參加的來賓是, 例如在 洛子峰 遇難的 李小石 兄 , 以及 MIT 裡面的許多成員 )

在那些 "名嘴" 整天東扯西扯之下, 不管 玉山/雪山/奇萊/南湖....反正叫的出名字的山, 統統都是 " 滿山遊魂野鬼 ", 那些人自己根本沒爬過, 卻是整天嚇死人不償命的, 聽聽就好....

個人 " 經常 " 獨自前往一處山林, 早出晚歸當日往返 ( 將近兩千米的中海拔山林, 獨自去過幾十趟, 可以算是經常了啦 ), 百年前的日據時期因為討伐與爭戰, 該山區可能累積雙方 "幾千上萬" 的冤魂, 實際上嘛.... 沒事.... 也沒影響.

黑色奇萊, 曾經獨自紮營於 " 已經廢棄沒牆壁, 360度透空 " 的二號堡遺址 ( 好像據說是本來牆上有幾張照片, 照片還會流淚的那個地方 ), 一頂帳篷一個人連續窩了 " 三個晚上 ", 也沒事 --- 曾經有某一個夜晚被嚇了一大跳, 事後分析與猜測, 可能是一隻 大黑熊 跑到帳篷外, 然後發現內部有人, 發出一聲 "巨吼" 之後離開, 嗯, 那趟真的被嚇到, 遇到黑熊, 絕對比遇到鬼還恐怖.不

某趟山行時, 廢棄的成功二堡  ( 近年來好像又整修過的樣子 )

至於 玉山 雪山 啥的 ( 玉山 爬過, 雪山山區也曾經幾趟獨行過 )....反正....電視上那些 怪力亂神, 當做笑話來聽即可 ( 真正要命的東西排名, 個人是把 虎頭蜂 排在首位, 因為太難預料何時何處會遇到它們, 其次是 毒蛇, 怕萬一不幸被咬到, 地處偏僻遙遠的高山, 可能根本來不及就醫就已經毒發掛點, 再來就是 失溫/高山症 之類的東西, 至於鬼魂, 並沒有排在裡面 )

奇來山區 ( 從東稜到卡羅樓整個廣大山區 ), 歷年來可能已經累積三十幾位甚至於四十位亡魂, 不過其實倒也沒那麼恐怖啦, 雖然一些危險地形還是難免....上登與下行途中, 精神上多 注意 ( 專心 ) 以及 小心, 99% 都算是蠻安全. ( 主山南側的 卡羅樓稜線 地質變化大, 除非很必要的話, 就別強迫去那裡縱走到南峰, 除非特別喜歡刺激之類的挑戰運動 ).

某次在奇萊下方的帳篷裡面連續睡了三夜 ( 非假日沒什麼人 ), 看了三日 鐵杉林中的日落, 感覺蠻 " 清幽 "....

鬼...沒見過, 倒是曾經在上方的主稜上, " 救了 " 三個不知死活的年輕人 ( 除了身上缺水, 滴水不剩, 渴得像是即將昏倒一般, 而且時間都已經過晚, 居然三人都沒帶燈 ), 於是把身上所有的緊急預備水都分給他們喝, 還把他們摸黑帶回到下方山谷的山屋. ( 預備燈給他們走第一位的, 自己則在第四位押隊, 四人兩燈, 勉強還夠應付 )

奇萊, 倒也沒有多可怕 ---- 無知 與 準備不周 ( 包括輕忽與魯莽的心態, 草率就上了山, 卻不知道他們自己在山上, 可能會不幸變成鬼 ), 那才是奇萊最大的危險.開心(ㄏㄏ、ㄎ、哈)


雁~《龍年成語選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楓之谷格主是登山界真正紮實專家,解析山況甚為清楚!謝謝。
2014/05/15 12:22

很久以前的往事,一個而立之年的同事為攝影而獻身高山...

因渠於凌晨六時出發前,曾留言午後一時返回松雪樓未歸。

若以腳程言邊走邊取景,則七個小時內可能在主峰與東峰之間打轉不慎失足?〈或者更遠〉

團體上山並不保證安全,唯至少相互照料,出意外時,比較容易判斷發生了什麼狀況。

登山界部分藝高膽大者,有時會疏於保護自己,一旦變生肘側,卻往往不及反應自救。

楓之谷格主是登山界真正紮實專家,解析山況甚為清楚!謝謝。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5-15 14:42 回覆:

雖然自幼出生於山林, 也四處鑽行於陌生的山林 ( 或許可以說是...野小孩 啦, 哈啾 ).

不過, 礙於工作 ( 根本就是沒日沒夜以及自由稀少 )與家庭環境 ( 難得的假日必須顧三個小朋友 ), 其實也鮮少有機會能夠走往較遠方的山林 ---- 相較於其他多數人 ( 至少多數其他人都擁有正常假日或者更多的時間 ), 自己能夠上山的機會算是非常之低.

也因此許多年來, 只要剛好能夠勉強挪出幾天的時間 ( 能夠臨時起意與獨自前往某處高山 ), 不管當時的高山地區會是大雪冰雹, 大雨狂風, 甚至於滿山落雷, 幾乎都是打死不退, 就像是二戰堅守陣地的軍人一般, 心中存著 退此一步, 即無死所 ( 意思就是如果當次放棄, 未來不知會是何時才能再有機會, 畢竟每一次, 都是上天難得賜予的機緣 )...於是每次都...勇敢的獨自踏入未知的山林.

結果嘛, 有過太多次的悽慘經驗 ( 獨自一人, 被高山上像是地獄一般的恐怖極端氣候, 猛烈的狠狠教訓許多回 )....那些, 還真的是....最好不曾發生過, 也真的要像 "蟑螂" 一般的堅軔生命力, 才能幸運的熬過來.....即使貓有九命, 都可能已經被自己給用完了, 因此, 後來的行事, 也比較收斂許多了, 哈得意

說是 專家, 個人倒是 海藻 啦 ( 還早得很 ), 台灣岳界比自己年齡更長, 自由時間更多 ( 能夠多次長天數縱走 ), 或是去過更多各地山林的 "老鳥" 比比皆是, 甚至於有許多青壯人士, 體能耐力像是超人的 ( 拼距離拼速度, 遙遠山林一日往返, 像是 利曼 24小時賽車 一般 ), 小弟根本就 自嘆弗如天啊

不過, 在台灣的偏遠高山 ( 尤其萬一是獨自一人時更是如此 ), 先不論當事者的經驗與體力如何驚人..... 最大的忌諱其實應該是.....誤判情勢 ( 沒能隨時預估山林樣貌可能會迅速變化, 缺乏危機意識 )

舉個例子好了....許多次在遠方, 望著雲霧籠罩的 奇萊主山 ( 更多時候可能根本完全看不見, 因為雲霧遮蔽遠方山巒 )

就會想到某一趟, 獨自站立於 奇萊主山 之頂, 秋末的中午 12:02....北半邊依舊陽光普照

望著南側, 下方的 卡羅樓斷崖 稜線 ( 照片右下方 ), 雲霧不時翻騰, 而且偶爾會湧上比山頂還高的高度

獨自並儘快的在山頂拍完一些照 ( 因為仍舊是獨行, 而且當時的山區也無其他人, 壞天候還是得儘量避免 ), 然後快速的離開主山的山頂, 回到3400m 的主稜線 ( 回到平緩的主稜, 自己一人也會感覺比較安心, 因為山頂下來是很大一段非常陡峭的地形, 大約垂直 160m 的高度落差, 不慎失足會沒命, 早期根本連繩索都沒有, 只抓小草或是小樹枝謹慎攀爬上下 ).

下行途中就已經湧起雲霧, 回到主稜時已經完全看不到山頭, 等待了一會, 邊走邊回望 ( 反正下到稜線之後, 覺得心裡面蠻安心了, 再等一等也沒關係 ), 終於偶爾雲霧出現一些空檔, 趁機再拍一下

大風大霧的稜線上, 四下無人, 只看到崖邊的石頭上, 一隻羽毛被風吹歪的 五色鳥 ... 平地常見鳥類, 居然出現在 3400m 高的高山, 感覺真有些意外, 一個人, 一隻鳥....獨享廣闊的連綿稜脈. 嗯, 大風狂吹, 大霧迷漫 的稜脈, 稱不上幸福啦, 呵. ( 幸好上半天還拍得蠻高興 )

台灣的高山, 雲霧可能 "說來就來"....沒有事前確認四處方向, 以及身處的位置 ( 包括相關山頭位置與行進方向 ), 可能轉個身, 就變成 "身處五里霧中"....如果不慎而 "一步走叉"....可能就變成災難的開端.

台灣的高山真的是很漂亮啦, 許多地方簡直像是仙境....不過, 如果準備不周或是不夠小心, 也可能只要一個小差錯, 自己就變成仙, 沒能變成 "普通人" 了.

進入山林, 還是要謙卑一點, 就算體能上像是超人, 在大自然中萬一走失, 可能就像是一隻螞蟻一樣的微弱與渺小, 台灣面積不大, 不過....山, 某時候也可能會變得 "非常巨大"....


雁~《龍年成語選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兩、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真的要以敬畏的心戰戰兢兢攀登。
2014/05/15 00:01

兩、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真的要以敬畏的心戰戰兢兢攀登。

早年〈七十年代〉有一同事隨隊挺進合歡山上執行攝影任務。

合歡山主峰並不難爬,但大意不得。這位登山老手同事天剛露白,不等其他人醒來一起行動,就獨自登頂取景,直到午後音訊杳然。

後來發動搜救隊救援,歷時半月未尋獲;滿七年後宣告失蹤。

很遺憾!雖判斷可能在拍攝時失足,但不解為何未找著遺物?

敬天畏神,寧可信其有。即使是小山也有人迷路,何況高山!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5-15 11:29 回覆:

以前沒聽聞過此事, 要不然, 歷年來曾經多次在 合歡山群峰 四處晃, 或許有去主峰沿途時, 會特別找幾處 "比較可疑" 的地點, 四處找一找 ( 六峰其中的五個山峰都上去過許多趟, 有四座是列名百岳山頭, 較遙遠的西峰未曾前往, 因為不是為了基點, 沒有專程去西峰, 只是看看山與拍拍照 ).

合歡山主峰, 比較可能 "不慎出事" 的兩個地方, 一個是稜線西面的陡峭山坡, 較陡處的坡度大概有 70~80度 ( 甚至於有些接近垂直 ), 如果不慎在箭竹草坡滑落, 可能會 " 直下 " 幾百公尺深的下面山谷 ---- 如下面照片的下緣, 實際照片 

前述的稜線西側, 基本上 "機率較小" ( 人類面對陡峭又明顯的箭竹陡坡, 知道摔下去 "非常非常深", 本能上的危機意識, 就不會讓身體的重心偏離稜線以西, 會比較慎重行走, 而且讓身體重心在稜線以東的位置 ), 除非是因為高山反應造成神智不專心, 而導致失足.

另外一個 "更有可能" 造成事故的位置, 是在位於主峰山頂西北面的山坡 ( 以下四張照片皆為錯誤示範, 已經脫離正常登山路線而進入 "無路之境", 在山區如果沒有絕對把握請勿擅自離開正常路線 )...

在主峰的西北側, 視線右邊是屬於 雪山山系 ( 包括故事中的 大劍山 ), 左手邊屬於 白姑山群, 較近的照片右緣算是 合歡山西峰 的方向 

離開主峰繼續往西北面稜線前進, 可以回望該山坡, 是濃密的 玉山杜鵑灌木叢 與 箭竹 夾雜 ( 杜鵑 比人還要高個兩倍吧, 有些可能有四或五公尺高, 因為該處屬於比較避風 ) 

從沒有路跡的稜線較遠處, 在偏北側, 回望 合歡山主峰 ( 照片左後方 ) 

主峰西北側的稜線途中, 在偏南側, 回望主峰 ( 照片左後方 ) 

或許, 上述四張照片所說的陡峭山坡與蠻高大的杜鵑樹叢裡面 ( 或是更偏北一點的冷杉林處, 就不貼更多照片了 ), 似乎是 "蠻可能" 有東西藏在裡面但是從外表卻看不見, 畢竟那些灌木叢真的非常茂密 ( 獨自鑽行其中, 危機感還真的不小 ).

廣闊山林之中 "不見"....能否被找到, 有時候需要一些機緣 ( 有更多在山區消失的人, 經過幾十年都未曾被發現 ).

就像是, 合歡山東峰 的山頂區域, 靠南側是屬於懸崖絕壁的地形, 照片右下側缺口處 

如果在東峰山頂的稜線南側失足 ( 也是直下數百公尺 ), 也真的會 "就此消失" ---- 兩三年前就有人上去拍照, 結果就從人間消失.

不談獨行的危險性高, 無人可照應, 這點必須承認 ( 不過, 多數膽敢獨行的人, 大都具有某程度的經驗與能力 )...

另外則有 "更多" 的案例, 卻是發生於群體之中 ( 因為心中認為反正還有其他人可以幫忙, 可能事前的準備與裝備反而因此減少 ), 本來是群體, 卻不幸在途中變成脫隊 ( 成為必須凡事依靠自己的獨行者 ), 那才是更大的危機 --- 舊故事中的 向陽山失蹤/鎮西堡失蹤, 也都是本來屬於隊伍裡面, 後來卻發生人員不見的狀況.

即使是群體上山, 每個人仍舊要具備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 ( 不幸於半途才變成獨行的人, 絕對會比從頭到尾都是獨行的人, 存在更多的危險, 因為在裝備與獨自面對大自然的心態與獨處能力上, 可能有不小的差異 ).

團體上山, 會 "相對" ( 於獨行者 ) 比較安全, 但是並不 "保證" 安全, 許多案例都是如此

隨時做好最佳的準備 ( 包括各項能力與裝備 ), 才能增加安全下山的機率.

台灣的高山, 可能在幾分鐘之內, 就 "從夏天變成冬天" ( 有些山區, 一天之內的最大溫差, 可能高達 30度C ), 面對高山, 真的不可以掉以輕心.

週四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暮云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安安喔
2014/05/14 20:36

劍及履及冰如霜

總不畏難

攤開半壁

那壓人眉睫的望穿連環無盡

多麼情願捲在煙中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5-14 21:20 回覆:

凡事皆有兩面....陰與陽, 日與月, 黑與白,熱與冷....

水, 嗯, 柔情似水....水可以像是繞指柔, 也可以變成堅如鐵.

十公尺高往下跳, 水泥地與水池, 二擇一, 當然選 水池....

兩百公尺高往下跳, 兩者都一樣 (  不管墜落於 水池 或是 水泥 之上, 同樣都沒命 ), 高速撞擊之下, 水是很硬的一種東西.

低溫的水....可以變成雪....外表鬆軟, 感覺溫柔 ( 即使稱不上溫暖 )

也可以變成冰, 堅硬又冰冷....甚至於像是錐心的利劍

山林可以很漂亮, 同時也可能奪人性命.

願往者好走, 願生者惜福.

週三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13 11:14

人定勝天
是上世紀最大的錯誤

唯有心存敬畏
才可能與大自然共存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5-13 12:47 回覆:

或許會有 "很多很多" 的人, 認為在大自然中, 遇上 下雨/低溫/冰雹或是飄雪, 根本就 "沒什麼"....嗯, 在歐洲美國日本中國....確實是沒什麼啦, 下雪也只不過就是 "感覺比較涼" 一點而已.

然而, 如果是在台灣的高山遇上 "低溫天氣" ( 或許可以把 合歡山 排除於外, 因為距離馬路不遠, 隨時都可以走人, 基本上也不太會造成任何危險 ), 高山加上低溫, 那就真的算是 " 另外一個世界 " 了 ---- 因為那些 " 高山 ", 可不是一般的都市或是平地, 三千五百公尺高, 氧氣含量可能只有平地的 2/3 或是更少, 在一般天氣狀況下, 高海拔本身就是可能會危害身體的一種殺手 ( 高山不適 或是 高山症, 可能引進 肺水腫 呼吸困難, 甚至於 腦水腫 而昏迷 ), 如果又再加上低溫, 就叫做 雪上加霜 ( 除了低溫的雨或雪, 高山上還經常伴隨恐怖的濃霧與狂風 )....

低溫跟雨雪, 在平地確實沒什麼 ( 多穿兩件衣服而已 ), 在高山可就會有大大的不同.

在前兩篇文章 ( 老車 2 of 2 ) 曾經提到許多年前曾經有某一趟, 先後幾度逃離高山上頭的死神魔掌, 可以叫做 少年不識愁滋味 吧....呵.

因為是非常難得才勉強挪出來的三天空檔, 想說如果撤退 ( 壞天氣別上山 ), 下一次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於是獨自一人背負了 "特別重" 的重裝, 走入一個 " 已經上山的所有隊伍跟人都迅速逃光 " 的廣闊山區, 獨自走往一個未知 ---- 那是自己沒去過的一塊高山區域.

辛苦爬了一整天, 終於到達紮營地點搭好自己的過夜處所....結果因為吹了太久的冷風 ( 零度左右的冷風中持續數小時 ), 獨自在寒夜面對失溫的狀況, 全身發冷而且拼命顫抖, 幸好在狀況更惡化之前趕緊決定自救, 最後平安的渡過那個寒冷的夜晚.

次日晨, 營地附近僅剩的三或四人, 也全都跑光了 ( 大家都知道開始變天了 ), 因此後面兩天偌大的山區, 只剩下自己獨自一人.....不過, 雖然 "極恐怖" 的春天鋒面已經接近, 仗著 "自認為" 藝高膽大,  還是決定完成自己原來的預定目標, 頂著狂風與濃霧前行

辛苦的登上某座 3496m, 屬於 一等三角點 的山頭 ( 一等點, 如果是好天氣一定會是無敵視野 ), 可惜那一趟登頂, 幾乎十公尺外的東西就看不到了, 只有身邊不停吹襲, 呼嘯的狂風與大霧

登頂之後, 繼續前往第二目標, 好天氣時像是天堂一般美麗的高山湖泊, 很遺憾的, 沒能看到天堂 ( 湖的四周霧茫茫 ), 沿途也只有漫長的迢迢長路, 由大霧與狂風整路伴隨....中午 12:15 拍攝的照片, 卻像是傍晚即將來臨, 獨自一人面對廣大山區許多的未知

第二天雖然蠻辛苦 ( 頂著鋒面狂風走在四周完全空曠無遮蔽的高山 ), 也沒風景, 至少倒是還算平安順利, 最終又回到自己的帳篷.

是夜, 天色都還沒黑, 鋒面最強的低溫雲系就真正抵達了, 山區整夜鬼哭神嚎, 稜線上整夜持續傳來著既悽厲又恐怖, 聲音尖銳到無法形容的高速風切聲 ( 比強烈颱風的風聲還恐怖 ), 即使是搭在屬於山腰避風處的帳篷, 依舊整夜像是會被狂風連根拔起 ( 自己跟裝備的重量在內部持續壓著, 加上許多特別加固的繩索, 因此只是外部持續被吹歪倒伏, 沒有真的飛走 )...最後, 平安渡過夜晚.

第三日, 就在鋒面最強烈的時刻, 預定先登頂另一座山, 再下山回到登山口....結果, 在那前半段的路程裡, 又是先後兩次, 奮力的從死神手中把小命搶回來... 只是一趟 "平常並不難" 的高山之行, 卻因為極端的強烈鋒面氣候, 獨自在高山上, 三度面對生死存亡 ..

幸好, 歷年來曾經有許多趟獨自一人在偏遠高山遇上了致命危機....至少, 還可以繼續 "爬格子"....體力這部份不敢講, 好歹具有 "拼了命也得活下去" 的求生意志, 加上能夠伴隨自己渡過困境的各種事物或是裝備, 還有...嗯, 那麼一絲幸運吧...

有些錯, 犯了還可以下次改正, 也有一些....可能沒有所謂的下次機會....

面對大自然, 沒有人能夠預先知道危機會在什麼時刻發生, 或者途中是否會發生....事前充分的準備 ( 了解目標相關的所有地形與事物, 包括地圖或 GPS ), 以及隨時能夠保護自己的各種適當裝備.

為了減重與增加速度, 許多東西都捨棄不帶...萬一 " 剛好 " 不幸遇上突發狀況 ( 例如起霧或迷途 ), 背包的重量很輕, 人命...也可能變得很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