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惜福
2015/01/19 13:34:43瀏覽631|回應0|推薦1
   什麽叫做“福”,福是禍的相反。什麽叫做禍呢?禍是災殃、是禍患。按說,人生世間,沒有災殃禍患就是福,無奈人在福中不知福,並不以為沒有災殃禍患的平安日子就是福,如佛經所言:“心無厭足,惟得多求。”要追求更多的福——包括著求名求利、求官求勢,攫取占有,永無止境的追求。古人說:“人心苦不足,既得隴,復望蜀。”在追求的過程中,未得到的希望得到,已得到的又恐怕失去,患得患失,反而陷精神於惶惶不安中。
 
     俗諺雲:“人在福中不知福”。以今日社會的繁榮富足,是中國有史以來絕無僅有的壹段時間。雖然社會上有貧富差距,但人人豐衣足食,人人可以由個人的自由意誌開拓前途與發展,但是,有幾個人安分知足,珍惜現有的環境呢?
古人有謂:“井涸而後知水之可貴,病而後知健康之可貴,兵燹(兵火)而後知清平之可貴,失業而後知行業之可貴。凡壹切幸福之事,均過去方知。”幸福之事過後方知,除了徒增悔恨與追憶外,於事何補?我們何不珍惜現在,果能壹念知足,約束個人無止境的欲望,當下即是樂土。
 
     以社會現象來說,兩極分化,勞資抗爭,動輒暴力相向;以個人生活來說,人生價值觀迷失,心靈物化,以金錢為唯壹追求的目標,攫取占有,無所不用其極。有了金錢以後,競相奢侈豪華,追求感官上的滿足與享受,造作惡業,趨向自我毀滅之途。這是世人的“共業”——共同造作的惡業。有了惡業之因,未來必將承受惡果。
 
     在“壹切向錢看”的唯壹目標下,賣假藥,制假酒,販賣人口,只要有錢可賺,沒有不可為之事。
 
     二十年來,全國致力於經濟發展,沿海都市,如深圳廣州等處,壹席酒宴,動輒人民幣萬元至十萬余元;甚至於普通城市,飯店宴客,菜肴要多到壹半以上的菜無人動筷子,才叫做“有面子”。這些人忘記了1960年後的大災荒年代,多少農村大半的人被餓死;“十年浩劫”期間,多少人又過的是什麽生活?甚至於九十年代以後,西部地區、落後地區百分之七十的人,年收入只有七八百元人民幣,這不正是“富人壹席酒,窮人半年糧”的寫照嗎?縱然別人痛癢,與我無關,那麽這些揮霍無度的人們,自己以往在饑餓邊緣掙紮的日子,也全然忘記了嗎?人之健忘,為何壹至於此?
 
 惜福、惜福,如何惜福呢?
 
     以人類社會中有善根有良知的人,心靈還沒有完全物化的人來說,惜福首在約束欲望——知足,次在生活有度——勤儉。
 
     以知足而言,人生也有涯,而欲望無窮,如果不能約束欲望,任由欲望放縱擴張,攫取追求,這不是惜福,而是取禍。老子謂:“禍莫大於不知足”,無奈世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是以“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社會上有太多的“欲望膨脹”之人,在創業過程中盲目擴充,永無止境,終至於像吹橡皮泡似的,吹的過了頭,“啪”的壹聲壹切粉碎。無盡止擴充的後果,那麽如果有“悔吝之咎”,也就不算是意外了。
 
     世人生活的奢儉,其間差距不可以道裏計。吃飯的最低目的是為了果腹,最高的目的是為了適口——滿足口腹之欲。穿衣是為了蔽體(當然也包括身份與美觀的條件),但如果像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的夫人伊梅爾達似的,擁有四千多雙鞋子,那就奢侈的離了譜。
 
     古人說:“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為惜福”。半碗殘飯,所值幾何?但想到其間有多少耕作者的勞力與汗水,我們就不能不珍惜這半碗殘飯。壹張衛生紙,所費無幾,但想到壹張紙所耗費的自然資源,我們就不能不愛惜這壹張紙。所謂:“壹茶壹飯,當思來處不易;壹絲壹縷,恒念物力維艱。”果然有此種觀念,自然就知道惜福。
 
     福——是前生善業感得的果報。我們要珍惜這果報,繼續造作善業,以積蓄來生的福報;如果不知珍惜,以前生福報的資源,作為今生造作惡業的條件,那來生就與三惡道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unzhe&aid=203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