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找茶的碴兒 (中)
2008/05/02 14:33:46瀏覽651|回應0|推薦15

【前文提要】:散客細數台灣上品“鐵觀音”和“包種茶”的特徵給來訪的年輕朋友作為購買時鑑別良窳的參考。

言談間,敘及散婆當年買茶所鬧的大笑話,沒想出竟然惹得散婆倏地起身,直眉瞪眼的對著我叫囂:「嘿!將我的軍,你就是存心非要出我的醜才順心,是吧?」

現場頓時肅靜。

半晌。Nanako怯生生地起身輕撫散婆後背,柔聲細氣的打圓場。

「婆婆別生氣We believe散爺爺need take time to organize,我們next time再來聽他“討論”...」

散婆噗嗤失笑,心疼地拍拍Nanako肩膀:「沒事!沒事!我跟他鬧著玩咧...好!跩老頭,衝著Nanako這麼乖巧!我現在就坦白供出當年鬧的笑話,你呀!趕緊搖頭晃腦過濾清楚,今天非交卷不可,否則我要你向Nanako認輸。」

原來是Nanako年輕,還無法領會老夫老妻找碴鬥嘴的情趣,居然又被“嚇”著了,而且情急得幾乎是用英語說話。

散婆笑瞇瞇地入座,喝口剛沏的“包種茶”。

「好喝!泡得好!..你們喝茶,我說。」

「這話說起來是四十多,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台灣的民生缺乏,生活方式是發現缺了什麼,就臨時趕出去照需用的量採購,連“豆腐乳”都是一次只買夠一餐吃的一小塊,因為沒人有能力買一整瓶備著隨時吃。」

散婆再喝口熱茶,繼續。

「有一年中秋節,老頭子要邀他那些沒有家眷的同僚到家裡來“慶團圓”,就交給我十塊錢,要我去買二兩好茶葉待客。因為我不懂得鑑別好壞,他就在前一夜拉著我挑燈惡補,又由於那時所有東西的貨色經常不齊備,於是這種茶的好壞如何分辨,那種茶的品級又該如何分野,攪得我暈頭轉向,一團亂。結果,第二天進了茶莊,只有“龍井茶」。我快速回憶思索,銅牙鐵齒地堅決指定要買那形狀疏鬆,試泡出來的湯色暗黃的那種品級。茶莊老闆聽我說要買十塊錢,馬上滿臉堆笑,又鞠躬又哈腰,還恭送我到登上了公共汽車。我一回到家,也馬上喜不自勝的跟老頭子說:全虧你昨晚教得好,人家以為我是真行家,十塊錢給了一斤茶葉。」

散婆說完,抿著嘴咯咯輕笑。

「哇!行家真好。有大優待耶。Nanako,我們一定要認真學。」小伙子羨慕地說。

「千萬別跟我學!我把好壞的標準給弄反了。哈哈~~~」散婆終於忍不住朗爽大笑。

「任何茶葉的第二泡都是精華,別擱涼了可惜。」我替大家斟茶。

「別繼續像抽了瘋式的傻笑了。小心嗆到氣管出亂子。」我提醒一邊端起茶杯要喝,但還抑制不住笑的散婆。

「你過濾好了沒有?」散婆抹掉溢在嘴角的茶水,竟然還沒忘記出給我的難題。

「敢不過濾好嗎?妳去把蛋糕拿來大家一起享受享受。我這就說給他們參考。」

散婆喜孜孜地跑去廚房,一路上還在咯咯地笑。

「關於鑑別茶的要領,要從四個步驟進行。」

「請等一下!散爺爺,我要作筆記。」小伙子示意Nanako從隨身的大包包裡拿出紙筆。

我開始提綱挈領的說明:「不論是什麼樣形狀或顏色,或湯色的茶,首先都是從外形作辨別,上品的茶條必定完整,葉身搓揉緊結;再是從色澤辨別,乾茶的表面要色澤鮮明晶瑩,泛有光澤;第三個步驟是用嗅覺辨別,取一撮乾茶葉放在掌心,用口對它呵口氣,如果散發出來的香氣越濃、越久、品質就越好。但是要注意,如果發出的是青草味,不是茶葉的“真”香,更是下品。關於這點,你們等一下要多聞聞散爺爺的茶葉,仔細記住“真”香的味道。」

「香片茶裡有花,也是要鑑定“真”香嗎?」小伙子問。

「不是!」我搖搖頭,解釋。

「好的香片茶的茶條也要求緊密,有光澤,但在香氣的鑑別上,不是講求“真”香,而是必須是濃甜的茉莉花香味。散發其它花味的,至少不正統。」

「蛋糕來了!蛋糕來了!」散婆端著托盤出現,Nanako迎上去幫忙分派。

「嗯!這抹茶的滋味真細膩!」我才吃了一口就忍不住誇讚。

「這是Nanako專程到日本人開的蛋糕店買來的。」小伙子回應。

「他給你們說到那兒了?不會又是囉里囉嗦的吧?」散婆問。

「不囉里囉嗦,連我都聽得懂。現在只“欠”我們最後的一“條”討論“茶道”方法。」聽得我渾身疙疙瘩瘩,真恨不得立刻改變話題,教Nanako國語文法。

「聽得懂就好!不過他有沒有瞎打混,避重就輕呀?老頭兒!繼續說,讓我也來聽聽!」

散婆坐定。我繼續。

「最後一個步驟是從茶湯辨別...」

「誒!不是叫你要簡單扼要嗎?這茶湯有的碧綠,有的金黃,還有橙紅,琥珀色,太複雜了...Nanako呀!妳怎麼護著他,說聽得懂呢?」

「妳才坐下就胡亂插話!我現在要說的“茶湯”,不談顏色,只說質感,也不形容滋味,只描繪感覺。還不夠簡單扼要嗎?」

「瞧你說的這麼玄,好!我閉嘴,聽你謅。」散婆說完,自己塞塊蛋糕入口摀嘴。

「不論是什麼顏色的茶湯,質感清亮的,是上品的指標,渾暗的,必是下品貨。再進一步,從品嚐來鑑別好壞,方法是儘量沏濃,先趁熱啜一小口,含住,讓舌尖、舌根徐徐感受茶味,要只苦不澀,然後,等杯中所剩茶湯涼透了,再啜一小口,依舊含住,讓舌尖、舌根充分感受茶味,若仍然只苦不澀,就可以列入購買考慮中。」

「我懂了!不澀就是好茶。」小伙子興奮的擲下筆,閤上筆記本。

「別忙!還沒告訴你們“喉韻”的層次咧。」我好整以暇的用手勢示意他掀開筆記本。

── 待   續 ──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gene8&aid=183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