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26 19:20:37瀏覽377|回應2|推薦1 | |
為誰反共為誰忙
國父孫中山有「容共」的主張,他意識到國共二黨與其在戰場上拼生命不如在議會中拼選票,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孫中山續任總理,當時的中執委和候補委員有不少的共產黨人,包含李大釗、林柏渠、毛澤東、瞿秋白等人,孫中山是不反共的。 國父在世時,蔣介石是不反共的,蔣說過:「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無紛爭的必要」,他認為共黨連軍閥都稱不上,成不了氣候,當接觸到周恩來(蔣是黃埔軍校校長,周是政治部主任)後,才警覺到問題的嚴重,蔣對胡漢民說:「周恩來才能大,卻能聽命毛澤東,共黨中有人才,是我心腹大患」,只是不知道這個「我」,是指蔣本人還是國民黨? 孫中山逝世後,蔣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開始反共。可以說,蔣的反共,不是為了國家或國民黨,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這也違背了國父的遺教。 蔣在台灣,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權,全力展開反共教育,舖天蓋地,製造大量的反共中堅份子,反共反華界線模糊,再加上有心人的誤導,反共教育為台獨舖了一條大路。 在反共的基礎上,台獨茁壯了,也取得了政權。但蔣所培養的反共中堅份子和其徒子徒孫,依然高舉反共大旗,為台獨輸送大量的養分。台獨地下電台經常講的一句話:「看看那些外省人,都在反共,都在說中國不好,自己人會說自己不好嗎?既然中國不好,為什麼要統一?不統一,為什麼不獨立?」 反共路線使新黨分裂,雖然獲得黨員支持的郁慕明李勝峰派勝利,主張「反共優先於反獨」的趙少康陳一新王建暄退出新黨,但新黨已經氣息奄奄。反共使一個政黨沒落。 去年,抗日勝利60週年,這是中華民族的勝利,北京邀請國民黨抗日將領盛大慶祝,堅決反共的郝柏村拒絕,因中共沒有說「抗戰是蔣總統領導的」;同是國民黨的許歷農將軍道出了歷史真相:「都會區是國民黨打的,鄉野區是共產黨打的」、「不能因反共而扭曲歷史」。反共阻礙了二岸交流。 國民黨說:「共黨是一分抗戰,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但別忘了,918日本佔領了東北,蔣介石還在圍剿共軍,阻擋共軍北上抗日,還在執行「安內攘外」,反共使得力量相互抵銷,使得抗戰倍加艱辛,中國人民付出的更沉重,這就是反共的代價。 在台灣,反共的代價就是台獨的坐大,若台獨有感恩之心的話,能不感激蔣介石的反共教育和那些反共中堅份子的言行身教?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