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店獅仔頭山‧隘勇線古蹟
2013/06/14 21:44:38瀏覽3294|回應2|推薦30

獅仔頭山,雖然有著菜市仔名,卻是大大有來頭! 獅仔頭山是在大台北地區五個擁有一等三角點的山頭之一,所以一直以來都是登山人必到的朝聖之地。

.

.
(看出來了嗎?那黑黑的是什麼?)
.
 

獅仔頭山屹立在新店的西南方與桃園交界,清代初期為泰雅族屈尺及大豹兩社群的狩獵區域,也有越嶺互通的古道,久遠以來一直是泰雅族原住民活動之地;乾隆、嘉慶年間,漢民入墾在南麓建磺窟城聚落,晚清沈葆楨主張『開山撫番』政策,光緒年間台灣巡撫劉銘傳曾派兵勇在附近征防撫平番害;1886年(光緒十二年)劉銘傳『撫墾局』委以林維源、林朝棟等士紳地主前進山地開發。 1895年日軍攻戰台灣,漢義民軍據守獅仔頭山區,利用險峻地形設游擊基地,與日軍多次攻守血戰,也被稱為土匪,經歷三年才放棄。

.

日治時期的理蕃政策,大抵沿襲舊制,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設立『撫墾署』,1898年台灣總督府設立『台灣樟腦局』,1899年實施『樟腦專賣制度』壟斷該項經濟利益,1900年隘勇改歸警察指揮監督,佈隘勇在北部的山區與平地的交界。1903年,在宜蘭、深坑、新竹、南投一帶共設四條隘勇線,當時日人沿山設置隘勇所,隘勇所之間又有隘勇線道相通,形成一道防線。當時設隘勇線,架設鐵網通電阻隔山徑,是將原住民防堵於隘勇線外側,以保護隘勇線內側的樟腦事業;等於是一種侵門踏戶的行動,引爆泰雅族捍衛生存領地的激烈反抗。1906年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改採積極的『理蕃政策』,保護日商在山區伐木、製樟腦的事業,自1907年起開始在北部山地擴張10條隘勇線,及一條經中央山脈貫通南北約達70公里的隘勇線,透過這些隘勇線,原住民不是被連接起來的隘勇線所包圍,就是被隘勇線禁錮在山區。二戰時期,日軍在磺窟(現今的紅瓦屋餐廳附近)設戰俘營囚役英軍戰俘,直到二戰結束。

(內心的os.:清代稱台灣原住民為『番』,日文寫成『蕃』,所以,本文中對於日本人所做之設置皆援用『蕃』字。)

.

一條古道,承載著不同時期的歷史記憶;百年之間,台灣歷經急遽的政治變遷與社會發展,方能形成今日的歷史人文;到現在,獅仔頭山上都尚留有多元族群在當年的遺跡。

.

.
.
.
 

獅仔頭山的歷史遺跡,如防蕃碑、隘勇所遺址,都座落在登山步道的支線上;因此,支線是不能錯過的路線。但是,分岔路蠻多的,稍有不慎也是會越走越遠,可能還會走到別座山去了!

.

在山上遇到幾位令人摸不著頭緒的登山客,往往第一句話劈頭就問:走到XX要多久?(os.:唉~~~~走多久要看路線怎麼走和腳程快慢?!最好是能事先做功課,才不會遺漏了哪一個點;至於本文所記述的路線,是我們當天所走的路線,那該是最適合肉腳的!)

.

.
.
(百年大樟樹,見證了獅仔頭山隘勇線的滄桑歷史;
說明牌上寫著:屬於長圓葉臭樟,可以防白蟻和蟲蛀……。
往防蕃碑與隘勇所遺址之間,沿途多柳杉,為昔日人造林;
獅仔頭山當年生長了茂盛的樟木,可生產高經濟價值的樟腦油,
到現今,步道旁只見那一棵大樟樹!)
.
 

走完崖梯就還會走一小段土徑陡坡,然後就都是平緩好走的泥土小徑,過了大樟樹之後沒多久就會走到獅仔頭山的“前峰”,事實上那裡是這一個山區裡的最高處(H:863M),建了一個木棧平台,一等三角基石卻不在那裡。

.

.
.
.
.
.
(獅仔頭山前峰木棧平台,是最高點。)
.
 
.
(在最高點木棧平台上遠望大台北華城的秀崗山莊以及康橋中小學)
.
.
.
(由最高點木棧平台往防蕃碑的山徑小路)
.
 
.
.
.
(山林裡有很多的野生菇類,小心有毒!)
.
.
.
(稜線分岔路口,獅仔頭山上的分岔路很多,標示不够完善,別亂走唷!)
.
.
.
.
.
.
 

防蕃碑,真的那塊在觀景台外側,而且正面是對著青空;也就是說碑文必須從山崖邊才看的到,想看清楚也蠻危險,所以官方就做了一個山寨版的仿古石碑在觀景台入口旁。真正的石碑在險峻的稜線山崖旁邊,岩石上滿是青苔,不宜佇留或攀附拍照,於是我們只好在走下往“隘勇所遺址”的小徑之後,才高舉相機往上拍。那時,卻聽到有人一見那仿古碑就大放厥詞:「怎麼都沒有字?」,讓人不得不出聲提醒他:「那個是假的,真的碑在山崖邊!」。

(內心的os.:不先做功課,也不前瞻後顧一下,不得己才讓他在女朋友面前失面子!為此,我被唸說是“雞婆”啦!)

.

.
 

防蕃碑的碑文已漸磨滅不易讀,是為紀念1903年在那殉職的日警隘勇人員而立,早已成了一塊歷盡歲月的斑駁石碑;正面朝向山崖外方,在那裡忘了要拿出指南針校對方向:是不是正面朝向日本?寫文的時候倒是讓我想到很久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望鄉》,寫二戰時的日本婦女被騙到南洋去慰安,死於異鄉之前,要求墓碑不要朝向日本!

.

.
.
(防蕃碑的陽面與陰面,碑首為1903年總督府警察本署最高長官大島久滿次以篆字所提,
碑文是深坑廳長所書。)
.
 

在防蕃碑旁的觀景台上,也做了一個急救木箱,照說裡面應是有配置基本藥箱一類的東西給萬一有需要的人,但是我們打開來看時,裡面空無一物!在最高點的那個木棧平台上的急救木箱也是如此,怎麼會有如此無良之人呀?!

.

.
.
 
(防蕃碑木棧平台)
.
 
.
(在下方小徑拍到的防蕃碑)
.
 
.
(這是防蕃碑下方、往隘勇所的小徑,路標在木棧平台的下方,一不留心就會錯過。)
.
 
.
 (這是往竹坑山、竹崙山、鹿母潭山的小徑,注意看路標呀!)
.
 

過了那個觀景台之後有兩條分岔路,左往三峽熊空及竹坑山、鹿母潭山,右下往“隘勇所遺址”的岔路被木棧台欄杆遮擋,入口不明顯,路標又設在下方;若是一不留意就可能會直直走往竹坑山(獅仔頭山縱走竹坑山→熊空,單程約需數小時或更長,肉腳都不敢貿然嘗試,不是健腳級山友就請別假勇才好!),天色一黑,就可能會被困山區了。切記一定要注意指標……記得要走石碑的左前側方那條山路下去,才是屬於新店獅仔頭山隘勇線範圍內的登山步道。

.

.
.
 
.
.
(濕滑泥土山徑,高大的柳杉林,自然又樸拙。)
.
.
.
.
.
.
 
.
.
.
.
.
(百年歷史的隘勇所遺址,只剩下斷垣殘壁,還是被列為三級古蹟;
石牆今猶在,只是被搭了個多餘的蓬架,又復舊如舊的修砌了幾道仿古石牆;
保護過頭,有略損古味之嫌。
只能對著幾片發黑的老石矮垣想像一下:
在當時是可以保護樟腦產業、具有防禦功能的堡壘,……)
.
 
.
.
.
.
.
 
.
(小土匪洞,這麼小能藏土匪嗎?猜想是穿鑿附會吧?!)
.
 
.
(從小土匪洞口前的小徑可通往佛祖洞。)
.
.
.
.
(水鴨腳秋海棠)
.
 
.
 
.
(佛祖洞,內凹的岩壁形成天然的屋頂,為一處白色斷崖,下方木桌上供有觀音像,
一側岩石上還立了佛祖像,觀音的供台比佛祖的供台要大而高,有點不合邏輯。)
.
 
.
(令人費猜疑:佛祖洞前怎會長出數株的菸草?)
.
.
.
.
(往獅尾的山路前進,沿路的石階較為濕滑,大家行走得很小心;
看到這樣潮濕陰涼,總是讓人驚悸....很可能有螞蝗!)
.
 

佛祖洞(觀音洞)往獅尾的步道是在潮濕的獅仔頭山背坡面,有一條是木棧道,也另有一條是原始又佈滿青苔大石的泥土路,比較崎嶇又潮濕,鹿角蕨、大菁、冷清草生長茂盛,水鴨腳秋海棠也漸漸花開,部分路段變得陡峭狹窄,泥濘濕滑又無繩索可拉扶,走來有點心驚驚!

.

.
(馬藍和冷清草,在獅仔頭山區常見的鄉土植物;馬藍也被稱為“大菁”,
為早期製造靛藍染料的原料,也是民間消炎的本草植物“板藍根”。)
.
 
.
 

抵達獅尾格坪,在稜線尾端平坦處的開闊台地廣場;視野極佳,但在此地是看不到獅頭!附近為樟科植物山胡椒、又名“馬告”的群生地。再往走不遠就可以抵達獅尾登山口;如果沿著產業道路往下再走一百多公尺, 就可看見古道的另一端入口,可以沿著山腰繞回觀獅坪,那一路線還可以看到大小一共四個的青礐池遺跡。

.

.
(獅尾格坪)
.
 
.
(又名“馬告”的山胡椒)
.
 
.
(檢視一下自己沾上爛泥的鞋子,為了防螞蝗而束上的褲腳是否有縫隙了?)
.
 
.
(俗名“倒地蜈蚣”的紫色花開遍地)
.
 
.
.
(大台北華城及另一塊不知是什麼的建築。)
.
 
.
.
(獅尾往佛祖洞路段)
.
 
.
(大土匪洞,為天然岩洞,我怕有蛇,只敢在洞外面觀望,膽子大的人可嘗試進去坐坐,據曾經進去過的山友說起:裡面的空間不大,僅能容下幾人而已。說明牌上寫著,早期因為洞口像獅子的嘴舌,所以又稱為「獅嘴舌」……;日軍入台初期(1896~1898年),台灣人民激烈反抗,日本殖民政府軍警一律將抗日義軍冠上“土匪”之名;地方相傳:抗日義軍據山為前哨站,被稱為土匪窟,因遭日軍封鎖而補給困難,時而打家劫舍維生,於是山洞成了綁架親日富商勒贖、窩藏肉票的地方。岩壁後方陡丘上方,仍留有機槍堡遺跡。獅仔頭山的土匪究竟是哪一種?是曾與清廷官兵抗衡作戰的?還是襲殺日軍、綁架富商索贖金的?究竟是土匪還是義士,端視用什麼樣的立場來區分吧?!)
.
 
.
.
.
 

因為還有幾個點沒走,在獅尾格坪待了一下,就又走另一條泥土小徑折返;在濕滑陡坡往上走之際,隱約聽見上方傳來人聲雜沓…人聲越來越近,那是一大群的幼稚園隊伍迎面交錯,還真令我感到訝異:這麼大規模的出遊!

幼稚園大班的小朋友四十多個、不清楚身份的大人約十個左右;他們走在最濕滑的下坡路段,有幾位大人走在最前面、有幾位大人又擠在最後面。我們與他們在狹路上相逢,看著中間一長串尚是稚嫩的小孩走在沒拉繩也無扶欄的中段,都是一付心驚驚的樣子,我們實在是忍不住要伸手拉拔他們一把!走在隊伍最後押隊的男生,大概是為了面子吧?一直說他們OK的,似乎是嫌我們多事似的,要我們趕快先走!當我們回頭再看著那幾個大人的背影,其中也有數人的褲子後面沾滿了泥巴!

.

.
(回望那一好大陣仗的小朋友隊伍)
.
 
.
.
.
.
(獅仔頭山一等三角點858M,而獅仔頭山最高點為863M,令人奇怪怎麼比前峰矮卻被定為一等三角點?獅仔頭山的一等三角基石缺了四個尖角,大概是被無良之人敲下帶回家做紀念品;實在是非常缺德的行為,那只是一小塊三角型的石頭,又沒名沒字的,一點意義都沒有;聽說還有人認為那具有神效,可以磨粉吞服來治病,還真是無稽又可笑!)
.
 
.
(大台北華城上方山頭被整地之後,山坡地開發的工事似乎停頓下來了。)
.
.
(台灣琉璃豆金龜?)
.
 
.
(古戰壕,已被荒草所掩蓋,看不出壕溝的形狀,一不注意就會錯過;
還好溝旁設立了一個牌子,不然還真會把它當成是一般下凹的小徑!)
.
 
.
.
.
(泥土山徑旁有一些坑洞,似乎被人挖刨走了什麼植物,也不回填,
主管機關該要重視這種不良的行為!)
.
 
.
(古井,既有人駐防於此,挖口井取水是必需的;現在變成古蹟存在,井邊沒有石砌所以看來有些爛泥和青草混雜在一起,只敢遠觀……感覺上是個蠻深的孔洞,不敢近瞧~~~~就怕貞子從烏黑的洞裡面爬出來!那古井外觀不起眼,卻是台北地區位置最高的水井(H:845M);仔細看才能見到井裡有水,深度不詳,不知是地下水還是積水;外面用繩子圍住,防止有人卡進古井裡。)
.
 
.
.
(走回到獅頭崖梯的小徑)
.
 

想想近幾年來,台灣人多半還是偏好在家中、坐沙發、吹冷氣、看電視的休閑方式吧?!

即使是太陽會咬人的暑熱季節,走在獅仔頭山上那樣的綠蔭之下,聽著蟬聲此起彼落的競唱,還真的很不錯! 這次遇到好幾群的親子團,如果親朋好友能透過郊遊和爬山等等的休閒來維繫情感,相信回憶也必是長長久久;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咧?在現在,即使老爸去做菩薩了,我們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所說得最多的,還是曾經一起出遊的往事!

 

 

交通Tips:

捷運新店區公所站→獅仔頭山線免費小巴→獅頭登山口→觀獅坪→(登)獅頭崖梯→大樟樹→獅仔頭山前峰→往防蕃碑岔路→防蕃碑→隘勇所遺址→小土匪洞→佛祖洞→獅尾格坪→(返回)→大土匪洞→獅仔頭山一等三角基石→古戰壕→古井→(下)獅頭崖梯→觀獅坪→獅頭登山口→獅仔頭山線免費小巴→捷運新店區公所站

 

附記:

1

 一等三角點,全台灣共有九十一點;大台北地區擁有一等三角點的五個山頭分別是北方北投的七星山主峰(H:1120M)、東方深坑的土庫岳(H:389M)、南方新店的獅仔頭山(H:858M)、西方樹林的大棟山(H:405M)及東北方雙溪的燦光寮山(H:738M)。 嗯……“老鳥教練”還真是鐵血!才下山來,就開始遊說肉腳:「五個有一等三角點的山,己經登了三個,下次去攻另外那兩個蛤?!」

2

《獅仔頭山防蕃碑》碑文,碑陽詳記因採樟腦、防蕃害而擴張隘勇線之緣由及經過,碑陰詳載戰死、病死、負傷巡查、巡查捕之姓名。文字已經有點模糊,許多文字稍難辨認,網路資料大致如下: “台灣總督府警視總長正五位大島久滿次篆額 獅仔頭嶺以南平廣坑一帶之地曾兇蕃狩獵之區而民人輒難入也。明治三十五年十二月台灣採腦拓殖合資會社得允准始製腦於此官因議定擴張隘勇線保護之。乃明年二月一日起工。爾來披榛莽倒巨樹越高嶺跨深谷線狀蜿蜒恰如長蛇延亙六里。以七月二十日竣工。此間董事者深坑廳警務課長永田綱明、景尾支廳長雨田勇之進其他警部補五人巡查五十七人巡查補五人隘勇二百人他廳應援巡查二十人。閱日一百七十餐宿於風雨瘴癘日侵來往於崎嶇蕃害屢迫終能得成。嗚呼彼在勇進困阨之裡,戰歿負傷或並死者雖不親睹今日亦遂其志。故錄其職姓名於碑陰永誌來茲。 明治三十六年八月二十日 深坑廳長從六位勳六等丹野英清撰並書”

3

獅仔頭山的唯二公廁,一在距獅頭登山口兩三百公尺的龍山寺,一在獅尾格坪往觀獅坪的腰繞路(古道)上;再來可以借用廁所的地方,就得到“紅瓦屋”及那附近的餐廳。女生要事先考量解決內急的相關事宜。

.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axis1024&aid=7759762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防蕃碑
2013/06/26 22:09

這這防蕃碑不知內容寫些什麼?

原住民受盡漢人和日本人的壓迫,

只能往深山部落求生存,

日本人說防蕃,

原住民真是欲哭無決。


Iris貓~愛山戀海(zaxis1024) 於 2013-06-27 21:26 回覆:
有啊~~請看"附記2"!
《防蕃碑》的全文下載自網路,
當時是用日文漢字來寫的,
"附記2"是己經翻譯成中文了!
立場不一樣,
寫的內容也就各為其主啦!

l.s.f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24 17:18

山中濕地長了天然菌菇

我家門旁樹幹長了木耳

下雨天"耳"便吸足水飽滿撐起的掛在木幹上

才恍然大悟!其所以名為"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