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01 17:24:58瀏覽767|回應1|推薦41 | |
教育部公布「跨世代互動關係調查報告」,顯示僅有三成七的孫子女能說出祖父母的名字;而筆者在教育現場,每年新生入學,都必須填寫個人家庭資料表,能在課堂中,立即將祖父母姓名填入的學生比例,更遠低於此。
其實不用說E世代年輕人,連四五十歲中年人,當初不也是如此嗎?傳統社會父母教導孩子都是以「阿公、阿嬤」來稱呼祖父母,相信沒有人會直接告訴孩子祖父母的姓名,直呼長輩的名字,本就有所不敬與忌諱,那麼不清楚祖父母的名字,就不必太驚訝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家庭結構也出現變化,現代社會以小家庭為主,與祖父母同住者少,再加上現代人重視退休生涯規劃,願意幫子女照顧孩子者幾希,孫子女大多由保母帶大,導致祖孫間的疏離感愈來愈嚴重 。 教育部今年首度發起「祖父母節」,希望藉此節日,讓祖孫間加強親情聯繫,此一立意良善,但是如果只是每至節日聚餐度過或參加慶祝活動享有折扣,然後又回歸現實,那麼,便喪失此節日的真正意義。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的社會,我們要的是發自內心對長者的關切,而不只是形式的節日;祖孫情的立基,應該先從父母與祖父母間的親密交集做起,所謂「言教不如身教」,如果父母能經常帶子女探望祖父母並付出關懷,提昇家庭世代間的凝聚力,孫子女在長期耳濡目染下,會更加珍惜彼此互動的機會,不只可以扭轉祖孫年齡差距所造成的偏見與隔閡,營造和樂的家庭氛圍,也可以讓年輕世代用更正面的態度看待老人。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