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6 23:13:02瀏覽690|回應0|推薦4 | |
這年頭,在學生的社群裡,想要有面子,國中小就要讀資優班,
高中要上第一志願加數理資優(「語文資優」還是太遜),走起路來才有風, 而且是龍捲風。 小孩如此想,大人也不遑多讓,忙著打聽哪裡補習班有補「考資優的」, 早點補,免得落伍。 然而,所謂「資賦優異學生」的真正內涵,和一般人的印象有差距。 他們有以下三個特徵,並不算完全正面:
其 一,資優生不全是學業成就全面都高的學生,他們是一群某方面專注力、 思考力特別強的學生。這些孩子性向是特殊、偏執的,適應其他領域的能力 不高,考試分數不見得 樣樣頂尖。所以,優秀的學生固然因用功而有好的成績, 但不一定考得上資優檢定;成為資優生的孩子,也不一定保證學業成就能鶴立雞 群。這兩方面沒有必然的關 聯。
其二,資優生是學生中脆弱的少數,需要特別的對待,是「特殊教育」的服務對 象。嚴格講起來,他們和其他特教類型的學生有相同的特徵,那就是他們對學習 環境的需求高於一般學生,需要專業的師資和軟硬體配合,課程、進度上也需要 適度的鬆綁,好讓他們依自己的性向來專注學習。
其三,資優生不是成績競爭的模範。事實上,他們的學習成就應依 「個別化教育專案」(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簡稱IEP) 的表述為 主,計量能力採多元指標,因而不適合進入一般同學的成績排名中。這群孩子的 教學,每一個案自成一個體系,不但要注重個別差異,專案處理,準確描 述;還 要留意人文、藝能類科的平衡,擴大角度,深化學習。這樣,構築以「特殊教育」 為出發點的學習環境,才辦得好資優教育。
特殊而偏執,少見而脆弱,獨立而多樣,是他們的特徵。
好,假設我們無視於這三項特徵,反其道而行,一如往常幫孩子們塞考卷, 重複練習測驗題,削減人文、藝能類科的訓練,出了校門再加上課後補習, 惡果自然就會出現。
什麼惡果呢?孩子對「重點學科」以外的領域毫無興趣,眼中產生價值差別, 學習視野偏狹,自然浮現「什麼科重要,而什麼科不必學」的大小眼心態。 有了這心態, 這群性向獨特、適應性低的孩子將來會去擁抱社會主流價值, 投考熱門科系。由於適應非本能專長的能力偏低,就業失敗的比例高, 會大大違反「人盡其才」的理 想。近年來新聞上出現醫科學生犯罪的案件, 就是這條偏差軌道上的犠牲者。以為他考得上,就肯定作得了這一行? 您錯了。 入錯行,這還不算嚴重。 被視為「人中龍鳳」的資優生,自我期望高,如果將之放在校內排行榜中爭高低, 從段考比到模擬考,日積月累下來,很難不有競爭勝利後的 優越感。加上環境資 源的局限,無法接受超前學習,不加深難度,也不擴展觸角,只在共同進度中獨佔鰲頭。 最後,年級排行、第一志願成了唯一的任務,他們當然 會忘記群我關係的存在, 嘲諷服務同儕的平等精神,鄙棄「自利利他」的高貴情操,轉而習慣於競逐分數、 排名來爭取角色定位。 換句話說,他們只能以「高分數、 資優班、第一志願」來獲取身分認同, 卻無法從同學眼中刻畫出有生命的自我意象,永遠無法聽到別人這麼描述自己:
「你說『小胖』噢?他黑板擦得超乾淨的說……」 「『阿嬤』很講義氣哦!你最好別在她面前講班上的壞話……」
一個社群中的目光焦點,卻同時又不是可親的對象,這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 相不相信?您家裡的資優生,在同學身旁剝橘子時,通常不懂得分給別人吃。 這就是我們精心培養的小朋友。 其實,我們可以就事論事、就理說理,不依著自己對子女的私心來看待資優教育。 資優的孩子實際上就是特殊教育中的小天使,需要特別的照顧, 並不如大家所想像的能力高強。 家長愛兒心切,希望子女成龍成鳳,是人之常情,但放在社會群體的倫理中, 就不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這群寶貝,跟「其他寶貝」一樣,都要回歸社會, 都要健康成長。 相信我,在操場邊,我曾不只一次地看見不敢打球的「寶貝」, 只為了怕扭傷手指,不能算數學;第八節,為他們安排進階課程時, 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有意願。上著課,我的耳後有著 「我爸是教授,他們在大學裡早就……」 這樣的口頭禪。
老師有點沮喪。 學生的身體需要鍛鍊,觀念需要歸零。
資賦優異的學生,在全體學生中是少數,未來往往不是社會中的領導者。 他們適合作單一的研究工作,以確實地達成教育工作者所希求「人盡其材」的目 標。然而,現在我們社會上卻把資優生看作是「優秀人種」,直覺地以為他們在 各個熱門學科中都有全能的表現,甚至期待他們在未來社會中成為主角,頂戴主 流價值的冠冕,這真的不好。 教育,要回歸、適應孩子的本質,而不是反過來,鼓勵孩子模仿社會成就的典型, 希望別人看好,也把自己墊高。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您家裡有個從不勞動,性急又口快、老是抱怨環境的聰明小孩 嗎? 請小心。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