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竹子湖下陽明山公園‧大屯瀑布水澎湃
2013/05/23 13:17:59瀏覽4504|回應5|推薦42

未能通過在竹子湖小瀑布海芋田那一邊往“猴崁水圳”的通道,又略過了新的入口(後來在網路上有找到山友拍的照片),只好踢柏油馬路到“玉瀧谷”。肉腳的心裡在暗爽=^.^=,因為傳說中:那“猴崁水圳”是台北巿最原始的一條水圳路,遇上溝坎崩塌之處,可能還得溯溝而行!

.

.
 

前幾天看了一篇新聞《北市130條登山步道 9成是私人土地》,某些步道所穿過的土地,為私人所有,無償提供大眾使用;有時,過客的不良行為會造成對地主的干擾或損失,也或許是地主還有其他的考量,於是有些路就此被攔起來,不再給人方便了!

.

.
.
(前後相距兩個月,同一株植物就有了不同的變化!)
.
 

由湖田橋走到往“玉瀧谷”的岔路口,與上一回由竹子湖派出所走到湖田橋的那一段路有重疊,上回拍的櫻花樹己長滿了綠葉,被我誤認是馬醉木的不知名綠色果,轉成了紫色果,此番又在想:它好像小藍莓唷!

(內心的os.:好奇心會害死一隻貓!)

.

.
(湖田橋與湖田國小之間的民宅,上回拍到數株吉野櫻花開正盛。)
.
.
.
(玉瀧谷岔路口)
.
 
.
.
.
.
(玉瀧谷附近的產業道路,林蔭怡然。)
.
 

竹子湖路轉入路旁有“玉瀧谷”指標的岔路,是一條緩下坡的產業道路,路旁栽了櫻花樹和楓樹,那一段路林蔭幽雅、平緩好走;蜿蜒的走了一段之後,路的左邊有一個步道口的花崗石座標,那是由湖田國小、“梅荷”走過來的步道,再往前走一小段,右邊就是傳說中的“猴崁水圳”現身了!那兩條接續的泥土小徑,可是在清朝就存在的、竹子湖通往士林與天母一帶、陽金公路開闢後才逐漸沒落的“陽峰古道”之中的一段?

.

.
(由湖田國小、“梅荷”走過來的步道)
.
 
.
.
(“猴崁水圳”,有看到那水圳了呵?出入口有綁布條,但不是那麼明顯!)
.
 
.
.
.
(再往下經過一段很陡又很彎曲的斜坡,就遇見“玉瀧谷餐廳”的店招牌;
玉瀧谷餐廳,聽說是以土雞、野菜料理為招牌。
玉瀧谷的廚房後方與第一水源地接續井建物相接近。)
.
 
.
.
.
(第一水源地的石頭屋的一側有涼亭,那裡的視野展望極佳,
由那角度望出去,紗帽山還真的很像一頂烏紗帽!
中國文化大學恍如一座天空之城! )
.
 
.
 

據北投生態文史資源網的考證,日治時代在竹子湖附近發現了“第一水源”,於是開鑿取水井,以大水管引水,由青春嶺、經過大屯瀑布、送到紗帽山南麓的“第三淨水廠”,然後循著天母水管路,將水引下山,供應台北地區的民生用水。青春嶺第一水源地接續井,是日治時代的建築,也是草山水道系統相關設施之一;接續井的功能是將導水暗渠轉成水管時,需要一個接續井將水接續住;用安山岩砌造的建築,又重又堅固的鑄鐵大門,為了保護水源不遺餘力,牆上警告牌寫著:水源禁區請勿入內!

.

.
(隘門,白色油漆的門柱;只是很令人納悶:山中何以有此需要?
或許是昔日為防衛水源地而設置的管制口?)
.
 
.
(一開始就是陡下石階)
.
 
.
(回望之字形的轉折)
.
 
.
(像不像豎直的麻花捲?)
.
 
.
.
(旁邊那條直直而下的石階路其實是舊步道,一條陡峭險峻、像天梯一樣的捷徑,
不過,石階窄小、一側臨崖,而且實在是非常陡;
縱使有拉繩,也只到半途,濕滑又滿佈青苔,似乎不是很安全,
肉腳還是乖乖的走“之”字石階路吧!)
.
 
.
.
(繼續走陡下的豎直麻花捲!)
.
 
.
.
.
 

從第一水源地接續井接往第一水管橋的水管,由上往下的落差頗大,管內水流的衝力及氣壓都可能讓水管破裂,所以在日治時代建設的水管,是用生鐵鑄造大水管,每隔幾公尺再用厚重的水泥混凝土墩去固定那大水管,外面再包上黑色柏油布。 我在小時候所住的宿舍是用唧筒抽水井,常常要幫媽媽“押”水,七八歲時才建了水塔和裝了水管;第一次聽到台語的“水道水”三個字,當時我還愣了一下,後來才聽懂了那意思是:「水管輸送、水龍頭流出來的水!」 看看這樣陡峭的石階,巡水人員也會走得很辛苦吧?

.

.
.
(瀑布水源最上層)
.
 
.
(看到一條黑眉錦蛇由下鑽到上方的樹洞!)
.
.
.
(黑色大水管橫過步道,水管呈五六十度斜角衝往山下。)
.
 
.
(由樹枝縫隙之間,可以望見第一水管橋了!)
.
 
.
.
(黑色大水管橫越步道而過,下方步道旁嵌在石駁崁壁上的一塊花崗石,刻著『青春嶺』三個字。
名為青春嶺,地名由來眾說紛紜;能由下走上那段石階路,體能當然要够青春才行!)
.
 
.
(青春嶺往下的石階步道,一端下到溪谷,另一端通往水管橋的路拉起警戒線,
卻未豎立告示牌,准是不准走?
後來,發現步道雖可通行,一側卻有崩裂,似有水泥欄杆基座流失之虞。)
.
.
(崩塌處往下看,蠻有震撼感。)
.
 

第一水源區的“第一水管橋”(H:474M),以安山岩為墩柱,原建於日治時代;據北投生態文史資源網的考證:是台灣第一座為了輸送自來水而設置的水管橋。可以由日治時代挺立到現今,表示它相當堅固;橋面曾經整修過,早期的水管是在橋面下,整理過後把水管放在橋面上並用方形不鏽鋼板外殼保護,留下另一側供人通行。

.

.
.
(站在水管橋上,俯瞰瀑布往下流去的溪谷。)
.
 
.
(大屯瀑布下方很有中國風的石橋,古意盎然,由那裡回望,也可以看到全段瀑布。)
.
 

大屯瀑布發源於大屯山系,為南磺溪上游的一支,大屯瀑布約有三層樓高,瀑壁接近垂直,數日以來的間歇下雨,讓上游的水源豐沛,只見瀑布嘩啦嘩啦奔流,一洩而下分為兩段,飛濺的水珠飄散吹拂到顏面,十分的沁心涼;只是,四周的步道也被飛水濺得很濕滑,要特別小心可能會滑溜。 站在第一水管橋上,上觀瀑、下臨溪,再沿著兩側的步道往下走、跨過小橋到另一側,看水流穿越溪谷中的巨石,高低落差產生大小不一的瀑布群,激起了水花和漩渦,雖無瀑潭、但有水潭,夏天一定好消暑!

.

.
(溪谷兩側都有縱橫交錯的步道,由幾座橋連結,讓人可以盡興賞玩瀑布的水石之美;
只是溪谷濕氣重,地面青苔滿佈,蠻濕滑的,走來戰戰兢兢!)
.
 
.
(從頂端第一接續井到大屯瀑布,剛剛好有四百階,
因此也有人稱青春嶺步道為“青春嶺四百階”。)
.
 
.
.
(大屯瀑布及第一水管橋)
.
 

由海拔約近六百的第一水源地幾乎是垂直的陡降到海拔約四百五十的瀑布最下層的水潭區,所以石階道是做成“之”迴旋,400個石階梯真是夭壽的陡,坡度也在六十度以上(略估有些甚至到七十度),而且幾乎沒有可扶手的欄杆或是拉繩等等的輔助,只好兩腳站穩一階再移一腳到下一階、等兩腳站穩一階再移一腳到下一階、………,就這樣的,像個小腳阿嬤似的慢慢走。 這條步道名稱取得真好,叫做“青春嶺”,走回青春的青春嶺!山友說他們曾經由下往上走,看到很多人是走一迴旋就要停駐休息一下,因為太挑戰心肺功能了!

(內心的os.:體力與心境也是青春與否的參考值,陡石階由上往下走得腿不抖,也要够膽氣才行!)

.

.
.
.
.
.
.
.
.
.
(溪水含硫磺成份,岩石就像染了黃綠交錯的色彩。)
.
.
.
(大屯瀑布下方連往陽明山公園之前有座花廊步道,旁有公廁可借用。)
.
 

只需十來分鐘的腳程,就走到了陽明山公園的“花鐘”,再繼續往前走二三十分鐘到陽明山公園公車總站。

.

.
(歷久不衰、始終是遊客最愛的花鐘,還是老樣子,難得清靜,
不能免俗的在花鐘拍了照片。)
.
 

綠林、青苔、小瀑、溪流、水潭、巨石…,在大屯瀑布構成一幅自然的美景。如果自認無能耐去走青春嶺步道,由陽明山公園的花鐘那裡走過去也很近,來回純散步也是不錯的! “老鳥教練”開玩笑的打趣肉腳:「下回由陽明山公園往上走到竹子湖?」,嗯~~記得我在當時的回答是:「等秋冬楓紅之季再看看……」!

.

交通Tips:

 捷運劍潭站→搭紅5公車→陽明山公車總站→轉搭108遊園公車→鞍部站→鞍部氣象站旁步道口→竹子湖水尾→湖田橋→竹子湖路轉入玉瀧谷分岔路→青春嶺路→玉瀧谷餐廳→第一水源地接續井→第一水管橋→花架走廊→中興路→花鐘→陽明山公園大門→陽明山公車總站→搭S9→捷運北投站 (在捷運北投站轉乘219、230、S9、S25,情商司機在大屯溪白色牌樓放 您下車,由那裡走往大屯瀑布。)

 

.

附記:

青春嶺步道,是一條水管路,也是一條古蹟路,草山水道系統在地方文史人士的努力下,於2004年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111市定古蹟。

.

.
(竹子湖,請點此看大圖!)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axis1024&aid=7658060

 回應文章

朱文相
2018/10/08 21:21

鄭奕

(vincent76227@yahoo.com.tw)

朱文相
2018/10/06 21:57
那台聯強那些亞男學生那亞男學生彭楷先馮廷凱許哲涵周舜欽官志威官志昱朱俊宇天母國小雙胞胎101年聖誕節星期四花翎旅店那房深藍電梯門高雄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黃凡軒方民安王柏軒那三戴眼鏡男呂岳澤老師那些男女周志榮周豐彥停剪拔電(vincent76227@yahoo.com.tw)

楓之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屯七星
2013/05/29 10:45

早年, 走路會飛的年代, 週六還有半天課 ( 週休一天半的學生時代 )....週日一早, 從 關渡 --- 小坪頂 --- 三聖宮 --- 向天池 --- 大屯山頂 --- 公路鞍部 --- 七星山頂 --- 陽明山公車站 ( 搭公車到士林, 轉公車到關渡 ---- 那時候是淡水線 "火車" )

住台北以及有在爬山的人, 應該知道那是 "多高以及多遠" 的一長段路程 ( 常常週日就一個人走那一條路線, 看風景或是當成走路兜風 )

八里觀音山海拔 612 公尺, 從龍形 "渡船頭" ( 海平面, 海拔 1 公尺 ), 下船之後走過馬路, 經過 聖心女中 圍牆邊, 穿越墓地區域, 最後陡上到山頂.... 垂直落差 611 公尺 ( 兩百層樓高度 ), 全程只要 40~45 分鐘... 現在同樣的一條路線, 可能要 100~120 分鐘吧, 真的不能比了尷尬(///、啥)

大屯山區裡面, 個人印象比較深的, 可能是山腰區域的 楓林瀑布 吧 ( 擎天崗下面還有 絹絲瀑布/不動瀑布 啥的 ).... 楓林瀑布是山壁陡峭又濕滑的區域 ( 以前去那裡卻像是走客廳一般頻繁 ), 不知道今日變成如何了.

至於大屯山頂, 車子已經可以直接開到山頂.... 好像都變成 "市場" 或是 "夜市" 了....

環境變遷, 現在的山區 "步道", 也變化很多 ( 早年的山區比較原始跟自然 )


竹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像小藍莓
2013/05/24 14:15

那株結果藍紫色的是「阿里山十大功勞」

我不知是否要冠上阿里山之名? 還是樓下史顧問說的十大功勞

我在觀霧也有拍到


        

史瑞克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FYI
2013/05/23 14:25
喔 十大功勞 http://www.herb.nat.gov.tw/b2b_cpinfo.asp?id=910 果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