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宣化上人開示:太上老君清淨經
2010/10/31 04:04:37瀏覽2359|回應1|推薦29

太上老君清凈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學習佛法為修道,修道為成佛;想要成佛,必須學佛法;學佛法,一定要修道,修道才能成佛,這是一定的道理。在修道的期間,所行所作,要超出世間人的思想和行為。世間人過著家庭的生活,貪圖快樂、貪圖自在、貪圖享受。出家人的生活,正是相反,是捨棄快樂、捨棄自在、捨棄享受。所謂「捨不了死,換不了生 ; 捨不了假,成不了真。」把假的放下,把真的拿起來。那麽,學佛法,要修道。道究竟是什麽樣子?什麽形相也沒有。所以老子說: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謂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這是老子在《清凈經》所說的一段經文,將「道」字分析的很清楚,可作為參考。在佛教中傳說,老子乃是大迦葉尊者的化身。因為大迦葉尊者歡喜老,可是人老志不老,在年邁之時,還精勤修頭陀行,吃人所不能吃的食物,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服,住人所不能住的地方,這就是他所留下的十二條苦行,使後世佛教徒奉為圭臬。 

    據說老子在他母親的腹中,住了八十一年。為什麽?因為老子在往昔的時候,曾經研究過易經,頗有心得,對於生辰八字,很有研究。所以要選擇吉祥的年月日時,方肯出生。可是遇到好年,沒有好月。有了好月,又沒有好日。有了好日,又沒有好時。一等就是八十一年,也沒有找到吉祥的年月日時四好。結果出生時,頭發白了,胡子也白了,可是精神很好,所謂「鶴髮童顏」,沒有老態龍鐘。因為這個緣故,人們都稱他為老子。

 
    老子生於東周時代,與孔子同時,史書記載:「孔子問禮於老聃 ( 老子 ) ,退而有猶龍之嘆。」他作過周朝守藏吏 ( 圖書館館長 ) ,後來駕青牛,過函谷關時,被關令尹喜知之,求得其道。老子為說《道德經》二篇,上篇言道,下篇言德,有五千余言。其後不知所蹤。 

    老子研究天文學,又研究地理學,關於人文學更有研究。所以他寫了一部經,名為《清凈經》。在經上說: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宇宙雖然大,但是由道所生。若是沒有道,則天地、星辰等,什麽也沒有,皆混沌了。因為有道,所以生天生地生萬物,生仙生佛生聖人。道究竟是什麽?道是無形無相,有一股生生不息、化化無窮的作用。也就是 0-- 有那種能,所以才能生天生地生萬物,生仙生佛生聖人,這都是從 0 性中生出來的。

 
    大道無情,運形日月: 大道是沒有感情。對萬物平等相待、一視同仁。不像我們感情用事、有人情、有愛情。出家修道,又有道情 -- 你看!弄出這樣多的情!修道要絕情,要無情,一點感情也不要有。所謂「掃一切情,斷一切欲。」有人說:「那豈不是麻木不仁嗎?」不是的。這是超出世間法的現象。

 
    日是陽之精,月是陰之精,隨著軌道而運行不息。故而分春夏秋冬四季,詳細分析有二十四節七十二候。這節候皆由日月旋轉而生的。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大道沒有一個名字,可是一切萬物,皆從大道中生出,而長養一切萬物。這種境界,越研究越是奧妙無窮。

    我在十六歲時,曾經作了這樣一首偈頌:

萬物因道生,得者自通靈,
悟徹個中理,菩提不減增。

    大意是這樣:所有一切的一切,皆因道而生出。誰要得到,誰就有智慧,通達無礙,明了一切。能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佛為什麽能這樣?因為得道了,開悟了,證佛果了。我們為什麽不能這樣?因為我們的習氣毛病,東拉西扯一大堆,始終不改過自新,搞得亂七八糟,仍是分別不清楚。如果得到大智慧,自然明白各種的妙理,對於覺道,也不增也不減,因為已經到無學位之處。
    吾不知名,強名謂道: 老子說,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可是我勉強給它立個名,就叫「道」吧!接著再為它下個批註。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 這個道,有清,也有濁。清凈到極點,就濁了。濁到極點,就清了。這個道,有一種自然的性,好像電力一樣,又有動、又有靜。動者為陽,靜者為陰。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天是清的,清氣上升為天。地是濁的,濁氣下降為地。天是動的,日月運行,星辰移動,皆在動。地是靜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皆在靜。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 男人屬於清凈之體,女屬於汙濁之體。男是動的主外,為事業而奔波忙碌。女是靜的主內,相夫教子、管理家務。夫婦分工合作,建立美滿的家庭。現在男女平權,經濟平等。甚至搞同性戀,這是違背天地陰陽之理,造孽太深,定墮地獄。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從根本上流落到末稍上,墮在六道輪回中,生為人或非人,這就生為有情的動物。千奇百怪,無所不有。以人來說吧,就有種種不同的種族。有的顏色不同,有的相貌不同,有的身材不同,有的性情不同。總而言之,有種種不同的異相。非人的動物,可想而知,更為不同。萬物包括有情與無情的眾生,有情眾生是動物,無情眾生是植物和礦物。

    各位仔細想一想,如果不認真修道,不如不出家。在家可以吃喝玩樂,隨隨便便,無拘無束,無罣無礙。既然出了家,再不修行,那麽出家一場,究竟做些什麽?豈不是愚癡到極點?實在太可憐!出家就要特別修行,才算沒有白出家,沒有浪費時間,沒有辜負當初出家的願心。

    要了解出家的目的,是為開悟,為成佛。若半途而廢,生退轉心,則上對不起諸佛、父母、師長的期望 ; 下對不起眾生之寄托。它們都在等待我們去度,出離苦海,這樣一來,就令他們大失所望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oozworld&aid=4550963

 回應文章

了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勝義諦和世俗諦的含義(堪布慈誠洛珠)2009-01-28 12:551.
2010/10/31 04:22

勝義諦對凡夫人而言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境界。也就是說,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從未接近過的境界叫做勝義諦。現在,在我們六識所能觸及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背後,還有另外一個境界,這當然不是柏拉圖所講的理念世界。這如同當空中烏雲密布時,一陣風將烏雲吹散,就露出了烏雲背後的藍天。同樣地,我們現在的所觸所及就像烏雲一樣,它遮蔽了一切真相,使人無法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現在我們就要尋找一種能夠像風一樣吹散這些“烏雲”的有力手段。當這些“烏雲”消失以後,我們就會發現另外一個境界。在這個境界裏沒有任何物質、精神、運動等世間一切虛幻的風風雨雨、是是非非,而是一個空性、光明、和平的世界,就像一片深秋的藍天,萬裏無雲萬裏晴。雖然它並不存在世界、非世界的概念,但是,可以假名為世界,這種境界叫做勝義諦,也就是萬物最究竟的本來面目。

  慧能大師曾說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或“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從這個角度說的。

  誰能知道這種境界的存在呢?佛、菩薩和一些證悟了的凡夫人隨時可以進入這種境界,他們知道。而普通的凡夫人雖然不能直接感受和體會此境界,卻可以通過理論來證實這個世界的存在,所謂的理論即指中觀的邏輯。

  2. 世俗諦是我們最了解的,平時我們在二十四小時裏所接觸的一切,也就是前五識所能感受到的,第六意識所能思維到的一切都屬於世俗諦。世俗諦中包括了因果、輪回、造業、行善、學佛、成就、墮落,還有物質、精神、時間、空間、運動等等,也包含了古往今來的哲學、科學、藝術等一切學科。

  佛曾說過:“我不與世人爭論,但世人與我爭論。”所謂“我不與世人爭論”,就是佛從世俗諦角度講的。其中的“世人”,是指人眼耳鼻舌身識的觀點。依世俗諦而言,世人眼睛所看見的物體算不算是物質呢?可以這樣肯定。不僅如此,包括一切山河大地以及所思所感都是存在的,有輪回也有涅槃,有善也有惡。凡是世人的眼耳鼻舌身識所能感覺到的,都是存在的。然而,世人眼耳鼻舌所感覺到的,形形色色的一切,只不過是如幻如夢的虛幻世界,是世人的眼耳鼻舌身識所創造出來的世界而已,但佛也臨時肯定它的如幻如夢似的存在;而那些被眼耳鼻舌身識所否定的,佛則肯定為不存在。所以,佛不與世人爭論。這叫做世俗諦。

  神秀大師所說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但其境界尚未達至究竟。

  前面佛所說的“但世人與我爭論”又是什麽意思呢?是佛從宣說勝義諦的角度而言的。世人為什麽會與佛爭論呢?因為,佛所講的勝義諦境界已經超越了世人眼耳鼻舌身識的範圍,世人無法理解,所以,他們會與佛爭論。

  在每一個物質上,都存在世俗諦和勝義諦這兩個層面。比如說,一幢房子也存在這兩個層面。怎樣存在呢?若從眼耳鼻舌的角度觀察,在世俗諦中確實存在一幢房子,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作用,這是從世俗諦角度講的。那麽,房子勝義諦的一面是什麽呢?我們要觀察,眼睛明明看見這裏有一幢房子,但是它是否真實存在呢?其實,我們的眼睛只是看到這種現象,卻沒有能力辨別其真假。

  比如某人患眼疾時,會將雪山看成黃色或藍色,這時他知道白色是真實的,黃色或藍色是虛幻的,這是他第六意識的分析結果,而意識分析所依靠的證據仍是源於與其相互觀待的眼識:許多年來,我看見雪山一直是白色的,現在突然變成黃色,由此可以推知,肯定是我眼睛生了病,而非雪山發生了變化。他經過這樣的推理而認為雪山的顏色不是黃色,應該是白色。可是,眼識和意識都無法超越其自身的境界。眼睛只能看到平時所能看到的東西,它不能超越此範圍;而意識的所有依據也來源於前五識,它也不能超越此範圍。所以,眼識和意識都局限在一個範圍裏,永遠不能超越它,這個範圍就叫世俗諦。但是,我們通過學習中觀的理論,便可以知道這一幢房子的勝義諦層面。

  勝義諦好比是雪山原有的白色,世俗諦好比是因患眼疾而引起的,將雪山看成黃色或藍色的錯覺。白色是實在,黃藍色是現象、是虛幻的。也可以說勝義諦像蘇醒時所見的景象,世俗諦就像夢中的景象。我們日日夜夜都在做夢,所謂的成功失敗也就是一場美夢和惡夢而已。夢中的一切景象,從蘇醒的角度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夢裏的所有苦樂美醜,都將跟夢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同樣地,當我們徹底地到達勝義諦的時候,在自己的境界中,世間的苦樂善惡等等一切,都會不復存在,但卻能了知他人的苦樂。所以,就會永恒地度化眾生。

  以上簡要地介紹了勝義諦和世俗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