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3 23:00:41瀏覽1212|回應18|推薦20 | |
看了有網友對兩岸文化差異的認知來談談我對兩岸文化差異的理解,到底差異在哪兒? 台灣以儒家文化為主流,更多地融入了佛家,從台灣寺廟以及慈濟的廣泛推崇可知。在日本殖民時代引入了日本明治維新的一些文化。 明治維新其實屬於西學東漸,說穿了仍然是西洋文化被日本吸收糅合在東方文化裏面。 再後來國民政府遷臺,主要仍然宣傳的儒家文化。從小蔣改革開放后(據說在七十年代,比大陸提前了十年。)李登輝上臺后接受了西方民主、人權、自由的理念。現在的台灣可以說屬於多元文化。以儒家的禮義廉恥為基礎的“四維八德”與佛家的“慈悲”理念,再用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權理念來修補儒家的不足。儒家的不足部份在後面補充。 再談大陸的主流文化仍然以儒家為主流,這一點可能大家不太理解。儒家文化從董仲舒向漢武帝推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已有兩千一百四十多年的歷史。即使毛澤東時代從1971年爲了批判林彪搞的“批林批孔”運動如火如荼,但根植于大腦中儒家思維模式又怎是一個運動可以徹底清除?!最為可笑的是對孔子的墳墓進行挖掘拋骨揚灰,毛澤東批判孔子,但又把儒家的“忠”發揮到極致。全國人跳“忠”字舞,向毛澤東表忠心。家家戶戶都要掛“忠”字條幅。教科書中充滿了向毛澤東、共產黨效忠的洗腦教育。又怎能說大陸沒有儒家? 忠字錦旗 文革的影響僅僅去除了儒家文化中的四維“禮義廉恥”,但保留了八德的“忠”。 經過共產黨引入猶太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后,再加上本土文化的影響。中國大陸已經將儒家文化與階級鬥爭哲學完成了交配。再後來經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又把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以物質為導向移植過來,金錢萬能論甚囂塵上。 民間也有對儒家文化的推崇,在網上遇到一些網友他們對儒家文化的研究不可小覷。官方現在也有對儒家文化補救。百家講壇就是例證,但細細玩味發現那些專研儒家的學者居然在儒家思想推廣中夾帶私貨,夾帶了“毛澤東思想”,不能不說是個怪胎。孔老夫子知道后也會火冒三丈的。 從上面文化發展的脈絡可知,大陸其實也是多元文化。有儒家的“等級序遞”,有猶太人的“階級鬥爭”,有資本主義的物欲橫流。還有草根的“儒、道、釋”以及對“民主、自由、人權”的追求。 現在再談談儒家文化中的不足,或者換個說法不合時宜。 儒家文化以血緣為紐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正說明了儒家文化中重男輕女思想。 獲得政權的一方又怎可願意拱手將“江山”送與異姓? 儒家文化中的“四維八德”。八德的第一個是“忠”。這個忠是基於對君主的忠,忠於君主即愛國,也是儒家的最高理想。這種思想不利於民主、平等觀念的推廣。 《論語》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對人進行了規範,每個人應該恪守本分。超出本分即撍越。尤其“君君、臣臣”思想。不利於選賢與能。 儒家的惡質在於“政治正確”,雖然儒家批判“黨同伐異”,可是儒家自己還是改不掉這個惡習。典型的案例“孔子誅少正卯”。為懲治“思想犯”(現在應該叫“持不同政見者)開了先河。另一惡質爲了“政治正確”喜歡篡改歷史,歪曲事實,孔子筆削春秋“天王狩於河陽”即是例證。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