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2/08 18:28:09瀏覽808|回應0|推薦0 | |
在溫暖的南方生生不息的海上, 那兒的城牆用無數陽光的金磚砌成, 縱使在陰冷的季節, 下雨的時刻, 童話城裡仍然放射著無邊的明麗和光華。 --節錄自蓉子的<童話城> 文/陳玉金 詩人蓉子被譽為詩壇「永遠的青鳥」,是臺灣出版詩集最多的女詩人、現代詩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於一九二二年,本名王蓉芷,江蘇人,父親是教會牧師,八歲喪失母親,喜愛中國古詩,受到戰爭影響,求學歷程十分艱辛。國共戰爭之後,隨國民政府來到臺灣。一九五○年代開始創作成人詩,一九五五年和詩人羅門結婚。 蓉子著作詩集《青鳥集》等近二十本;散文集《千泉之聲》、《歐遊散記》等。較少被提及的是,她寫過的童詩集《童話城》和評論集《青少年詩國之旅》,以及翻譯過格林原著《四個旅行音樂家》等兒童文學著作。 兒童文學緣分從童詩集《童話城》開始 一九六○年代,當時在臺灣,兒童文學還未被社會充分認知。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和聯合國兒童教育基金會合作的「五年計畫」,找來編輯和臺灣創作者,大力提倡兒童文學。在兒童讀物編輯小組任職的作家潘人木,順利出版好幾本「中華兒童叢書」之後,發現欠缺兒童詩,她希望蓉子以詩人身分,為兒童寫作童詩。當時蓉子才出版三本詩集,詩興濃厚,希望能專心在成人詩領域耕耘,同時也擔心自己創作出真正的童詩,在猶豫中,被潘人木鼓勵說服。 蓉子以鄰居的三歲女兒,作為觀察對象,又以童年生活經驗,設想置身在自己的童年,從而回憶對周遭事物的感受,靈感啟發之後,一氣呵成,創作出《童話城》整本書的詩稿。詩集以王蓉子為名發表,全書由趙國宗繪製插圖。一九六七年《童話城》出版之前,除了楊喚之外,具有數量規模的童詩創作並不多,這本書出版之後,又有兒童文學寫作研習會成立,鼓勵了許多大人嘗試為兒童寫詩。 《童話城》總共分為三輯:第一輯收錄一般常見的事物:<大母雞>、<小木馬>、<小白兔>等,共十一首,描述形象生動有趣;第二輯寫的是自然現象:<太陽的節日>、<月>、<會變顏色的衣料>等,共七首。蓉子是愛好自然的詩人,描寫自然景物,畫面感十足;第三輯是兩首故事詩<童話城>和<童話湖>,其中本書的主篇<童話城>,描述甜甜和淘淘兩姊弟飛越海洋,降落在赤道地帶一個美麗的島嶼,傳達出真善美的理想世界。 童詩為兒童而作,仍需具詩的素質 《童話城》歷經幾次再版,直到二○○九年,新版由交通大學重編,還收錄童詩的配曲。這時高齡八十七歲的蓉子,不僅在後記<兼談《童話城》的出版始末>說明本書的來龍去脈,還在代序<關於兒童詩>論述她對童詩的看法。她表達童詩也是詩的一環,不能因為是寫給孩子們看的,就降低水準;儘管語言淺近,卻仍須具有足夠的詩的素質。她認為,「詩的本質是美化了的情緒和想像。」而且要用最精煉壓縮形象化的語言去表現。 童詩除了必須具備「詩」的素質以外,蓉子認為還須具備「兒童的」這個特徵,因為「兒童詩王國的主人,不是成人。」如果想為孩子們創作,就得暫時跳出成人的世界,設身處地,以兒童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從兒童切身的事物和生活當中取材,同時用兒童習知的語言表現。 蓉子鼓勵為兒童寫詩的成人,必須認知,並非淺近的成人詩就是兒童詩。如果內涵仍屬於成人的感受和經驗,只不過語言淺顯一點,內容不太深奧,還是應該當成是兒童可以閱讀並多少可以理解的「成人詩」。孩子們觀察事物純粹是直覺的,常常超乎邏輯和成人社會的僵硬和理性。成人寫童詩,在提筆時應當認知,兒童詩必須是「詩的」,同時是「兒童的」。 今年一月九日,傳來蓉子以九十九歲高齡逝世的消息,雖然蓉子留下的兒童詩僅只一冊,然而在兩個世紀之前,她對童詩的想法和創作,已然為臺灣的兒童詩壇立下典範標竿。 陳玉金,〈為童詩立下典範─詩人蓉子和她的童話城〉,《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2021.2.27。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