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佛心要 《佛子行三十七頌》
2009/02/06 03:12:36瀏覽9587|回應1|推薦9

《佛子行三十七頌》

作者:無著菩薩

     《佛子行三十七頌》作者,是六百年前西藏的“無著菩薩”。他出生于衛藏,靠近拉薩的地方。其在世時,即被譽爲具有大悲心、菩提心的菩薩,因爲他平日就以修學菩提心、菩薩行爲主。他後來遷居“無著”,所以人們稱他爲“無著賢菩薩”。他不但有菩提心,而且學識豐富,但以他而言,菩提心的觀修是主要的。

      其時有另外一位大師—帕通康切帕,有次他因爲手痛,就向無著賢大師說:“我手痛,你有菩提心,請你加持我好嗎?”

     無著賢菩薩說法以菩提心爲主,又由於他的誠,所以他的說法常令大衆隨之落淚。

      而帕通康切帕說法時,常講一些故事令聽者大笑,所以他們兩人的說法,形成強烈的對比,但是在當時他們兩人同是大成就者。

      這本著作是西藏佛教四大教派所共同推崇且修持的主要的基本課程。像雪域佛法重鎮——喇榮五明佛學院,在每一個佛子進入佛學院之初,首先即要求熟背《佛子行三十七頌》,作爲學習一切佛法之前行。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不論至何處傳法,首先均以本頌與大衆結緣,法王也經常提到:“遇到任何一個魔障時,心中生起慈悲心,然後以《佛子行三十七頌》作爲修持的儀軌而念誦,則一切障礙自然消解,這是無庸置疑的。所以這個法門是一切除障法中最殊勝的。”法王如意寶還常對僧衆講:“一個人如果想真的修行,首先要精通三部論典,即土美仁波切著的《佛子行三十七頌》,宗喀巴大師著的《三主要道頌》及朗日塘巴尊者著的《修心八頌》。”

      並規定常住五明佛學院的僧衆必須背誦這三部論典。若能經常念誦本頌,心相續中自自然然生起慈悲心,噶舉派的一些上師也特別要求弟子必須念誦一千遍作爲《空性禅修》的前行,由此可見這個法門的重要性。

  

南無觀世音菩薩

雖見諸法無來去,唯一勤行利衆生,殊勝師及觀自在,恭敬三門恒頂禮。

利樂之源諸圓覺,從修正法而出生,彼複依于知其行,是故當說佛子行。

雖見諸法無來去,然唯精勤利眾者,勝師怙主觀音前,三門恒時敬頂禮。

利樂之源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亦依了知其行故,于此宣說佛子行。

1. 已獲暇滿大舟時,為自他渡輪回海,日日夜夜不懈怠,聞思修持佛子行

2. 貪戀親方如沸水,嗔恨敵方如烈火,遺忘取捨愚暗者,拋棄故鄉佛子行

3. 離惡境故惑漸輕,無散亂故善自增,淨心於法生定解,居於靜處佛子行

4. 長伴親友各分離,勤積之財留後世,識客終離身客店,捨棄今世佛子行

5. 交往惡人增三毒,失壞聞思修事業,令成無有慈悲者,遠離惡友佛子行

6. 依止正士滅罪業,功德增如上弦月,殊勝上師較自身,更為珍愛佛子行

7. 己尚縛於輪回獄,世間天神能救誰?故知殊勝無欺處,皈依三寶佛子行

8. 佛說難忍惡趣苦,皆為惡業之果報,事故縱遇生命難,永不造罪佛子行

9. 三有樂如草尖露,乃是瞬間壞滅法,了知恒時無變法,希求解脫佛子行

10. 無始時來慈我者,諸母若苦自何樂?是故為度無邊眾,發菩提心佛子行

11. 諸苦由求自樂生,圓滿正覺利他成,是故己樂與他苦,真實相換佛子行

12. 何人以大貪欲心,奪或令奪我諸財,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於他佛子行

13. 我雖無有些微錯,何人若斷吾頭顱,然以悲心將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14. 有者百般中傷吾,惡名縱遍三千界,然我恒懷慈愛心,贊其功德佛子行

15. 何人大庭廣眾中,揭露吾過出惡語,於彼亦作上師想,恭敬頂禮佛子行

16. 吾如自子愛護者,彼縱視我如怨敵,猶如慈母于病兒,尤為憐愛佛子行

17. 與我同等或下士,雖以傲慢而淩辱,然吾敬其如上師,恒時頂戴佛子行

18. 貧窮恒常受人欺,且為重疾惡魔逼。眾生罪苦自代受,無有怯懦佛子行

19. 美名遠揚眾人敬,亦獲財如多聞子,然見世福無實義,毫無傲慢佛子行

20. 自嗔心敵若未降,降伏外敵反增強,故以慈悲之軍隊,調伏自心佛子行

21. 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令生貪戀諸事物,即刻放棄佛子行

22. 一切境現唯心造,本性本來離戲邊,了達此理於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

23. 逢遇悅意對境時,視如夏季之彩虹,雖顯美妙然無實,斷除貪執佛子行

24. 諸苦如同夢子死,迷現執實誠疲憊,是故遭遇違緣時,視為幻相佛子行

25. 獲得菩提身尚舍,何況一切身外物,故不圖報異熟果,慷慨佈施佛子行

26. 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誠可笑,故於三有無希求,守護淨戒佛子行

27. 於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損害如寶藏,故于諸眾無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28.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饒益眾生功德源,具足精進佛子行

29. 當知止觀雙運理,以此摧毀諸煩惱,真實超越四無色,修習禪定佛子行

30. 若無智慧以五度,不得圓滿菩提果,故以方便三輪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31. 若未觀察自錯誤,以法形相行非法,是故恒時審自己,斷除過患佛子行

32. 以惑談他菩薩過,則將毀壞自功德,故于大乘諸士夫,不說過失佛子行

33. 為求利養相互爭,失壞聞思修事業,故于親友施主眾,根除貪執佛子行

34. 惡言刺傷他人心,亦失菩薩品行故,莫說他人不悅詞,杜絕粗語佛子行

35. 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剷除佛子行

36. 總之一切威儀中,觀心處於何狀態,相續具足正知念,成辦他利佛子行

37. 如是勤修諸善根,為除無邊眾生苦,皆以三輪清淨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爲利欲學佛子道,顯密經論所言義,跟隨聖賢之竅訣,著佛子行卅七頌。

吾淺智慧少學故,亦無智者所喜詩,然以經典教言故,佛子行頌應無誤。

然諸廣闊佛子行,愚鈍如我難測故,違理無關等過失,祈諸聖賢予寬恕。

以此善業諸有情,依勝俗谛菩提心,無住有寂之邊際,願成怙主觀世音。

這是熱俄多吉活佛的女兒索朗旺姆唱頌《佛子行三十七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oozworld&aid=2620989

 回應文章

了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無著菩薩
2010/08/04 07:54

無著菩薩
唯識宗祖師〈西元四一五年〉。瑜伽師地贊:「無著論師,已得法脈相傳三摩地。」
文殊根本續中說:「比丘名無著,善巧經論義,善辨經藏中,了義不了義。成世智導師,啟論具真性,彼所成持明,名娑羅女使,由彼明咒力,生起妙覺慧,為令教長住,彼作經攝義。享壽百五十,命終往天界〈兜率天內院〉,聖眾圍繞中,長久享大樂,最後彼大德,得證菩提果。」

 
無著菩薩與世親菩薩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其偉大的母親生他們的因緣是這樣的,當時印度佛法曾三次被外道毀滅,第一次法難時佛門中有僧人頌曰:「天龍八部所敬供,三寶勝眾擎此椎,粉碎外道邪頭顱,……。」被一外道老婦聽到,老婦誤解其意,予以稟告外道頭首,因此興起大軍毀滅佛教。之後佛教稍興盛時,中印度王贈送波斯王「無縫衣」,然其衣胸前有一塊似足印的痕跡,波斯王認為這是針對他下詛咒的符籙,因此領來大軍消滅印度,同時佛法亦遭毀壞,此為第二次法難。之後,在有心人士的努力下,佛教再度慢慢復興。有一天,兩位外道前來一佛寺乞討,因出家人布施時,不慎潑濕乞討者的身體,他們視為污辱,憤而發毒誓,日後當修「日火法」報復。外道修成就後,即以此法燒燬佛寺和經書,使佛教第三度遭到極大的摧殘。


無著菩薩的母親因不忍見到佛法遭受毀滅,讓世間變得黑暗,失去光明,人們造作惡業,命終之後墮落三惡道,於是發願要復興佛教。但是心想,身為女身雖有心,但難以女身廣興教法,應當生子,來作興教事業。於是嫁給王種生了「無著」,之後又嫁給婆羅門種生了「世親」。當孩子們長大要繼承父業時,母親說:「我不是為你們父親的事業來生你們的,而是希望你們勤奮修行來振興佛教的。」


於是,無著菩薩到「雞爪山」洞,專修彌勒法。修了三年,未見成績,心生厭倦而出山,路上遇到一位老婦,欲將鐵杵磨成針,菩薩於是問道:「這怎能磨成針?」老婦答:「具足堅志力,有志者竟成,雖難仍堅忍,高山亦能摧。」聽了這番啟發的話,菩薩深感汗顏又回山修行。再過三年仍無消息,於是倦意復萌而欲出山門,途中遇雨,見雨水竟能滴水穿石,心生慚愧又入山修行。


又經三年仍無動靜,再出山時,鳥的羽毛已遍滿山谷,深深感嘆,再發心四度專研,又經過了三年,前後共計十二年之久,仍毫無進展而心灰意冷。出山時,途中見一隻將死的母狗,狗的上半身,已全被蛆蟲咬食而腐爛,母狗現出疼痛難忍即將死去的慘狀,菩薩生起憐憫的悲心,想除去狗身上的蛆蟲,又怕蟲因此而死,若不除蛆,狗亦將會死。於是割下自身的肉,用舌頭舐取蛆蟲,如此蟲和狗皆得以存活。

 
再舔時,母狗已不見,只見光明莊嚴的彌勒菩薩呈在眼前。菩薩感動卻又略帶抱怨的說:「噫嘻!唯一救怙尊,雖經千苦不獲見,何故甘露雪海中,萬苦煎熬始降霖。」彌勒菩薩說道:「猶如焦芽與敗種,天雖降雨不生芽,若無賢善與福德,諸佛雖臨有何益。自始至終我都在你面前,因你有業障阻礙,所以看不見我,現在你生起大悲心,因此業障得以清淨,才能見到我,你如果不信,把我背在肩上去市集繞一下,看大眾見到我否?」無著於是背著彌勒菩薩前往市集,並請人們證明,有一老婦見無著肩負一隻癩痢狗而其他人均無所見,無著菩薩因而對彌勒菩薩生起不共敬信。


彌勒菩薩問:「想求什麼?」無著菩薩啟白說:「願宏大乘法。」彌勒菩薩說:「你握著我的法衣吧!」於是帶他到兜率天為他說般若經深奧處,即現觀莊嚴論之教義。無著菩薩於領受教法之後返回人間造了「慈氏五論」流布世間。


總之無著菩薩住世一百五十年,作出了弘揚大乘教法廣大事業,利益無量有情。


了客(zoozworld) 於 2010-08-04 07:57 回覆:

十五歲時。他得到無著的稱號。耶寺院中有一個辯經院,當時大師正在學習《大乘阿毗達摩集論》,有一天他前往辯經時,一位名為日幢的智者,正在針對阿毗達磨進行辯論,日幢提問道:「論中提及的『無煩惱的痛苦』,煩惱與痛苦兩者是相關聯的,有痛苦就有煩惱,為什麼論中提到有無煩惱的痛苦?」辯經院中無人能夠回答,只有大師正確回答,因此得到了無著的名號。


他的回答是什麼呢?無著賢說:「聲聞、緣覺、阿羅漢等雖然沒有煩惱,但未斷盡,仍受業力的牽引,故有痛苦,因此佛陀知開示說有無煩惱的痛苦。」在場的格西、賢哲們聽完後,非常的讚嘆,說是無著大師(印度的智者)親自來了。因而大師得到無著的稱號。


無著賢大師修持自他交換法門,三十歲時,耶寺院附近有一個乞丐,身上長滿了虱子。為了幫助這個乞丐,大師將自己的食物偷偷的在晚上帶給他,偷偷給是因為怕寺院知道他得了虱病而將他趕走。一天晚上送食物時,乞丐不見了,大師四處尋找,發現乞丐躲在附近的一個角落。大師問道:「為什麼你要躲在角落裡呢?」乞丐回答:「因為每一個經過看到我的人,都感到反感想吐,覺得我很髒,因此把我趕到一邊。」大師聽完後生起極大的悲憫心,當晚將乞丐帶回他的房間,給他各種好的食物,並給他一件新的羊皮袍。而乞丐那件長滿虱子的舊皮袍,如果丟棄,虱子都會死亡,因此為了保護虱子,大師將皮袍穿在自己的身上。


由於穿著乞丐的舊皮袍,大師生了病而無法教學。弟子與法友們前來關心,得知大師得病的源由後,卻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說:一個行者不需要這樣折磨自己,享用一些福氣與資具還是可以的。有的說:這樣的悲心是不正確的,只是無意義的布施自己的身體。有的說:為了我們弟子們,別這樣糟蹋自己的身體,請將虱子丟掉吧。大師最後回答說:「過去,我虛度了多次得人身的機會;如今,能為利益他人而布施自己的身體,就算捨命也值得,我是不會將虱子丟掉的。」

大師一直照顧著虱子十七天之後,虱子自然的死了,可能是吃的太飽撐死了,但無論如何,虱子都消失了。大師為牠們迴向超渡,並將虱子的尸體製作成擦擦,就像對人一般的對待這些虱子。這是大師修持自他交換的一個例子。
另外還有將惡緣轉為道用的故事。有一次大師生了病,大弟子詢問上師得了什麼病?大師回答:「這是仙人、聖者、特殊的一個病。」弟子又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大師回答:「只有向三寶發願祈請:若生病能利益眾生,請加持我生病;若死亡能利益眾生,請加持我死亡;若健康能利益眾生,請加持我健康。除此專一祈請、將惡緣轉為道用外,不需作任何其他的治療。」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大師他在佛子行頌文中提到的轉惡緣為道用的修持,不只是文字而已,那是大師身體力行的真實行誼。


由於時間不夠,只能簡略的講解大師的傳記,因此接下來直接談圓寂了。沒有太久之後,大師生病,示現圓寂的徵兆。弟子詢問上師會投生到什麼淨土?大師開示:「過去也有噶當派的大師發願投生地獄。因此若是能夠利益他人,投生地獄我也高興。若是不能利益他人,我也不想投生到淨土。無論如何,我雖然沒有自主的能力,但我發願投生到一個能夠利益他人生命的地方。 」


1369 年大師圓寂,享年七十五歲。


大師的弟子,邦譯師曾說過:「若是某人想要達到像我一樣的證悟程度,他需要花幾生的時間積聚福德。但若是想要達到我的上師、無著賢大師的證悟程度的話,則必需要以累生累劫的時間積聚廣大福德。」意思是,以我們淺薄的程度乍聽大師的傳記時,會覺得無法理解這話的含意。就大師本人來說,那是他真誠無偽、完全捨棄自己三門一切、為了一切尊貴眾生喜樂而展現出的殊勝行誼,因此是需要多劫積聚廣大福德才可能的。


所謂多生多世,可能指一生又一生的生命更替;但多生多世,也可能就在每分每秒當中。因此,總的來說,若是嫻熟了法要的精髓,一秒中也能積聚多劫的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