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如此不可(開宗明義篇)
2009/08/05 11:24:54瀏覽4117|回應1|推薦34

 

看到這個欄名,大致便可以猜測,我是昆德拉迷,至少迷過一段時間。是的,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托馬斯從自由世界蘇黎士開車回到俄羅斯入侵的布拉格,一路上他輕輕重複著貝多芬的旋律「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心裡想著自己對特麗莎的愛;後來,他從醫生變成一名洗窗工人,而他也只說這都是來自「非如此不可」──內在的需要;他說內在的命令,比外在的還要強烈。令我迷戀這個詞語的原因是,他解釋這句話的出處,說托馬斯不知道貝多芬是把一句討債時的玩笑話「Muss es sein非如此不可嗎?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自然天成的語音旋律,寫成嚴肅的四重奏,變得莊嚴沉重,如出自命運之神的決定。

 

 我實在很想學會這個語音旋律,我是說,原來的那一句德文的玩笑話。這個在書裡只佔一頁多篇幅的段落完全地象徵了這整部小說,把悲劇──絕對應該是沉重的悲劇變輕,輕得難以承受;變得不是巨浪,而是流水,必定如此地流下去。

 

 讀這裡時,我總會想到瘂弦眾所熟悉的詩句,「陽臺、海、微笑之必要/懶洋洋之必要//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的/世界老這樣總這樣……」同樣帶著旋律性,好像兩人,不,還加上貝多芬、欠他錢的那位可憐的鄧布舍先生,四個人隱隱這麼唱和著。

 

 我想說的是,關於命運的選擇,常常並不是驚心動魄的強烈叩門,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是隨著心走,流水般自然而然。要到多年後,從一個較廣遠的視角,才能察覺,一個心念,竟是生命裡巨大轉折的起點。然則只要是跟隨自己心念所作的選擇,如果可以重回現場,我們往往還是會選擇一樣的道路吧,因為非如此不可啊!

 

 而昆德拉最動人的是,當他讓筆下的托馬斯回到布拉格,他不是說托馬斯「為了特麗莎」回去;說「為了誰」總使對方感到沉重,把承擔自己的抉擇的勇氣加諸對方身上,他說的是「非如此不可」!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wencheng&aid=3197103

 回應文章

笑CC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搖曳多姿
2009/08/19 00:11
很喜歡你的散文,搖曳多姿,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