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尼泊爾的地理位置、民族、語言和宗教
2010/11/20 01:00:49瀏覽7310|回應0|推薦10

 
 尼泊爾的地理位置、民族、語言和宗教


              撰文:Dr Sarbattam Shrestha
              翻譯:Himshla                      潤稿/注解/攝影:小乙


.
  提起尼泊爾,一般人腦海中多半立刻浮現崇山峻嶺、深溪幽壑。的確,

這個位居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內陸小國,面積雖只147,181平方公里,人口不

過23,150,000,按面積來算,略小於中國的湖北省,稍大於遼寧省,然而,

全球十大高山排行榜上,尼泊爾境內或邊境即佔了八座,個個來頭不小,

全在八千公尺以上。近兩百年前,尼泊爾的面積比現今約廣三倍。可嘆的

是,1816年,尼泊爾戰敗,與當時統治印度的英國政府簽訂條約,從而釐

定了現今的疆域。

  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約七億前,目前尼泊爾所在的位置上,是一片

浩瀚的地中海,稱做特賽斯海(Tethys Sea),海的面積遠比尼泊爾領域廣

闊許多。後來,由於一系列的強烈地殼板塊運動,當時被稱為貢德瓦那

(Gondwana)的印度次大陸和中國大陸相碰撞,印度陸塊擠壓在中國大陸

的下方。影響所及,中國大陸南邊上升,峰峰相簇,形成高山區,即今天

的喜馬拉雅地區。海水順勢流向東方,匯成亞洲最長的河流──長江。因

為兩座大陸在此擠撞,該地區目前仍然屬於活動地震帶,大大小小的地震

常年不絕,據說每一百年便會發生一次驚天動地的毀滅性地震。饒富興味

的是,在這塊地震頻仍的區域,某些特定地方,比如著名的佛教聖地南莫

布達(Namobuddha)所在地──帕納烏帝(Panauti),卻是屹立不搖

的抗震區。


〔Namobuddha 山景一瞥〕


  從地理位置來看,尼泊爾可劃分為三個地帶。北部是喜馬拉雅地帶,

約占尼泊爾總面積的15%。此處最低海拔為3600公尺,超過海拔5000公尺

的高原終年白雪皚皚,人煙罕見,恰應了老話「高處不勝寒」。儘管嚴寒

如斯,有些民族,譬如雪巴(Sherpa)、洛米(Lhomi)、塔卡力(Thakali)

和達芒(Tamang),世代棲居此地。高山區的人口總數仍低,畜牧業是主

要生計來源。近幾十年來,隨著登山運動的勃興,居住在這一帶的民族也

積極參與各種登山活動,開闢另類經濟來源。其中雪巴民族表現得最為出

色,尤其1953年,雪巴族人 Norgay Tenzing 陪同紐西蘭登山家 Edmund

Hillary 攀上地球最高點埃佛勒斯峰(Mt Everest,8848公尺),就此聲名大

噪,打響雪巴人在登山界的名號。現在喜馬拉雅山的登山活動似乎已完全

離不開雪巴人。


〔從 Manang 仰望 Annapurna〕


  中部是低山、丘陵和山谷地帶,幾乎占國家總面積的70%,但可耕種

土地面積僅達10%,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即座落此區。由於生活條件不

若高山區嚴苛,從古以來,大多數民族在此安身立命,農業是人民的重要

收入來源。南部則是平原廣裘之地,稱為特睞(Terai) 地區,風和日暖,

地肥土沃,家家戶戶主要靠農耕謀生,工業也開始興起。同山區相比,此

地生活舒適,農工商業繁榮。最近幾十年來,中部地區的人民大規模地遷

移至此。現在,尼泊爾幾乎一半人口居住在這一地帶。

  說尼泊爾是種族大熔爐,半點兒也不為過,有限的土地上,聚居著四

十多個民族。根據體質人類學的調查,這些民族明顯地分屬黃種、白種和

混血種。雖然專家學者也發現褐色和黑色人種,但他們的人數非常稀少。

一些黃色人種,如雪巴(Sherpa)、古容(Gurung)、瑪嘎(Magar)、拉

乙(Rai)、林布(Limbu)、達芒(Tamang)、塔如(Tharu)等,原本大

多棲身尼泊爾的山區。雪巴、拉乙、林布居住在尼泊爾的東部,達芒在中

部落腳,古容、瑪嘎、和塔如則定居尼泊爾的西部地區。至於白種和混血

種民族,有婆羅門(Brahman)、剎特利(Chhetri)、尼瓦爾(Newar)等。

婆羅門和剎特利是當今尼泊爾的主要人口,迤邐西東,分佈在尼泊爾的中

部和南部地帶。尼瓦爾民族起源於加德滿都山谷,後來為數不少的尼瓦爾

人遷徙到尼泊爾的各個地區。目前尼瓦爾人主要生活在原居地加德滿都、

和從東到西的大部分城市地區。


〔Ngawal 的村婦〕


  除了上述族群,尼泊爾仍然散居若干特立獨行的民族,他們在森林安

家落戶,就地取材,靠打獵和其它林中產品為生,對農業、村莊和城鎮毫

無興趣,拉烏特(Raute)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一些深居高海拔地區

的部落,依舊過著游牧生活,以畜牧養家活口,他們不會固定棲止在一個

地方,為了尋找牧草和水源,趕著牲畜不斷地逐水草而居。

  不可思議的是,像尼泊爾這樣一個蕞爾小國,竟然包納如此多名稱迥

異、文化獨特的民族。白種民族冠著各式各樣的姓氏,可他們之間的差別

僅僅在於其地理位置的不同,他們享有相似的文化,講著相似的語言。至

於黃種民族之間,其文化差異卻是天南地北,仔細觀察,他們的長相也不

盡相同。為什麼有這麼多黃種民族?頗堪玩味,就拿現存事實來琢磨吧。

古代尼泊爾曾是往來西藏和緬甸之間的交通要道之一,古西藏人在不同時

期結隊前往緬甸時,途經尼泊爾,一些人因著某些因素,在當地山區定居

下來,其後形成不同的社群。傳統上,幾乎所有黃種民族都曾試圖透過各

種路徑,或深或淺同西藏聯繫起來。然而每個族群具體上是怎樣形成的?

尚待進一步考證。

  今日,尼泊爾有七十多種語言。五十年前,尼泊爾的語言比現在多一

倍,由於政府強制性地推廣尼泊爾語,禁止在教學和法庭律文中使用尼泊

爾語以外的任何其它語言,所以使用人數稀少的幾十種語言很快就滅絕了。

流通較廣的語言雖然還存續著,但使用這些語言的人數已大為降低。尼泊

爾當地的語言主要屬於兩種語系,印歐(Indo-European)語系和漢藏

(Sino-Tibetan)語系。儘管學者們發現有些語言屬於其它語系,譬如澳亞

(Austro-Asian)語系和達羅毘荼(Dravidian)語系,總體來講,白種人的

語言屬於印歐語系,黃種人的語言多屬漢藏語系,混血種人的語言則兩者

兼之。

  關於文字,普遍使用的是起源於印度的神城文(Devanagari),它也

是印度語和印度文明梵文的文字。事實上,尼泊爾本身有九種尼瓦爾語文

字,其中大多數現今僅見於舊的手抄本。尼瓦爾文字中,只有蘭澤那

(Ranjana)和普拉則利特(Prachalit)仍在特定場合中使用。話說回來,

若要深入研究尼泊爾歷史、文化、後期佛教、金剛乘等內容,還是得學習

尼瓦爾文字。此外,林布民族也擁有自己的文字。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神城文與英文併列。〕


  英語雖是外國語,在尼泊爾不愁講不通。近來人們也開始學習漢語,

實際上,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漢語熱)正方興未艾。尼泊爾和中國之間

長達八百多公里的共同邊界,稱得上友好鄰邦。可因著地理和歷史諸般因

素,兩國人民的民間交往並不頻繁,彼此的相互了解也付之闕如。最近因

為尼泊爾政府和中國大陸簽訂了旅遊方面的合同,希望更多的中國遊客或

朝聖者前來尼泊爾,兼且兩國之間的經濟交流也不斷加強,所以在尼泊爾

形成了學習漢語的風潮。假如這股熱度能夠持續一段時間的話,幾年內,

講漢語的人口將會大量增加。

  尼泊爾在憲法上是個印度教國家,並為自己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印度教

國家而深感光榮。歷次全國人口統計中,印度教徒始終多達80%之譜。這

個數字或許並不可靠,因為大多數佛教徒和其他原始宗教的信仰者並不清

楚其所信宗教的名稱為何。再者,其它宗教多半與印度教蛛牽絲連,甚至

也使用印度教的一些術語,這就是數以千萬計的非印度教徒被統計為印度

教徒的原因。

  除了印度教徒外,尼泊爾尚有佛教徒、穆斯林、原始宗教信仰者、及

基督教徒。加德滿都的佛教屬於後期金剛乘,喜馬拉雅地區的佛教則是藏

傳佛教、或喜馬拉雅佛教。在加德滿都,特別是在尼瓦爾民族中,曾經出

現一些小乘佛教的復興,所以現在加德滿都的佛教是小乘、大乘和金剛乘

的混合。放眼當今世界,加德滿都是兩種宗教和平共存的最佳例證。信仰

印度教或佛教的尼瓦爾人如此和睦相處,使人們不得不相信,尼瓦爾人同

時是印度教和佛教兩種宗教的信仰者。

  最近幾十年來,許多西藏高僧接二連三遷居到加德滿都山谷,所以在

加德滿都,與藏傳佛教相關的宗教活動越發蓬勃,開前所未見之局。但是

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活動的參與者還只限於外國人和西藏移民。


〔加德滿都市內的 Boudha Stupa,藏傳佛教色彩濃厚〕


小注:


  Namobuddha 座落於加德滿都山谷東邊,即傳說中佛陀捨身餵虎的地

方。山上有創古仁波切住持的創古寺。當地朋友信誓旦旦指稱,若能在一

天內繞完分別位於 Namobuddha、Bodhnath(=Boudha)、Swoyambhu

的三大佛塔(Stupa),便能獲得莫大福報。福報如何,難說得緊。但如此

趕場下來,腳力管保練得不壞。


〔Swoyambhu 猴子寺旁的轉經輪〕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sendesikh&aid=4617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