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05 18:54:39瀏覽376|回應0|推薦0 | |
#今日送別陳麗雅 #臺灣繪本苦行僧 長期投入臺灣本土知識類繪本創作的陳麗雅(1960.2.8-2022.4.28),在實踐家專美術設計科就讀時,曾受教於顏水龍以及趙國宗老師。她的畫風樸實,擅長以細膩的筆法,勾勒臺灣人文及生態風景。出版包含《田家風景》、《曾文溪的故事》、《我種了高麗菜》等超過四十冊繪本,多數是和臺灣相關的知識性繪本。 因為研究考察加上構思畫圖的時間,陳麗雅的每一本繪本,大都要花上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二〇〇一年,她為繪本《走,去迪化街買年貨》(朱秀芳/文)配圖,為了畫出迪化街不同時段和不同姿態的人,展開長時期的觀察,同時作記錄和拍照,堅持這樣的作法,使得畫中的人物,值得一看再看。 她說:「一整條街,每天早、中、晚每次觀察感受都會不一樣,有不同的發現和驚奇,我盡量不要一張圖都出現同樣的人物型態,讓每位人物的肢體動作都不一樣,有的是站的、蹲的、跑的、賣東西的,因為這樣的堅持,整本書就得花費很長的時間去臨摹。」 為了呈現迪化街熱鬧的景象,陳麗雅希望在一個跨頁圖上,畫出一百多個逛街採買年貨或是店家賣東西的人,但街上的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樣貌,連穿著也要精心設計,這時候她是導演,也是服裝設計師,她費心安排每個腳色的身分,走路的姿態,或是站的、蹲的、正在買東西的。她還要為每個人做適合的服裝設計。 為了完成這個困難的任務,遇到不知道要畫什麼人的時候,就跑到迪化街上仔細觀察,而且還不只去過一次,甚至會刻意找早上、中午或晚上,利用不同的時間去觀察。而且為了完成在迪化街採買年貨的景象,陳麗雅是在人擠人的狀態下,一邊感受過節的熱鬧氣氛,等到人潮較少的時候,再去實地邊拍邊蒐集資料,把觀察的重點存在腦海中。 而迪化街上的場景,街道上的閩南式建築、巴洛克風建築、南洋式建築等,也在每個畫面中,經過陳麗雅的統整,把屬於文史的淵源和老街的深度,透過畫面表現出來,不同於照片的生硬,有了不同的生命力。就這樣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完成《走,去迪化街買年貨》這本繪本。 由於早期曾經為科學刊物畫插圖,經常被編輯要求一起到實地勘查狀況,再將考察後的內容轉換成優美的畫面,這種模式的養成,影響了陳麗雅創作的工作習慣。每一次的繪本創作,她都花費非常多時間進行事前調查和研讀專業知識等前置作業。她說:「我的繪本路線比較偏臺灣本土素材,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苦行僧,都是一步一腳印,累積出來的!」 陳麗雅希望看到《走,去迪化街買年貨》的小讀者,能發現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不同的人物,而且具有獨特性。書中不只有文字提到的內容,在閱讀圖畫時,也可以讀到更多的細節,她說:「因為畫中內容實在豐富,很難一次就看完整,小讀者可以一看再看,每次都可以發現不同的樂趣。」 由於擔任過美術編輯,陳麗雅對於書籍的裝訂製作很熟悉,擅長利用版面編排過程,加入各種類型的拉頁或是特殊設計,增加閱讀的視覺變化和驚喜,也是她的繪本特色。 摘錄自《繪本感動力》(陳玉金著、天衛出版) 陳麗雅,1960年出生於雲林縣北港鎮。實踐家專美術設計科畢業。曾任理科出版社美術編輯,作品細緻描繪臺灣鄉間人物及風景。以《曾文溪的故事》獲得韓國第一屆「CJ圖畫書特展」100件入選。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