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17 12:44:36瀏覽1002|回應4|推薦38 | |
今天在聯合報願景工程讀到底下這篇報導,記者林秀姿寫到數學老師兼美術老師的原因,我笑了,笑聲空洞接不下去,苦苦的後勁,讓讀完全篇之後,情緒好低落。 還有,記者引了一位老師的話,「偶爾還要阻止喝醉的父親白天來學校吵鬧、抓孩子走。」同樣也劃傷我的心。地方偏僻、工作機會少,薪酬低,家庭經濟壓力大,教育不多,孩子常淪為意氣用事的家庭爭執裡泄恨的出氣桶。 這些事,好難受。這群孩子與老師,他們沒做錯,卻得受罪。大環境一直沒給他們機會,資源分配的法規力求公平,但公平,沒有錯嗎?偏鄉體質差,一切照公平分配,只有淪落為起跑點的不平等。 這篇轉貼,提供給一樣關心的朋友,也許您還沒留意到這篇報導。 三根亂棒 打跑偏鄉老師走到山裡,孩子最常問「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一堂課一學期換兩個老師,甚至和隔壁學校共用英語老師,師資缺乏、流動率高對這裡的孩子很常見。然而,究竟為什麼老師不回來? 「不是老師不想留,而是大環境讓老師不得不走,」待在偏鄉17年,南投縣爽文國中老師王政忠分析,沒有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是處處充滿打垮駱駝的棒子。 大多偏鄉學校沒有好的租屋,只能住校,而學校宿舍年久失修。若住校外,交通也不方便,南投縣德化國小教務主任趙元炤苦笑說,「假如學校附近設有公車站,教育部認定不算偏鄉,但公車其實一天才兩班。」即使自己開車也要注意沒有路燈下的山區落石,日前嘉義縣偏鄉老師不幸被落石砸死,即為一例。 跑遍兩百所偏鄉學校的王政忠說,遇過在七美島工作的校長,有機會也想回澎湖本島。他感慨,多數人即使在B級偏鄉,也想往A級偏鄉跑,A級偏鄉的人想往「不山不市」(非山區非市區)跑,像同心圓一樣教職員都往都市區擠,離圓心越遠的偏鄉孩童,逐漸被拋棄。王政忠打算七月底號召千名偏鄉老師站出來,重燃老師熱情,呼籲政府和社會正視問題。 但是,除了天然環境因素外,更多的人為惡劣環境才是打擊老師的主因。 第一根棒子:師資永遠都缺氧 師生比例沒彈性 小校永遠缺老師 十二年國教把國中課程規畫為七大領域、17門學科,但爽文國中從1968年至今,永遠只有12個老師,他們教國、英、數、社、自五大學科,但沒有多餘編制可聘其他領域學科老師。 因此,數學老師要兼上美術課,因為他很會畫三角形、圓形;英文老師要兼上音樂,因為他會唱英文歌。12名老師每周要分擔210節課外,還要兼任三個主任、兩個組長、六個導師,加上營養午餐秘書、網路管理員、輔導教師等。 「偏鄉學校從來就只有四領域、五個學科的師資,連師資都不夠,談什麼正常教學,更別提有效教學。」王政忠說,這10年來台灣國中小班級數與師資編制比例從1:1.5提升到1:1.65。他細數,「一個60班的學校可增加九個老師,但是一個6班的學校會增加多少個?0.9個,連一個老師都沒有增加!偏鄉、原鄉、離島的學校因人口少,大多編制6班,全國通案的制度,只讓大校師資越來越多,而最需要補足師資的小校10年來從未增加一名。」 德化國小教務主任趙元炤說,「我在德化12年,今年才補到一個專任的英語老師,」他說,偏鄉最缺乏英語和音樂老師,因此老師會電腦也要會唱遊、會教英語也要能教數學。 第二根棒子:行政業務忙不完 行政業務太繁瑣 干擾備課和進修 近幾年在台東、高雄、苗栗與新竹等偏鄉小學協助老師提升英語教學能力的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發現,外界認為老師教學失能,主因老師沒時間備課、進修,被行政業務壓垮。 「衛生促進、環境教育、法治教育、國防教育、春暉專案、祖孫教育、租稅教育等,多如牛毛的行政業務干擾教學現場,」王政忠多次公開批評,業務表格繁瑣,且被列入「各縣市教育經費統籌分配款」的指標,讓偏鄉教師被行政業務壓垮。 更有小學原本為了弱勢學童爭取教育部的夜光天使經費,補貼晚餐,無奈行政表格繁瑣、規定又不切實際,讓小學持續一年後不得不放棄經費,改找民間贊助。 南投縣羅娜國小校長馬彼得直言,偏鄉50人以下的小校不乏師資,但偏鄉百人的「大校」沒人敢去,因為不管學生有50人或100人,老師一樣只有12人,一半還是代課代理老師,不想分攤龐大的課堂數與行政業務。 第三根棒子:課輔接送一手包 家長沒空管小孩 老師得兼父母職 距離日月潭約40分鐘車程的潭南國小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全校49人卻多是單親、隔代教養、經濟弱勢學童。校長林建言說,孩子的父母多半打零工維生,孩子放學回家也沒人盯功課,甚至也沒書桌唸書,因此學校負擔起課後照顧的責任。 「白天上整天課,每周一至周四要幫學生課輔留校至8點,週末的時間備課,」一名小學老師描述他的偏鄉教書工作,夜間若家長沒空接孩子回家,老師還要負責送孩子回家,「偶爾還要阻止喝醉的父親白天來學校吵鬧、抓孩子走。」 這些亂棍長期打擊第一線熱血的教職員,影響到的就是孩童的受教權,沒有專門師資,要如何培養七大領域的學習?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多元能力?博幼基金會發現,1/4以上的偏鄉弱勢學童,無法寫完26個英文字母。 根據PISA 2009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結果,台灣落後學生的比率比其他亞洲國家還高,而且九成集中在偏鄉。 2011年監察院調查報告更指出,國中生不會注音符號、九九乘法表、四則運算,有學歷卻不會基本讀寫算能力的「功能性文盲」甚多,「教育部未善盡確保國民教育品質的責任」。 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直言,「要降低偏鄉師資流動率,就得投資在弱勢生師資,協助弱勢生翻轉人生,讓社會流動,才是教育正義。」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