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文化的異同
2010/10/13 23:00:41瀏覽1213|回應18|推薦20
 

看了有網友對兩岸文化差異的認知來談談我對兩岸文化差異的理解,到底差異在哪兒?

台灣以儒家文化為主流,更多地融入了佛家,從台灣寺廟以及慈濟的廣泛推崇可知。在日本殖民時代引入了日本明治維新的一些文化。

明治維新其實屬於西學東漸,說穿了仍然是西洋文化被日本吸收糅合在東方文化裏面。

再後來國民政府遷臺,主要仍然宣傳的儒家文化。從小蔣改革開放后(據說在七十年代,比大陸提前了十年。)李登輝上臺后接受了西方民主、人權、自由的理念。現在的台灣可以說屬於多元文化。以儒家的禮義廉恥為基礎的“四維八德”與佛家的“慈悲”理念,再用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權理念來修補儒家的不足。儒家的不足部份在後面補充。

再談大陸的主流文化仍然以儒家為主流,這一點可能大家不太理解。儒家文化從董仲舒向漢武帝推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已有兩千一百四十多年的歷史。即使毛澤東時代從1971年爲了批判林彪搞的“批林批孔”運動如火如荼,但根植于大腦中儒家思維模式又怎是一個運動可以徹底清除?!最為可笑的是對孔子的墳墓進行挖掘拋骨揚灰,毛澤東批判孔子,但又把儒家的“忠”發揮到極致。全國人跳“忠”字舞,向毛澤東表忠心。家家戶戶都要掛“忠”字條幅。教科書中充滿了向毛澤東、共產黨效忠的洗腦教育。又怎能說大陸沒有儒家?

忠字錦旗

文革的影響僅僅去除了儒家文化中的四維“禮義廉恥”,但保留了八德的“忠”。

經過共產黨引入猶太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后,再加上本土文化的影響。中國大陸已經將儒家文化與階級鬥爭哲學完成了交配。再後來經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又把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以物質為導向移植過來,金錢萬能論甚囂塵上。

民間也有對儒家文化的推崇,在網上遇到一些網友他們對儒家文化的研究不可小覷。官方現在也有對儒家文化補救。百家講壇就是例證,但細細玩味發現那些專研儒家的學者居然在儒家思想推廣中夾帶私貨,夾帶了“毛澤東思想”,不能不說是個怪胎。孔老夫子知道后也會火冒三丈的。

從上面文化發展的脈絡可知,大陸其實也是多元文化。有儒家的“等級序遞”,有猶太人的“階級鬥爭”,有資本主義的物欲橫流。還有草根的“儒、道、釋”以及對“民主、自由、人權”的追求。

現在再談談儒家文化中的不足,或者換個說法不合時宜。

儒家文化以血緣為紐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正說明了儒家文化中重男輕女思想。

獲得政權的一方又怎可願意拱手將“江山”送與異姓?

儒家文化中的“四維八德”。八德的第一個是“忠”。這個忠是基於對君主的忠,忠於君主即愛國,也是儒家的最高理想。這種思想不利於民主、平等觀念的推廣。

《論語》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對人進行了規範,每個人應該恪守本分。超出本分即撍越。尤其“君君、臣臣”思想。不利於選賢與能。

儒家的惡質在於“政治正確”,雖然儒家批判“黨同伐異”,可是儒家自己還是改不掉這個惡習。典型的案例“孔子誅少正卯”。為懲治“思想犯”(現在應該叫“持不同政見者)開了先河。另一惡質爲了“政治正確”喜歡篡改歷史,歪曲事實,孔子筆削春秋“天王狩於河陽”即是例證。
中國人固有的儒家文化在國人腦子中存在了幾千年要一下子丟掉這些惡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文化的改造尤其關鍵。中國必須丟棄儒家文化中落後不合時宜的部份。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z107&aid=449732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amisg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更正
2010/10/18 13:15
結論:請融合貫通。俎豆之事百物生焉是矛盾衝突的,俎豆之事應為軍旅之事

amisg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010/10/18 13:11

閣下言:尤其《史記》司馬遷對待歷史事件不單單考察以往的歷史書籍還進行過實地調查,這也是《史記》科學性與權威性要高於其他資料。又言:舉個例子孔子爲了盜趾不再做強盜曾經要柳下季去說服自己的弟弟,柳下季自己認為無能為力並且說明了厲害關係,可是孔子還在不聽勸告自己前往試圖說服盜趾。可參閱《莊子•雜篇•盜趾》。
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言:莊子者,蒙人也,名周。…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蹠、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
結論:前言不對後語,讀史不通。孔莊相隔200年,是親身經歷或寓言可知,藉由寓言對對孔子所做改造塑形,是「貶孔」或「尊孔」爭論不休,但創作有創作的自由,爭論有爭論的自由,自由概無定論為真正自由。偏執一方,是可笑而失去謙遜的自由意涵。

閣下言:如果“推不知”這與他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又相矛盾了。顯然孔子沒有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論語記載: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日,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結論:請融合貫通。俎豆之事百物生焉是矛盾衝突的,故未之學也予欲無言邦有道無道,如矢史魚直哉;邦有道無道,則仕或卷而懷之蘧伯玉君子。請猜看看孔子偏愛那一個?順便回應閣下的題外話『尤其孟子更加可笑』

精衛填海(yz107) 於 2010-10-18 23:36 回覆:
《史記》僅僅說莊周對儒家多有詆毀批評,可是并沒有說《莊子》中記載的事蹟是偽造啊?盜趾這個人物在很多文獻中都有記載的,孔子有沒有去規勸盜趾很難講。
這正是儒家矛盾的地方,經常口是心非誤導他人。“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這是儒家矛盾的地方,對孔子而言誠信之人,執著于某事并進行到底的在孔子眼中不過是淺薄的小人行徑。後來儒家認為的八德中的“信”在孔子眼中其實不值一哂的。顯然後人拔高了孔子而已。相反道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更是前後一致。儒家相對道家在這點上差得太遠。儒家明哲保身的哲學往往是培養漢奸的第一步,有值得稱道嗎?
“卷而懷之”能成為君子?儒家的道德標準真的不敢恭維的。所謂的“明德”是天下無道“卷而懷之”嗎?

amisg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惡人=殺人?
2010/10/16 22:46

《大學》:此謂唯仁人爲能愛人,能惡人。《論語里仁》: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惡人=殺人?

1993年徐復觀《論孔子誅少正卯》摘要:孔子誅少正卯的故事﹐早在王若虛的五經辨惑﹐陸瑞家的誅少正卯辨﹐閻若遽的四書釋義又續﹐崔述的洙泗考信錄﹐梁玉繩的史記志疑等中加以辨正。綜合他們的論據﹐可以分為三點。第一是從思想上看﹐認為此事與孔子的整個思想不相容。第二是從歷史上看﹐認為在春秋時代﹐孔子不可能作出此事。第三是從文獻上看﹐此故事不見於論﹐孟﹐春秋三傳﹐國語﹐大小戴記等者。最早的見於荀子宥坐篇﹐及尹文子。荀子已及戰國末期﹐尹文子一書根本不可靠﹐所以此故事﹐是晚出的東西。
他對政治﹐只採取兩種態度﹐有機會便積極的去改造它(達則兼善天下)﹐沒有機會便消極的保存自己(窮則獨善其身)。決沒有非與現實政治共存亡不可的意思﹐所以尊重隱士的「消極的自由」。他的倫理思想﹐實際是以自由精神為基底的﹐這才能賦與以「中庸」的性格﹐使「道並行而不相悖」。到了孟子﹐思想異同之爭﹐特為激烈。他斥楊墨為「禽獸」﹐斥陳仲子為「亂大倫」﹐這都未免措辭過當了。但歸根到底﹐他也只說「有能拒楊墨者﹐聖人之徒」﹐決不能說「有能殺楊墨者聖人之徒」。趙威后對於陳仲之深怪齊王「何以至今不殺乎」?而孟子則「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在儒家思想中﹐決找不出用殺來解決思想異同之爭的因素。…就造字的原始形象來看﹐君臣本是尊卑懸絕的。但在「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及「君君﹐臣臣」的新精神之中﹐也脫胎換骨了。此一思想性格的長處﹐是在不破壞既成的東西中去增加新的東西﹐不須要鉅大的陣痛來作新生的代價﹐因而人類永遠是在和平前進。
假使孔子在天之靈﹐真正肯應今人的請求﹐下到人間世來﹐接受漢人為他所流傳的故事﹐而大開殺戒﹐則他所要殺的﹐恐怕會使請求他的人大驚失望的。

精衛填海(yz107) 於 2010-10-18 00:13 回覆:

《大學》與《中庸》都是東漢戴勝的《禮記》剝離出來的文章。孔子除了述而不作的《論語》其他儒家著作與他沒有什麽關係,都是後來的儒家人物在孔子思想的基礎上創作而成。把這些觀點來當成孔子的觀點已經缺乏科學性。即使孟子的觀點都不能代表孔子的觀點。朱熹等人念茲在茲的認為“孔子的思想”決定了不會殺少正卯您不覺得可笑?

徐複觀的“他對政治﹐只採取兩種態度﹐有機會便積極的去改造它(達則兼善天下)﹐沒有機會便消極的保存自己(窮則獨善其身)。”這段論述與歷史相荸。舉個例子孔子爲了盜趾不再做強盜曾經要柳下季去說服自己的弟弟,柳下季自己認為無能為力並且說明了厲害關係,可是孔子還在不聽勸告自己前往試圖說服盜趾。可參閱《莊子·雜篇·盜趾》。

尤其孟子更加可笑在不能反駁齊宣王詰問:周文王征伐紂王與儒家的忠不符時。孟子居然說出“闻诛一夫纣矣”儒家的雙重標準真的令人歎為觀止。


amisg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修改
2010/10/16 17:11
修改:和也孔子王問孔子兵學,孔子推不知,沒了。
精衛填海(yz107) 於 2010-10-18 00:36 回覆:
如果“推不知”這與他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又相矛盾了。顯然孔子沒有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amisg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回覆─不要亂套古人帽子,這不是好文化
2010/10/16 17:04

民主是數人頭,雖是服從多數,但精神在尊重少數,這是避免多數的暴力;同理,閣下主張歷史文獻《荀子。宥坐》、《尹文子。大道下》、《史記。孔子世家》、《資治通鑒》等歷史文獻中皆有記載是多數,而朱熹認為孔子行仁政不可能殺少正卯,又說在《國語》、《左傳》中沒有記載是少數果真是少數↓,閣下以多論寡稱少數為這種辯解多么牽強附會啊,是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鲁迅還是真遜,永遠站在群眾的對面,而徐志摩說蔡元培的「“生平僅知是非公道,從不以人為單位。” 這些話有多少人能懂,有多少人敢懂?」,看來閣下似乎站在能懂與敢懂之外、以多欺寡的對面。

歷史不等於真相,好文化不是各取所需、擅自解釋,唯有理解謊言─人欺自欺,才能真正謙遜向學,殺也孔子、和也孔子王問孔子兵學,孔子推不知,真是難為了孔子而不要臉的繼續利用、消費孔子,要殺要和何必推給孔子?
推薦閣下閱讀的《孔子始誅》,閣下似乎置之不理,孔子文化精髓在活到老學到老,談兩岸文化,再推薦閱讀《誅少正卯》。

摘要:將孔子定為用殺戮手段對付學術對手的元兇,搞文字獄的禍首;“四人幫”用血腥手段迫害知識分子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有無少正卯其人、誅卯其事? 沒有! 誅卯一事,首見《荀子•宥坐》篇。孔子死於前479 年,荀子生於前313 年,二人生死之期相差160 年。《宥坐》至少在荀子20 歲後成篇,孔子誅卯為任大司寇時,當在六十歲前;兩百年間《論語》《左傳》不載,思、孟、莊、墨不錄,《國語》《國策》不記不是用多數反駁閣下的多數,請點進去閱讀

談文化,奇人異士真多,不得不謙遜呀。 

精衛填海(yz107) 於 2010-10-17 23:44 回覆:

之所以提歷史文獻,在於歷史文獻比普通的故事書對待歷史更加嚴謹。尤其《史記》司馬遷對待歷史事件不單單考察以往的歷史書籍還進行過實地調查,這也是《史記》科學性與權威性要高於其他資料。

您推薦的《孔子始誅》我拜讀過了,作者也沒有得出結論,不過提出正反兩方面的看法。相對而言作者認為朱熹的觀點可信性更差些。

還有對待歷史問題,我認為前人的資料要比後人的資料可信程度要高。尹文子成書過程也在先秦的春秋戰國時期,尹文子是齊國人。之所以我更加傾向與相信春秋時期的歷史記載而不太相信宋朝朱熹的記載在於宋朝時代遠久對那段歷史公案所能參考的資料要少得多。

您提的另一篇反駁荀子的文章中“《宥坐》篇雖不為荀子所作,但其五必殺準則,卻是道地的荀子思想”這種說法主觀臆斷。首先提出與“五惡必殺”相同觀點的是早孔子貳佰多年的法禁》“行辟而坚,言诡而辩,术非而博,顺恶而泽者,圣王之禁也。”http://www.diyifanwen.com/guoxue/guanzi/222919094212229191005998.htm

說實話這篇文章是1978年寫的當時爲了反對大陸文革的而寫的政治宣言?其中的一點很多,我就不再一一反駁了。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還是認為
2010/10/15 21:27
學說思想,
不是自說自話,
而是對當時的現象、問題、其他人的意見做出建言或回應。

據我所看到的資料,
孔子,
自認居於禮崩樂壞的時代!
階級混亂,
諸侯竊行天子之禮。
才去大力推倡回復階級禮教,

則現在社會問題已大不相同,
若說孔子的嚴守階級之說,
還能適用於今日,
言必稱孔子,
就令人無法認同了!
精衛填海(yz107) 於 2010-10-15 22:58 回覆:
 

上古伏羲《易》文化奠定了理。周文王囚禁於羑裏成《周易》,《易》做注解加入人的經歷理解《易》重新詮譯而成《周易》。

周王朝經歷周幽王、周代,周王朝中央政權開始衰弱。國勢大,各政治家、思想家、事家紛紛崛起,思想空學術自由子百家生有道、儒、墨、名、縱橫、法、兵等。

其中的儒家孔子維護周王朝的正研究周,以西周的政治模式儒家。注意儒家不照搬周朝的政

,以法治。到了武帝,大儒董仲舒向劉徹黜百家、尊儒”。至此儒家成的主流文化。除了唐朝以道教為國教,南北朝佛教在中盛行。

國傳統文化儒家僅僅流派,否定儒家不合宜的部分非否定中文明。

再看看前人儒家的評價非子儒家“以文法”,墨子“儒之道,足以天下者四焉”,司馬遷評儒家“博而功”。

 

儒家的“孝”,二十四孝之首的“孝感天: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母,弟象傲。舜耕於山,有象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焉。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位,孝感天心。”

 

儒家的《孝》不能不儒家的愚民之甚。

另大批孔秦始於1971年“林彪事件”,由於林彪尊孔,看儒家籍。毛澤東為了批臭林彪才始批判儒家的,已到文革中後期。於文革的批孔我有印象和記憶

於儒家的認識是後看了儒家的“典”后自己得出的總結孔子我另一滿的是他撰《春秋》的指思想“尊者為親為賢這樣《春秋》的史修改得面目全非。削春秋孔子。了一個惡劣的榜


亭竹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是愚忠吧!
2010/10/14 13:05

『全國人跳“忠”字舞,向毛澤東表忠心。家家戶戶都要掛“忠”字條幅。教科書中充滿了向毛澤東、共產黨效忠的洗腦教育。又怎能說大陸沒有儒家?』

=====================================================================

目前大陸還普遍存在著毛澤東的偉人之偏頗觀念,就像台灣ㄚ扁已證據確鑿的貪瀆罪行,仍有大部份的死忠派人士;這叫儒家思想的“忠”嗎?

個人實在無法茍同

精衛填海(yz107) 於 2010-10-14 16:56 回覆:

在大陸也不是普遍存在認為毛澤東是偉人。特別在年輕人中對毛澤東的認知剛好與毛時代的認知相反。大陸存在左派和右派,左派與右派的立場完全相反。

儒家的“忠”剛好被統治者所利用,“忠”君即愛國這種錯誤的理念被傳承了幾千年。


amisg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推薦閱讀《孔子始誅》
2010/10/14 09:55

閣下一直強調『典型的案例“孔子誅少正卯”』,難道不知兩岸共同文化傳承,來自素愛篡改歷史的交接政權?歷經多少文字獄,詮釋歷史變成掌權者的權力,談文化談歷史,會有這個體認。

一個反對以刑來管理人民、以羞恥心提醒知識份子刑不上大夫、論語一開始倡導快樂與和平有朋自遠方而來的老師,深深認同弟子的暮春三月,吸引會唱反調的眾弟子終身無怨無悔追隨,這樣的一個愛好和平的人,當了官沒幾天會殺了另一位大官,倘不是他精神錯亂,就是偽裝術高明─騙了眾弟子,包括聰明的顏回和正直的子路,還有閣下。

推薦閱讀《孔子始誅》,兩岸文化最大的同是篡改歷史和選擇性的接受,最大的異是各有少數認真理解的人求真求實,希望成為不蒙蔽的人。 

精衛填海(yz107) 於 2010-10-15 23:15 回覆:

從春秋以降到宋朝對“孔子誅少正卯”一直無異議。從歷史文獻《荀子。宥坐》、《尹文子。大道下》、《史記。孔子世家》、《資治通鑒》等歷史文獻中皆有記載。到了宋朱熹認為這件事是對孔子的抹黑才開始對他進行翻案,朱熹認為孔子行仁政不可能殺少正卯,又說在《國語》、《左傳》中沒有記載,這種辯解多么牽強附會啊。

孔子與少正卯同時在民間講學。但“三贏三虛”,只有一個顔回仍然聽孔老夫子講課。其他的門人全部跑去聽少正卯講學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