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16 11:33:42瀏覽295|回應0|推薦21 | |
〈秋歌〉—給暖暖 落葉完成了最後的顫抖 荻花在湖沼的藍睛裏消失 七月的砧聲遠了 暖暖
雁子們也不在遼闊的秋空 寫它們美麗的十四行詩了 暖暖
馬蹄留下踏殘的落花 在南國小小的山徑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韻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麼也沒留下 只留下一個暖暖
只留下一個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如果把每段中的「暖暖」拿掉,就只是一篇唯美的、傷逝的小品文,不再是詩的了!瘂弦曾說過:「最好的抒情詩,背後常有個若隱若現的故事。」「暖暖」就是那個若隱若現的故事。 所以什麼是詩呢?大致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 一、藉由詞義的延展,增加想像力及不確定感。 「暖暖」可以指涉金黃豐美的景象、心裡的暖意、夏日的餘溫、名叫暖暖的女子、暖暖這個地方... ...,言未盡而意在外,形成所謂的詩性空間。 二、每段的具象描景收束在「暖暖」兩個字的抽象意涵,以模糊來表達隱晦的情意,形成詩的張力。 三、藉由這兩個疊字及每段的複沓形成詩歌的內在韻律感。 詩和散文間的界線很微妙,不是寫的晦澀就是詩,也不是寫的直白就不是詩;兩種體裁也都可以有言外之意、象徵、譬喻,不過詩更強調以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大的意思,最好是帶點無理而妙的效果,如這首〈秋歌〉中的暖暖二字。 <紅玉米> 宣統那年的風吹著 吹著那串紅玉米
它就在屋簷下 掛著 好像整個北方 整個北方的憂鬱 都掛在那兒
猶似一些逃學的下午 雪使私塾先生的戒尺冷了 表姊的驢兒就栓在桑樹下面
猶似嗩吶吹起 道士們喃喃著 祖父的亡靈到京城去還沒有回來
猶似叫哥哥的葫蘆藏在棉袍裡 一點點淒涼,一點點溫暖 以及銅環滾過崗子 遙見外婆家的蕎麥田 便哭了
就是那種紅玉米 掛著,久久地 屋簷底下 宣統那年的風吹著
你們永不懂得 那樣的紅玉米 它掛在那兒的姿態 和它的顏色 我底南方出生的女兒也不懂得 凡爾哈崙也不懂得
猶似現在 我已老邁 在記憶的屋簷下 紅玉米掛著 一九五八年的風吹著 紅玉米掛著
「紅玉米」三個字所表現出的色彩、意象及聯想,串聯整首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藝術效果及淡淡的哀愁,近似象徵詩派的詩,不過卻是一點也不晦澀,也因此更深刻地傳達出作者的思念與感傷。 與象徵性散文的差別,應該是在於拼貼、跳躍、時空交錯等蒙太奇剪輯手法的應用,使得情感宣而不洩,含蓄而精煉,同時詞語的複沓和段落的複沓,呈現出反覆奏鳴的旋律,也更擴張了「紅玉米」三個字的詞意。 <如歌的行板> 温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歐戰,雨,加農炮,天氣與紅十字會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點鐘自證券交易所彼端
草一般飄起來的謡言之必要。旋轉玻璃門 之必要。盤尼西林之必要,暗殺之必要,晚報之必要 穿法蘭絨長褲之必要,馬票之必要 姑母繼承遺産之必要 陽台、海、微笑之必要 懶洋洋之必要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的 世界老這様總這様;--- 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罌粟在罌粟的田裏 這一首詩幾乎是瘂弦的代名詞了! 什麼是行板?指徐步而行的速度而含有優雅的情緒,屬中慢板。什麼是必要?非這樣不行,不可缺少的。現代社會分工越細,現代人就越難擁有完整的自己,於是詩人書寫了一些關於自我的堅持,如慢歌般的優雅,在這個艱難的世道。 許多人談這首詩,都會從音樂性下筆,這是顯而易見的複沓,所以筆者不寫。筆者讀這首詩首先想到的是辛波絲卡的<種種可能>:我偏愛電影/我偏愛貓/... ...,所謂形式決定內涵,「我偏愛」、「之必要」都表現出詩人的主觀態度,一種不管不顧,強度關山的意謂,然而又要在優雅的歌行中進行,此種心境上的背反形成詩的張力。 筆者也曾模仿辛波絲卡<種種可能>的形式,創作一首詩: <相對> 相對於直線,我更喜愛曲折 雖然我從來弄不懂幾何 相對於圓,我更想要成為方 猶如相對於凹,我更願意凸 刨過光的,未必美過不刨光 相對於平滑,粗糙更穩健些 相對於冷,我更耐受熱 雖然我一點都不喜歡黏膩 相對於靜,我選擇鬧 相對於閒,我寧願忙 這當然是矛盾語 相對於年少,我更愛年老 顯然我一點都不想重來一遍 煎熬 所以,理性詩如果不想落入說理的窠臼或是太過散文化,首先創造出一種形式,是不錯的寫法。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