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辛意雲教授 展現活活潑潑學者生命
2012/11/12 18:07:55瀏覽857|回應0|推薦1

辛意雲教授  展現活活潑潑學者生命

 

[哲博二柯玉雪台北專訪] 辛意雲學長因早產兒的虛弱體質,隨時在生死邊緣,直到中學,母親常問他「要活?還是要死?」要活就要自我控制,不能任性。家住台南五妃廟近區有古老的墳場,他常去觀察死亡相關活動,穿梭宗教場域引起他對生死的好奇,所以,選擇就讀哲學系。母親很支持他的決定,她認為只要讀得好,一定有一條路可以走。以下是他與大家分享他的哲學之路。

教哲學的孫長祥教授指出,辛意雲學長是「通儒」型的學者,經、史、子、集都有接觸,好學、深思,很認真做學問,指導建國中學的國學社,以及其他國學社社團,去年獲得台北文化教育獎。

在學術界和中國文化的推動上備受肯定的辛意雲教授談到學習成功的經驗,他先想到的是:「我不知道我是否已經成功?」他遭遇的最大困難是「華人不要自己的文化」。

他說,近代歷史中,西方國家文化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後,其經貿、文化、國家機動力,都有快速而長足的進步;相對於中國的清朝鎖國所造成的弱勢,產生自卑,國人誤以為自身不如西方,包括從文化、智力、人種都不如西方。因此,有些菁英分子以為只要否定自己的文化,學習西方就能站得起來。無深切的研究,真實認知,盲目自我否定,盲目學習造成自我極大傷害。他強調,培養自我認知力、有開闊的心胸及見地是重要的工作,而認識經典、東西方哲學、文化、宇宙觀的不同,是他努力的方向。

他長期教導不認識自身文化者認識自己的文化,曾獲很大反響,但也看到因為不認識自己文化造成傷害的。例如,在國家、教育、經濟、科技……等政策,損及國家實力,減少了國家有更好發展的機會。就個人而言,找不到個人生命的意義,使自己成為孤單而漂泊的靈魂,失去幸福人生的可能;而認識傳統中國經典和歷史文化是自我認識的回溯過程。唯有建立完整的自我,生命才具有真實性,社會、國家才會有主體性。

他在華岡求學時,有很多難忘的師友,例如張其昀董事長、創校校長張宗良先生,在他大一時說,讀書人該有理想,對天下、社會的關懷是知識份子的責任,也告訴他們,哲學在現實世界裡似乎沒有太多現實的功能,但哲學家能成為現實世界的眼睛和良心,讓現實世界清明。他也很懷念李杜老師,當時是代系主任,在哲學概論的課程中教導「什麼是哲學帶來的清明?」

還有,教近代西洋哲學史的趙一葦老師,讓他看到西方哲學概念性與社會和文化互動的關係。印順上人、張澄基老師他們在佛學的啟發上,讓他進入一個沒有煩惱的世界。研究所謝幼偉教授帶領讀英國實證主義哲學,比較中西哲學的不同,讓他初次看到中西文化系統上的差異。愛新覺羅毓鋆教授正式引導他進入傳統中國哲學義理之中。

三毛當時是旁聽生,她許多異想天開的觀念常讓他打開心胸去感受這個世界。有一位從台大醫學院來讀哲學系的同學李濟民,他推理的精確、嚴格理性的要求,影響他在思想上一定要求精確。王俊一同學在佛學上的早熟,對人生苦難的認識加深他思想的深度,大學時代忽焉而過,直到進研究所,學校提供充滿知識和理想的學習天地。

 

他用「實在非常美好」來形容自己的現況,回憶大一時剛考入哲學系,陳鼓應老師任班導,第一堂課就強調在現實世界「麵包與真理無法並存」,哲學很難找工作,所以鼓勵大家轉系,老師會盡量幫助大家,然後,還問真的要讀哲學的有幾個,當時只有五個,他還把這五位請到辦公室,說明讀哲學的很多困難,辛學長也藉此思考,要有麵包才能追求真理,不過母親提醒他,要在興趣中找工作,不要扭曲了自我,所以,畢業之後他一路教書到現在。一路不斷的自我探詢、自我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建立,從而產生信心,確實知道傳統中國學術能帶給人生命的智慧,未來如果有機會他願意創辦書院,引導學弟妹成為民間學人。

很幸運的,他始終在最快樂的讀書、藝術展演、教學…中活動,生活中除了歡樂,沒有太多痛苦。他認為命運決定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在許多初、高中和各級大專學校教書都是逐步在完成他的理想。他的終極理想,是讓華人認識到自身文化,把豐富的中國文化普及,讓全世界可以創造更人道的文化。

從小對數字有學習障礙的他,座右銘是:很努力學習「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人百之,我千之;雖愚必明,雖弱必強」;「不患人之不己知,求為可知也。」

回憶學校草創時,一切簡陋,只有一棟大樓,其他尚興建中,大家在鐵皮工寮中上課。十月起風時,風把鐵皮吹得嘎嘎作響,老師講課的聲音都聽不見,他們常圍到老師前面聽課,很多同學都想轉校或重考,董事長和校長勉勵他們,你們這一生能伴隨一個學校的第一系(哲學系),希望你們將來能用思想再造中國,推動人類世界的進步,這是這間學校的特點。學校的整個未來其實在你們身上,希望學校將來能以你們為榮,他以此自我期許,以此勉勵學弟學妹。

 

 

辛意雲教授小擋案:

現職:台北藝術大學退休講師

學統:本校哲學系大學部52年第一屆,全校第一號碩士班59年畢業,大學論文題目:《孔孟德目之比較》。研究所論文題目:《論語「仁」之研究》,最高學歷:文化哲學研究所碩士班,而後隨許多先生讀書,學習中國古典經典,師承國學大師錢穆(四)先生。

經歷:曾任教於建國中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中國美學史、經典導讀等課程。致力於推動傳統國學復興,長期配合社會大學及各單位的國學講座、應邀演講經書、史書、四書之大義、以及老莊思想、美學思想等。長期隨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在香港、大陸各地推廣傳統國學研究。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h5&aid=704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