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窄路相逢(感謝電小二推薦至貼心下午茶)
2012/03/14 10:50:38瀏覽2245|回應19|推薦183

感謝電小二推薦刊登「貼心下午茶

最近回到蝸居的公寓,離開多時,要處理的事陡增,經常在地下停車場跑進跑出,幾次車道會車小驚險想起幾年前在世界日報發表過會車心得--【窄路相逢】,翻了出來,舊文重刊,依然可以配合眼前情況。原文發表後,我已經搬了居住的地點,鄰居有更多出手闊綽的新移民,有些事,似乎時間沒有添加學習價值。

圖片取自網路

窄路相逢   (2006-11-16)  

住都會地區開車的朋友,出入大多為塞車所苦,私心底或多或少都嚮往出門時最好能一路暢行、快意奔馳。端的是這般心態,握著方向盤的先生女士們,開起車來,平日斯文秀氣的優雅模樣全都拋棄車外,超車、搶黃燈全不是新鮮事兒;要是遇到前方塞車或前車車行過慢,得見縫變換車道;若是鄰車出人意表地換道搶行於前,或轉彎車不按規矩等候直行車等等,駕駛當下得立即反應,一邊手腳機伶地操作控制,一邊又怨氣滔天地罵聲連連,修養、氣質此時也都丟到後座去了。這種「老夫(娘)跟你拼了」的反應,無關階級、學識、收入,我曾幾回搭乘朋友的車,見識過他們開車的氣焰,很難與下了車後、舉止進退謙恭有禮的社會菁英人士模樣,兜在一起。

開車禮儀其實從小處便可觀察得清楚,就像我的住處大樓通往地下兩層停車場的車道,是培養彬彬有禮的開車人士的絕佳練習場所。怎麼說呢?得先了解大樓地下兩層樓的停車場地。

我剛搬進來時,便覺得在樓層之間的上下坡道轉彎處牆角似乎方正突出,車道也不夠寬敞,不過當時大樓剛落成,完成交屋的戶數有限,上下地下第二層停車場的車數不多,上下大可逕取車道正中央行車,倒也不怕車身會刮到牆角。數月過去,大樓的鄰居紛紛進駐,原來停車場內只有寥寥可數的車輛,現在停車空位所剩無幾;這時若是趕在上下班熱門時段出入停車場,那下上樓層的坡道就有會車的危險。

當初建築師的設計可能想善用每一寸土地,從戶外開車進來,得一路走到盡頭才轉彎下第一層,下到第二層還是得一路走到盡頭再次轉彎,才能進大多數第二層的停車位。彎道僻處樓層最內端,上、下坡車完全看不到另一方來車,必須一邊行車、一邊小心留意轉彎處懸掛的凸面鏡,要是已進入彎道,才猛然驚覺前有來車,這時,要不就自個兒小心退車,退回到轉彎前靠邊禮讓,要不由對方客氣地讓步退後,不然兩部車僵在轉彎處,可真是「行不得也哥哥」。

在這兒,我曾遭逢好幾回教人嚇出一身冷汗的驚險場面。很多駕駛人埋頭轉彎,而忘了先抬頭探看是否前有來車,一旦進入彎道才發現有另一輛車在另一端,不得不緊急煞車,這時便是試驗駕駛人開車禮儀的時刻。

根據我的觀察,大多數的駕駛人會依進入彎道的完成比例或退車難易程度,很快地有一方會自動退去一旁,禮讓另一端的車輛先行;也有謹慎些的駕駛人,在轉彎前先察看凸鏡中來車的動向,早早在彎道之前有禮貌地停靠一邊,等候你先行。

不過,並不是每回都是這樣讓人心情愉快的會車。有一些駕駛人,在窄窄的彎道碰上了,硬是不管這些禮讓的人情常理,擺明就是「非你讓我不可」氣勢。身為女性,我必須很慚愧地承認,女性駕駛人佔大多數,更令人難以啟齒的事實是,其中以亞裔女性居多。

很多亞裔人士移居到北美之前,我想都已累積很多駕駛經驗,東方都市大多地小人稠,行車不易,像我文章開頭提到當「人」不讓的開車態度,尋常可見。遷居地廣人稀的北美之後,過去的駕駛習慣沒有及時修正,還是不饒人地「衝」、「衝」、「衝」。至於為何亞裔女性駕駛的氣焰比較高漲,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家園版曾有文友寫過同胞在社區公園內野餐時垃圾處理不當,或不按牌理趕著公園裡的鴿子、鴨子四處竄飛為樂的窘況。所謂入境問俗,其實大多數同胞都已了解要養成此地的生活禮儀與習性。我在此要仍要大聲呼籲,開車不僅僅是要到達目的地,過程中,我們更應優雅有禮,再怎麼趕、怎麼快,頂多快上三五分鐘而已,多一點揖讓,反而心平氣和,行車更安全穩當。

窄路上碰頭,無須杏眼圓瞠、氣急敗壞,只需退後幾呎,一、二十秒的等候,就會是個美好的一天。

         

圖片取自網路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llside&aid=621264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通霄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女性駕駛的氣炎
2012/03/16 05:19
為何亞裔女性駕駛的氣炎比較高漲; 我猜想: 1. 文化習慣 ─ 代代相傳, 雖然移民到新國家, 祖傳的習慣, 不是一兩代所能改變, 2. 亞裔對黑、白裔人是否也以這樣的氣炎相待, 如不是如此, 則算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了。
MW--隨新世代用語同步無妨(Hillside) 於 2012-03-16 20:09 回覆:
開車久了,自以為道行高,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就是油了,搬了住地還是沒改。其實哪一族裔都有,我們比較容易注意到自己同文同種的,雖然來自不同成長背景。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們那邊
2012/03/15 19:09
的亞裔女士比較勇猛?我這個亞裔是最膽小的,以前常被人家亮指頭,反正我視力不好,視若無睹也無所謂。也常聽到人家給我按喇叭,我也不在意,但是坐我車的人都很在意。呵呵!
MW--隨新世代用語同步無妨(Hillside) 於 2012-03-16 20:15 回覆:
我的一些鄰居是開車很霸氣,而且這些大多是新移民,開的車也高檔,但禮讓部分真得較差。

追想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反應
2012/03/15 14:08
女性開車,有些是反應不及,當下愣住了,當然也是有大剌剌等閒雜人等自動閃開,一副舍我其誰的氣燄。男性就魯莽或爭強好勝,車來瘋!
MW--隨新世代用語同步無妨(Hillside) 於 2012-03-16 20:19 回覆:
男女有別,我也注意到。在高速公路上與在停車場,大家也不盡相同,有意思,也許可以再細心觀察比較。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恍然大悟,但為時晚矣~!
2012/03/15 12:56
開車一踏油門,加速度的快感,男士、女士都是一樣的英勇,

但如果碰的一聲,車毀了,駕駛受驚,

想想何必急於一時,沒有後悔的藥,

如同考試之後公佈的結果——雖然恍然大悟,但為時晚矣~!
MW--隨新世代用語同步無妨(Hillside) 於 2012-03-17 01:09 回覆:
方向盤後血氣方剛,也沒顧及後果,永遠是事後再懺悔:早知道...

我就很多次告誡學車的孩子,因為他們,我得繳高額保險,無論何時寧願慢,不急一時半刻。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能開車
2012/03/15 12:05
所以我不能開車﹐因為我可能會像樓下DIVA娘講的﹐比很多指頭﹗呵呵。
MW--隨新世代用語同步無妨(Hillside) 於 2012-03-16 20:21 回覆:
呵呵呵,我沒經驗(沒比過,也沒被比過),我想最好別有經驗得好。

diva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修養
2012/03/15 08:47
開車是件小事
但不管開車的 或是座車的
紮紮實實的
每個人的修養一覽無遺
開車人的修養 您已舉例無數
我就說些乘客的修養
比如說有次載著一為平常說話溫柔婉約的朋友
碰到塞車時刻, 後面的年輕小夥子又猛按我喇叭
朋友竟比我還沉不住氣的
回頭比個中指 還說 "叭什麼叭"
雖然她是想幫我出口氣...
還有的會口出惡言 詛咒那超車者...
MW--隨新世代用語同步無妨(Hillside) 於 2012-03-15 09:55 回覆:
我就不懂,在那方向盤後,會有那神奇的魔咒,立馬將人打回爭狠鬥快的原形,而且不光是老中,我的洋朋友也是如此,平日的冷靜全都繳械。Not cool!

山鷹(寄三平)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學學古人
2012/03/15 07:11
萬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氣度,常見超車者與被超車者最後還是停在同一個紅燈前,超還是沒超成,何苦。
MW--隨新世代用語同步無妨(Hillside) 於 2012-03-15 09:49 回覆:
哎喲,大大,這年頭人心不古,大家拚狠慣了,狠字頭上多點氣焰,就是狼,吱牙咧嘴恨不得生吞活剝,讓,早沒列入考慮,這是現世繪呀。

賈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多年前,曾有一部卡通 ....
2012/03/15 05:17

一隻笑咪咪,斯文溫和的兔子

坐上駕駛座,耳朵開始豎立起來,變尖

手握方向盤,爪子馬上變長,有尖鈎

出了車庫,兔寶寶的長門牙,變成可怕的獠牙

開上馬路 ... 可愛的兔子,已經完全變成一隻

目露兇光的大野狼 ...奸笑

MW--隨新世代用語同步無妨(Hillside) 於 2012-03-15 09:43 回覆:
所以車子可以把人(或兔)打回原形,這很有意思,買車時可能都沒想到的配備!

柔怡~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修養
2012/03/14 16:45

有些女生看見原本優雅的男士開車後,不敢嫁他了

小巷會車,的確很多女駕駛乾脆停著考驗別人的駕駛技術

也不衡量自己是否已靠路邊或先找較空的地方禮讓來車

開車的確可看出一個人的修養

 

MW--隨新世代用語同步無妨(Hillside) 於 2012-03-15 09:39 回覆:
所以以後女兒要結婚前,非得去坐幾趟她的對象開的車,拿這考查未來女婿還真有用咧!Good idea!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