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第九菜系〜國難菜
2010/10/14 05:47:39瀏覽1032|回應5|推薦51

 

人啊,隨著歲月增長,感受情緒的反應就越來越淡薄,唯獨,難捨虛榮的臉皮反而會越老越厚。

日前,已屆望百之齡的散客,因為網友意樵女史一句「散爺~打滷麵、酸辣麵,還有四川的椒麻酸辣麵與酸辣湯是您顛沛流離的文化資產,不留下紀錄很可惜

」,就把咱的虛榮心給昇華上了天,硬是輾轉反側三個通宵,瞎編出一萬種非謅不可,否則死不暝目的歪理。

自白表過,且請既已誤入「有無居」的看倌們,一定要耐住性子協助咱充分滿足一回虛榮心。感恩!感恩!

說起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程度,依咱畢生顛沛流離見聞,因為有「山中走獸雲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的包羅萬象選材,和「色、香、味、意、形」五品兼備的挑逗食慾特色,所以能一直穩持寰宇飲食界牛耳地位。此外,中華八大菜系的各擅專精風味,也讓全世界所有民族都只能望塵興嘆。

但是,散客認為中華飲食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不是尊古泥形的八大菜系,而是台灣眷村因陋就簡所創作出來的第九大菜系,「國難菜」。

話說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內戰失利,150多萬各省籍的陸海空軍三軍、憲兵、公教人員與眷屬被迫隨國民政府撤遷台灣,聚居於「眷村」。又由於當時物資緊峭,缺乏足以料理出魯菜香嫩、味醇;川菜七滋八味;粵菜清、鮮、嫩、滑、爽、香;閩菜清鮮、甜、香;蘇菜平和,酥嫩;浙菜鮮滑、脆爽;湘菜酸辣精細入微;徽菜鹹而鮮香的風味壁壘分明食材,八大菜系不得不走向混合,卻反而衍生出許多與原鄉名實不符的國難美食。其中,現在名聞遐邇的台灣打滷麵、酸辣麵,和酸辣湯就堪為代表。

打鹵麵原是大陸北方,尤其北京、天津、山西北部地區普見的麵食,獨特滋味緣於有「口蘑」熬的湯,和用蕎麥、玉米等粗糧製的手擀麵條。

至於「鹵」,分“氽兒鹵”(“清鹵”)及“勾芡鹵”(“混鹵”)兩種。

“氽兒鹵”就是用切成丁的雞,或白肉,或羊肉;口蘑、香菇、乾蝦米、攤雞蛋、鮮筍等所熬出來的醇湯。習慣上,多會在食前再灑些新磨的白胡椒粉,及生鮮香菜,增添鮮中帶點兒辣的風味。

“勾芡鹵”是稠乎乎的,麵吃完後碗底的油會凝而不瀉。它的基礎做料跟氽子鹵一致,只是多了木耳和黃花(金針菜),以及雞蛋是最後才打勻甩進鹵中。若再上火腿、雞片、海參,就成為高檔次的「三鮮鹵」啦。

此外,按傳統,吃“氽兒鹵”,用細條麵(土話“一窩絲”);吃“勾芡鹵”則用粗條麵(土話“簾子扁”)。

而源自眷村創作的台灣打鹵麵都是勾芡的“混鹵”,選材也各行其是地運用紅蘿蔔、豆腐干、慈菇...等料理,而且慣用葱、蒜、薑提味。麵條也不拘一格,寬、細隨意,甚至始創出「刀削『大』滷麵」。

關於酸辣麵和酸辣湯...

酸辣麵是雲南昭通地方最著名的風味麵食,主要材料是雞蛋細麵條,調味料大致是用甜醬油、醋、黑芥末、紅辣椒油、熟豬油、胡椒粉、鹽、蔥花,及少許骨頭高湯調成鹵汁,澆在熱騰騰的雞蛋麵上後再撒上炒香的芝麻粒及酸菜末,拌勻了吃。酸中帶辣的勁道能激出滿頭汗。

酸辣湯則是四川的傳統食品。主要材料有肉絲、蛋花、木耳、豆腐、豬血、冬筍、冬菇等,調味料則是以花椒油、黑醋、胡椒粉、乾辣椒末、蔥花、芝麻油為主。「勾芡」的原料是玉米粉。入口濃鮮,尤其沾在齒頰上的麻中帶辣滋味,會久留不散。

台灣眷村變通出來的酸辣湯則用材廣泛,在豬血、木耳、香菇、豆腐等正統主料之外,依隨台灣蔬菜產季添加青竹筍、紅蘿蔔、高麗菜、洋芹、洋蔥 、蕃茄...,

調味材料也在花椒、辣椒、蔥花之外,增用紅蔥酥、蒜、薑。同時,在任何麵條(包括台式油麵)上淋上這種勾了芡的酸辣湯,就稱之是「酸辣麵」了。

藥王孫思邈說:「救急之道在於藥,安身之本在於食」。台灣眷村中來自四面八方的好漢們,為了「安身」而融通出來的新種打鹵麵、酸辣麵、酸辣湯,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南北一家親」菜肴,雖然風味與原鄉傳統迥然不同,卻都是因為國難才有緣共同研發出來的傲世美食,實足以用「中華第九菜系〜國難菜」名稱忝入中華飲食文化中,永久流傳。

各位看倌,咱終於謅完了!

請再耐著性子賜個回應,至少賞個推荐。

行嗎?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gene8&aid=4497932

 回應文章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10/16 12:19

老爷子还记得那个玉楼东湘菜里的“酸”是来源于那道菜么?

如果有菜名那就好了。

肯定不会是剁椒鱼头啦,哈哈.........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逍遙散客(yugene8) 於 2010-10-16 13:20 回覆:

老糊塗啦!實在不復記憶了,請寬宥。

嘻~~~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爷子的描述真是好!
2010/10/16 12:16

老爷子的描述真是好!

玉楼东是湘菜的传统名店。只是现在的玉楼东虽然店面华丽了,规模大很多,但是就菜色与口味来说“泯于众人矣”!

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

老爷子谈到湘菜里的“酸”,这也是我这个后生所不知道的。对于湘菜“酸”这一特点我也才知道它有这样独特的地方。如果不是老爷子说,我们很多人是不会知道的。

现在湘菜的“酸”多半来源于坛子菜与淹菜的口味。比如梅菜蒸扣肉就是典型。这样的酸,不会是老爷子描述的那样的醇厚感觉。

我期望老爷子在合适的时候,写篇文章把老爷子吃过的菜系与名菜描述一下。就像老爷子回应偶的留言一样。

对于保存菜系文化而言,最难的是现在没有人知道传统的口味是什么感觉。这让后人想恢复或者研发烹饪技法失去了标准。没有人敢说:“就是这个味!”

大厨的手与老食客的舌头都是无价之宝!

如果有老食客的舌头,大厨是可以磨砺出来的。老爷子是吃过真正湘菜味道的,这是难得的经验。我们现在要去判断一个湘菜的经典款是否还保留了它的传统,最大的困难不是金钱而缺少“吃过的人”。

老爷子如果能够留下一些文字,会是将来有价值的文化资源的。

像老爷子谈到的“口蘑泡肚汤”,偶就会去玉楼东看看还有没有,是个什么感觉。哈哈哈..........

有机会,我会把老爷子对于玉楼东的回忆复印下来给玉楼东,让他们知道知道他们的前辈做出的菜色是什么口味!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逍遙散客(yugene8) 於 2010-10-16 13:15 回覆:

雖然事隔數十年,經您這麼一點撥,湘菜的“酸”味感受,還真是與道地的四川「泡菜」的齒頰餘韻近似。

咱揣測,湘菜的“妙酸”應是源於湖南罎子菜與淹菜的滷,至於滋味今昔迥異,或許是連傳統正宗淹菜的竅門也遺漏不全,以至精華難再。

依稀印象,當年所吃過的湘菜都寓有“酸”,只是各色菜餚的濃度不同(恰如各式菜餚的“鹹”度必須有別),至於菜名細節就實在不復記憶了,請寬宥。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讲到吃就流口水
2010/10/15 14:53

期望有时间来台湾大吃一个月。哈哈哈............

中华菜系很多已经很难保全完整了。

比如湘菜很多经典现在已经不好做了:食材难得,技艺难精!

真是遗憾啊!

老爷子一生天南海北,不知道吃过什么名菜,有什么念念不忘的典故吗?不妨说来给偶们后生念想念想啊!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逍遙散客(yugene8) 於 2010-10-16 05:40 回覆:

 

對日抗戰前,曾在長沙的“玉樓東”享用過幾回用正宗的溜、煨、烤、蒸技法烹理,調攝精細入微的各式傳統湘菜。其中,咱最喜好的是兼具軟、嫩、脆、香,濃鮮又清醇爽口的「口蘑湯泡肚」;最好奇的是湘菜中的那股比鎮江醋更爲醇厚柔和的「酸」的調味玄機。

後來不論是在台灣的湘菜館,或大陸開放後的長沙名店,乃至標榜專營湖南風味菜餚而聲名大噪的北京「馬×餐廳」,都再也沒重拾過當年那道地的味感,尤其是寓於辣中的那股「妙」酸。

自古講究突出主味內涵,精於彰顯原汁原味技法,而榮列八大菜系中的湘菜,如今竟然變得只善「熏臘」,只會用「豆豉」、「剁椒」提味,實在是中華美食文化的莫大憾事呀。


意樵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試試手勁
2010/10/14 20:03

怎把我擺在開端上頭??   ˇˇ" .....把您給拽出來寫文....有勞了~

沒辦法.沒事逛UDN網家.看到有人把酸辣湯麵當成打滷麵來論.這對我個人來說實在無法接受.分屬不同省份不同菜系...

打滷麵是北方麵系.酸辣湯麵是四川麵系....再怎麼混也是各事其位.

眷村.我可是從小到大都在裡面廝混.而後隨著老豆回香港...也都是和美味脫離不了"關海"!!或許是軍官村.物資來源總是好許多.

同齡同學朋友裡.湘.魯.蜀川.江浙.蘇杭.贛.京.粵..都有.怪姓也很多..小學畢業時.多了個閩...

小學時期最喜歡往教會裡.蘇杭的師母家鑽.好多好多的小麵點.和蘇式茶點.小小的心靈早已被蘇杭點心霸占.

老廣不善麵食.偏偏我愛玩麵.就這樣一頭掉進麵缸裡.....

以至於看到網路上有人把酸辣湯麵歸類在打滷麵裡.實難接受.這顛覆了我從小到大對麵食的認知.而後又找了幾個眷村的朋友陸陸續續問出一些麵系上的身家歸屬....

我可以確信我沒搞擰.而是有人發出錯誤的訊息和知識....

夜深人靜實在沒辦法.為了"以正視聽"只好往您老人家這邊跑....為的就是不讓錯誤的知識和訊息繼續散播下去.

而您這顛沛流離的文化資產現在不顯露.更待何時!!

我來玩麵...玩湯....

是否我的手能傳達出你的意境.我想試試!


逍遙散客(yugene8) 於 2010-10-15 05:01 回覆:

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從四大菜系衍化到八大佳餚,就已經有許多名目難能明確界定根源了,尤其台灣眷村把南北東西八大菜餚食譜交匯出來的「新品種」,始創之後還與時更迭過何止千百回的這些「名目」相同,「外觀」相似,但用材各異,風味相左的「國難菜」,更是沒法追本溯源。

關於您所說的「酸辣湯麵」,就咱的顛沛見聞所及,實與遍佈台灣的「川味牛肉麵」一樣,都是台灣眷村首創的「新品種」麵食,只能歸屬於咱所謂的「國難菜系」。(請參閱舊文台灣奇蹟~「川味」牛肉麵

至於「歸類」,北方人慣稱由鮮材熬煮,勾芡調和的黏稠濃湯為「鹵」;南方則稱之為「羹」。「酸辣湯麵」源自台灣眷村,何妨歸為「羹」麵,以釋爭議?

《漢書》:「民以食為天」。國難時,有得吃就是天大幸福。

孔子:「食不厭精,燴不厭細」。太平時,享遍美味才不負人生。

畢生迭經國難的咱,殷盼成長於太平歲月的您---

靜心玩麵.,盡情玩湯.,早日鑽研出既兼備傳統八大佳餚意境,又超越近幾十年來所有國難菜創意的絕佳美味麵食。

挪點時間認真玩一玩。好嗎?

.


中州楚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还以为会有照片。。。
2010/10/14 10:18
配合讲解烹调过程呢
逍遙散客(yugene8) 於 2010-10-14 10:41 回覆:

萬分抱歉!咱一輩子嘴饞,愛吃好問,卻從無緣學習烹理之道。

讓您失望,仍賜留言,感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