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8 19:26:05瀏覽1298|回應7|推薦62 | |
我在偏鄉的國中服務,學區內國小畢業生僅三班,但每年入學時,敝校都可收到九班的學生,究其主因,就是嚴格管理使然。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社會風氣敗壞,學校難以倖免,雖不至「治亂世用重典」的田地,但應有的懲罰仍要施行,絕不可姑息養奸。 在教育部立法「零體罰」後,敝校仍常見各類體罰。導師總是在孩子出現偏差行為之初,便通知家長孩子的狀況,與家長先行溝通;當情節較嚴重時,立即施予適當體罰,讓孩子得到警惕,導正不當行為,懲罰後馬上電話告知家長孩子受到體罰及其原因,取得家長的諒解,多數家長都認同老師的管教是出於善意。 在這樣的校園風氣與氛圍下,吸引鄰近學區的家長,紛紛將戶口轉入敝校學區。相較於少子化後,偏鄉學校面臨減班、裁併校或廢校危機,敝校可說是「異類」。 明知學校有體罰,家長為何還一窩蜂將孩子送來就讀?最主要是大人堅持著「孩子絕不能變壞」的信念,樂意與學校配合矯正孩子的偏差行為。 老實講,我並不贊成體罰,但就敝校有體罰的情形觀察發現,倘若教師能在第一時間,給偏差學生適切的體罰,使其惡行收斂,久而久之,孩子便把學校規範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節制行為,使敝校少有霸凌行為出現。 沒有一位老師會以「體罰學生為樂」,大家總期盼政府所訂定的教改措施,能為學生營造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真正擺脫霸凌的夢魘。 我不知道全國像敝校仍實施體罰的學校幾何?如果敝校並非唯一,那麼家長是希望「恢復體罰」,還是「零體罰」呢?教育部改革時,總以「全家盟」與「人本」的意見為意見,建議教育部下次做決策時,不妨做個全國學生家長意見大普查,了解家長真正的聲音,說不定結果與「全家盟、人本」的主張截然不同。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