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球化與自由主義的退潮
2008/10/15 01:15:55瀏覽1679|回應6|推薦14
週二的早上,我偶爾到郵局的儲匯部門更換存摺,因為帳務往來都是使用郵局的帳號,不過十點多,想說應該有避開中午的尖峰時候吧?進去一看,我傻眼了,抽號機閃爍著需等待39人,這.....這是什麼回事啊?還是因為我平常都是到郵寄區辦事而忽略了最近的變化,那好吧,去吃個早餐後再回來等,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才換好存摺,離開前在看一下抽號機,53,呃.......

後來與朋友聊了才知道九月多以來各公營行庫尤其是郵局的儲匯部門幾乎都是人滿為患,想必都是因為受到近來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民眾紛紛從金融市場抽回原本投入的資金如基金、股票、債券等等,轉回到較為安全的各公營行庫放著。相較於歐美那些沒有公營銀行可供服務的民眾來說,台灣民眾其實保障已經多了很多,那個無限額存款保障更只是信心喊話而已。畢竟在台灣的民眾都知道政府是不可能讓公營行庫倒閉破產,但是偏偏美國政府卻讓民營銀行倒了,原本就已經強度頗大的風暴瞬間成為海嘯而將全球資本市場當中的數十兆美元蒸發殆盡。信心已經極其脆弱的投資大眾,再加上各金融機構抽緊銀根,那簡直是比1929大蕭條更沈重的負擔,因為這影響是全球性的,沒人躲的了。

於是這陣子歐美各家金融機構不但自海外各國市場抽回資金,還頓時縮緊信用借貸,那些依賴信用借貸過活的民眾在這當下簡直就是準備被推下懸崖,民眾也紛紛將資金抽回換成現金抱著以免不時之需。而原本號稱應該讓金融資本自由流通的全球化市場,在信用泡沫破滅後,大家都如驚弓之鳥般的恐慌,深怕又有哪一家金融機構倒了。於是民眾不敢投資與消費,企業也不敢借款和採購,銀行更不敢貸款給企業民間,只因為那「信用」與「信心」都幾乎崩解了。

過去在全球化與自由主義等各種口號威逼之下,歐美各國大財團極力吹捧以信用借貸為基礎的金融投資泡沫,各家金融機構無不鼓勵民眾與中小企業踴躍借款去投資在各項基金或者業務擴展上,然後再狠狠從中抽取利息和相關費用。在平順時期固然可以創造短期的效果,不少人也因此得到了表面上的龐大財富,更多人跟著想要分一杯羹,就這樣市場與泡沫越吹越大,借款金額越來越大,卻只見那些財團在各地貪婪的炒作。畢竟以信心信用形成的市場還是會有其極限,尤其是碰到了許多不可預料的狀況時,借款總會有無法還款的時候,獲利也會有顯露疲態的時候,那麼大量壞帳就如同地雷一般一個一個的被引爆。

更慘的是,在全球化與自由主義的渲染影響下,金融投資市場關連太過於密切,幾乎大家都是以小搏大作著無本生意,賺錢時好像很樂就看著金額不斷攀升,但是當壞帳產生時人家可得追著你繳還貸款債務啊!於是先不說一般民眾的慘況,最慘的還是莫過於冰島這個冒險以小搏大的例子,不過三十萬的人口卻有著巨大規模的幾家銀行,而且還吸引著不少外資投入存款。好了,當海嘯發生時這些銀行因為借款對外投資太多而導致鉅額壞帳甚至是瀕臨破產邊緣,但是沒想到的是這些銀行的壞帳總和居然比冰島外匯存底還高,也就是冰島資產都投入去救這些都可能不太夠,在此慘況之下為避免銀行破產而冰島政府不得不對外大量借款去接收這些銀行,以保證恢復冰島該國經濟秩序,至於一堆外國人抗議冰島限制凍結銀行存款資產也無濟於事,銀行幾乎都破產了嘛!(更正,今天得知冰島各銀行的壞帳總額是該國生產毛額GDP的十二倍!!!

而歐美見到這海嘯即將會擊潰各大銀行以及金融市場秩序,便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給金融機構以免倒閉破產,至今累計大概有數十兆美元之多,但是這還是緩不濟急,英國更是宣布要入股位居龍頭的前幾大民營銀行以保證銀行不會倒閉。其他各國也紛紛起而效尤,相較之下,極少數擁有公營銀行的國家卻免除了要入股銀行的尷尬。台灣更是似乎是好像突然站在很耀眼的地方,大家才發現到「唉呀!還好有這些公營行庫,不然大家會更加恐慌。」所以固然公營行庫被人稱說沒效率,但是在危難當頭卻成為中流砥柱。

說了這麼多,應該再來看看當初那些應該要「全球化」的口號,是不是荒謬了些?在歐美財團定義下的「全球化」簡直成為了為財團量身打造的,富人們在幾乎不受政府干預下可以到處賺錢搜刮(這字眼很真實也很殘忍),強迫到處都接受他們的標準和定義,吹噓以信用泡沫構築出的財富美夢。「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之類的自由主義更是成為了與全球化口號狼狽為奸的伙伴,大家都想在這當中無止盡的撈錢而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更不在乎這世界還有那樣多的窮人與即將耗盡的資源。看看媒體弄出的一大堆所謂的「成功」範例,哪一個不是建築在財團制訂的全球化標準上?好像人人都得過著像老美那樣的豪奢才算是成功,必須過著跟老美一樣的生活模式甚至講著流利美國腔調的英文才是全球化的代表,接著一切就能為所欲為。其背後的代價就是人人背負著可怕的債務,每個月都背帳單追著繳,窮人們無法獲得良好的教育和福利照顧,只因為各文教社福醫療保險機構都是以獲利為導向,位居金字塔頂端的極少數有錢人卻能完全無視而繼續享用著各項福利與特權。

如今,歷史來到了個轉捩點,過去以美國為首的自由資本市場再也無法承受信用破產所產生的危機,全球化與自由主義不但無法讓市場正常運用更是加深海嘯破壞力的推手。我們必須重新檢視而不應該繼續走著這錯誤的道路,但是在與朋友交談中才想到,其實台灣和北歐很有機會可以成為脫離海嘯的典範,因為台灣有著良好的公營行庫體制而免除了龍頭銀行破產倒閉的可能性也避免了民眾發生大規模恐慌,北歐則是擁有良善的社會福利照顧制度與國際化教育制度可減少中下階層在不景氣中的痛苦負擔。

甚至才發現國父所寫的建國大綱中有幾段:

二 - 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故對於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共謀織造之發展,以裕民衣;建築大計劃之各式屋舍,以樂民居;修治道路、運河,以利民行。

十一 - 土地之歲收,地價之增益,公地之生產,山林川澤之息,礦產水力之利,皆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經營地方人民之事業,及育幼、養老、濟貧、救災、醫病與夫種種公共之需。

也就是說很多事項應當保留為國營,以免在危難或者重大狀況時無法依靠民營企業,因為民營企業都是要賺錢的啊!朋友曾提到說國營企業本來就是要虧錢的,當下覺得有些難以接受,但是後來想想,除非特殊狀況不然即使在這危難中虧錢不就是盡到了保護國民權益的責任嗎?讓國民共同承擔這些國營企業的盈虧,共同分享著些國營企業所帶來的好處而不受商人的剝削,試想要是中油和各銀行都完全民營化了,那今天會是怎樣的慘況?要是沒有了全民健保和其他福利措施(即使還不完善),是不是會看到更多的社會邊緣人?

而全球化的口號如今更該被「國際化」給取代,全球都該體認各地人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價值觀與體系而不是用簡單的金錢與英文就能取代的,彼此應當認知與尊重相互之間的差異而求同存異。所以一味的學習英文和歐美文化卻忽略了自身語言文化的保存,一味的打開市場而任其外地產品資金打壓本地產品,都是不對的,我們應當要督促台灣成為有著完善的教育照顧制度的地方,國人能夠有著國際觀生活著且更能彼此分享照顧。看看歐洲尤其北歐,各項醫護福利制度完善且教育文化事業發達,工會與各民間機構團體強力保障著人們不受剝削與良好生活,政府更是不隨意亂搞而以照顧國民福祉為己任,雖然上班時數低卻有著高效率與高產值,如此的社會民生主義(尤其在北歐)豈不就是當初國父所說的世界大同嗎?

這波金融海嘯注定將是「全球化」與「自由資本市場」的終點,人們會檢視著過去貪婪所帶來的後果而轉向去與那些實行社會民生主義的地方學習,固然前途荊棘滿地卻可能是人類的唯一出路,還望此文能敲醒一些世人的美夢。

補充:看到有人說美國應該將FED(聯邦儲備理事會)收歸國有,真不知道是裝傻還是白癡?那本來就是國有的!

有關The FED,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也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乃是於1913年成立,在那之前美國是特許(chartered)一些銀行承作部分中央銀行之類的工作,但因為亂象不斷故成立了這個聯邦儲備系統,雖無中央銀行之名卻有中央銀行之實。此系統由儲備理事會管理,其理事主席由總統提名經國會任命,是為美國政府的獨立機構。其理事會下頭有數個委員會處理各相關業務,理事成員是由各區域的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所組成,這些聯邦儲備銀行有點像是各區域類的銀行龍頭,但是卻不承受一般銀行業務,只負責與銀行之間的資金借貸往來並且將理事會的命令傳達給區域內的各銀行,並在危急時維持各區域內的金融秩序如直接撥款或者借款給各金融機構,還有美元也都是各家銀行去跟聯邦儲備銀行換來的。由此可知某人宣稱FED是民營,真是無稽之談,美國總統做啥沒事去任命一個「民營」金融機構的主管?可笑又無知。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bv2004&aid=2296533

 回應文章

Das Reich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人在別的地方嗆聲
2008/10/16 10:32
說FED不是公家機關,更說美國政府因此沒有印製鈔票的權力,簡直是荒謬到了極點。

請看FED自己講的

Who owns the Federal Reserve?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is not "owned" by anyone and is not a private, profit-making institution. Instead, it is an independent entity within the government, having both public purposes and private aspects.

也就是FED是美國政府內的獨立機關,但是帶有點民間的色彩。不少人查資料也不看清楚,唉!



scubagol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安啦!
2008/10/15 16:50

國營化雖然是個選擇,但也正好提供貪婪掌權政客、不肖「利」委民代無窮盡的上下其手機會。兩難...

台灣金融體系十分封閉,離全球化也好、國際化也好...可遙遠了。而且,全世界都低估了台灣各種指標數字...因為這兒還有 50% 的經濟活動是地下化、算不到的呢。安啦!

Das Reich(zbv2004) 於 2008-10-15 17:15 回覆:
老大說的真不知道我們是該哭還是該笑呢......

crystals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羊毛出在羊身上的
2008/10/15 16:21
看這回無辜的老百姓要付多少代價。德國政府每年都喊沒錢啦!今年稅收多一點,就出現這種爛攤子要收拾。你知道嗎?健保費又增加月費了,11月起要收月薪的將近16趴。薪水不漲。社會主義國家管理不好的話,很會浪費錢。
Das Reich(zbv2004) 於 2008-10-15 16:25 回覆:
是啊!所以歐美不也跟著規定這些受到資助的金融機構主管薪水要調整,金融操作想必也一定以比往更保守穩健些,不然怎麼對的起納稅者?不過一口氣要拿六千多億美金入股,還真看不出來德國有這樣雄厚的資本......
Das Reich(zbv2004) 於 2008-10-15 16:27 回覆:
另外台灣這邊不少人在喊著要降稅,朋友跟我提到他是很反對的,因為台灣根本沒這樣的條件去降稅,只會讓富人更富有而已。如果配套沒做好,我也不是贊成降稅的。

crystals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用力推!
2008/10/15 16:07
在這種自由主義市場出問題的節骨眼,就怕會出現另一個極端的論調,如共產主義,極右與極左都是浩劫。中間偏左或中間偏右才是矯正的空間。蘇聯會倒台的原因之一,是當時國內民生窮困匱乏。

美式洗腦式的傳媒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就如德國經濟部長說的,美國的經濟影響力已不如以往。也算是一種安慰吧?!英國老是依附美國的論調,這回也是倒栽蔥了。美國連健保制度都做不好,窮人都沒錢看病了,實在談不止世界最強的國家。

贊同你說的國際化。北歐的成就有目共睹,真的是社會民主國家的表率。
Das Reich(zbv2004) 於 2008-10-15 16:12 回覆:
這次德國拿出的美元也是有夠多的,六千七百億!比起美國的兩千五百億還多很多,而德國總理又是共黨出身,看來在社會主義出身的歐洲人會比美國早點脫離現在的窘境。只是排隊等著IMF援助的國家還真多....
Das Reich(zbv2004) 於 2008-10-15 16:22 回覆:
我還跟朋友提到,美國統治這地球的武器就是:可樂、速食、流行音樂與好萊塢電影,這些都是「毒化」人們去認同美式豪奢生活的元素,好像跟著照樣作就是了。好了,這下可吃癟了,過於自由的資本市場根本就是人吃人啊!富人不斷的剝削中下階層與窮人,偏偏一堆人還想學美國那樣,唉.....

大狗
反對全球化,贊成國際化
2008/10/15 11:40
當年蘇聯的倒台,許多接受CNN洗腦的台灣大眾,都認為就是左派的瓦解。認為共產主義已經破產,社會主義不是可以考慮的選向。所以把台灣推向更極端的資本主義階段。這是台灣一切都向錢看的歷史背景之一。但是我希望這種誤解,可以在現在這個資訊流通的網路世代,不要再發生!

歐洲現在大多數的國家是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執政。與其說共產黨倒台,不如說以獨裁專制實施無產階級專制的政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改良的、更進步的,第三條路線的社會民主主義路線,被徹底實施在這個歐洲大陸上。我相信在社會福利制度,以一般農工兵、勞動大眾為服務對象的第三波社會主義,將會在這波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集團所建構出來的自由主義、自由市場泡沫化之後,浮出台面。

就像當初馬克斯說共產主義的幽靈盤旋在二十世紀的大陸上一般;二十一世紀將會進入社會主義成為大多數人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況。不要說北歐的社會福利制度多好(相對地當然繳了很多的稅,因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連台灣也有激烈的全民健保,現在又在推動國民年金;即便是在資本主義的旗手-美國,也開始違反自由市場機制,以國家資本開始收購私人銀行。這一切,都是社會主義化的開始。

台灣已經解嚴許久,社會主義不該是個禁忌。如果照顧大眾是正確的,如果縮小貧富差距是維持社會運行的不二法門,如果社會正義是必須由國家機器代表社會大眾來執行,如果這些都是大家認為應該的,那社會主義就應該要好好地被推行與教育。尤其是在這個自由、民主的台灣。

工會是不是我們經濟制度裡邊必要的維持社會正義工具?產業升級與工會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人力素質與罷工之間有何相應對的關係?國外已經有太多文獻、論文可供參考。民智未開的社會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台灣已經不是那樣矇懂無知的社會了。理性地思考,選擇正確的道路。

一個沒有主義的政府,能為人民做什麼?我一點都不相信。現在的政府,是什麼主義?
Das Reich(zbv2004) 於 2008-10-15 11:42 回覆:
說的好,百分之百贊同。

Das Reich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在別地方的討論
2008/10/15 09:5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eich
北歐稅收是重了些,不過這次可有聽到北歐傳出什麼災情嗎?
而且冰島因為以小搏大而虧損的太嚴重,差點被斯堪地那維亞會議給除名.....



有時候不是我們主觀能否選擇要不要全球化,而是事實上大家都被全球化了,

北歐的災情,跟大多被掃到的國家一樣,都是股災。
赫爾辛基指數,九月分從八千五百多跌到五千七百多,慘狀跟台灣差不多,
奧斯陸指數,九月分以來,由三百七十多,跌到二百二十多,幾近腰斬,
由於他們是歐元區,
不管他們多保守,
也都跟著這次歐元區重災一起被打下來。
各地投資銀行都或多或少都有掃到連動債的虧損,
災情嚴不嚴重,就看各地銀行、投資銀行的經營者有沒有那個野心,
這跟銀行是否公有無關,社會體制無關, 
連高雄的地區公有銀行高雄銀行也因投資連動債損失掉一整年的利潤

反而歐美經歷這次風暴,搞不好自認打斷手骨更加勇
~~~~~~~~~~~~~~~~~~~~~~~~~~~~~~~~~~~~~~~~~
我的回應:
不只是看這些金融機構
還要看整體社會受到的影響
民營銀行因為股東都是投資者而以獲利為主,倒閉破產的話頂多拍拍屁股走人
但若有公營銀行就可不一樣了,至少政府會承擔起大部分盈虧責任
也就是社會大眾共同承擔,而不至於說讓市場資金過份緊俏
不然歐美做啥要將銀行國有化?

而且部分國家民眾,社會福利制度不夠完善
在這波海嘯之下,承受打擊能力非常脆弱
只會造成更多人往貧民區塊移動,那整個社會經濟怎會好轉起來?
以台灣為例,至少實現了部分福利措施
但是大部分的勞動者卻都沒有工會保護,於是就可見到整批整批勞工被精簡裁併
不只無法還款,能否好好生活都是欲哭無淚

歐美固然看來損失大,但是社會福利制度還算OK(歐洲又更好些),所以起碼大家還能勉強溫飽
台灣雖然是池魚之殃,但要不是不少民眾都有超額儲蓄
以台灣弊病叢生的福利制度和腐爛的工會,社會新聞應該會多上一倍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