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追本溯源話醋香
2008/02/28 17:28:39瀏覽1572|回應3|推薦20

大凡中國人一提到醋,就會連想到山西,因為山西省由於地形、氣候、水質以及原料等先天的優異條件,一直是全中國最適合釀造好醋的省份;而山西人一說起醋,就格外精神抖擻,因為山西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了醋坊,當時還把管理釀醋行業的官叫做「醯人」,而「醯」這個字,就是依著山西的「西」字發音。而散客雖然不是山西人,但是一聽到人說「釀醋」,就忍不住要繞兩句舌,因為年輕時曾經駐紮過好些生產名醋的地方。不過,散客得先坦承,這輩子好吃、好喝、好看、好問,可就是不好學,所以所言俱只是早年日記中的見聞片斷,釀不釀得出醋,恕不作準。

醋,又稱酢、醯、苦酒、米醋。春秋戰國時期《周禮》記載“醯入主醯”,“醯”是指醋和其他各種酸味品,由此推算,醋在中國應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

釀醋的原料相當多元,有高粱、糯米、小麥、小米、紅糟、玉米等只要經過蒸、酵、淋、曬等澱粉或酒精發酵釀造及陳放的過程,這些穀物都可以變成醋。中國傳統的釀醋原料,長江以南以糯米和糙米為主,長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為主。台灣由於盛產米糧,因此大部分的醋都用糯米釀製,糯米製成的醋嚐起來香氣圓潤,也較不刺鼻,但入口後對喉間刺激較大。又由於依照傳統的天然發酵製醋,手續繁雜,而且耗時,所以現在大多採用人工催熟的方式製醋,而且在釀造過程中加上麥芽等添加物,讓醋的顏色更加深沈,並調製其他配料一同入味。

以前戰亂連年,民生艱困,民間釀醋,是用小麥和麥麩作原料,步驟是先將麥子煮熟,麩子炒熟,趁熱攪拌均勻,摻上醋,埋在屋內地下,用蔴袋蓋嚴,發酵七天左右,當聞到醇香味時,將其攤開,晾涼以後,裝在陶製的大缸裡,然後加上適量的水,放在陽光下曬。曬到醋料變成紅紫色,把上面的一層黑皮揭去,把醋料裝在濾罐裡,罐底墊上穀葉或其他草葉起過濾作用,在醋料中加清水,濾出呈紫紅色的液體即為醋。

中國素有“四大名醋”,分別是山西老陳醋、江蘇鎮江香醋、永春老醋和四川保寧醋。此外,福建永春老醋、四川保寧麩醋、遼寧喀左陳醋等,也都是品質上乘的佳釀好醋。

自來山西省最有名的醋坊是「美和居」,所生產的老陳醋不僅色澤黑紫,而且口感清香濃鬱、綿酸醇厚,入喉後可以感受到醋的鮮甜層次,餘味十足。當年美和居的老師傅告訴散客,他們是在傳統的蒸、酵、淋、曬等標準「釀醋」過程之外,增加了「燻」的手續,而且燻製後的醋,還必須陳放一年以上才面市。

老陳醋是以高粱、大麥、豌豆作原料,釀製手法複雜,依過程有五個步驟: 

一、蒸: 先把高粱磨細,接著在熱水裡浸泡一天,然後移至大鍋裡蒸,再與以豌豆及大麥為主的大麥一同入缸,加蓋,隨後放進密閉、潮濕、悶熱(約2830)的環境中進行半個月的發酵。發酵過程中,在缸裡的高粱末不斷冒泡膨脹、散發出特殊香氣。這個步驟稱為「酒精發酵」。

二、醋酸發酵:將完成「酒精發酵」的高粱末瀝乾,移至另一個大陶缸中,再混入麩皮與穀糠。在醋酸發酵的十天期間,師傅必須不時以戴了黃銅指套(避免手指受損)的手指伸入高粱末中,替高粱翻身,並感受缸中溫度(39左右)。

三、燻: 燻是製作老陳醋最重要的關鍵步驟,必須以碳火做火引,醋坊作業是十二口鍋兩兩相對,每列六鍋一字排開,越接近風口的火越旺,經過醋酸發酵了十天的高粱末被移至此處後,開始為期六天六夜六次翻身的燻製期。師傅除了每天需要替鍋內的高粱末翻身外,還需每天更動鍋的位置,將前一鍋往後一鍋挪去,讓每個鍋都有機會接近風口。連續六天挪動鍋子後,原料顏色也由一開始的黃色逐漸加深,最後燻成噴香的黑褐色,老陳醋「原料」的製作過程才算完工。

四、淋: 將「原料」倒入大缸中,以滾水持續沸騰煮十二個小時,再從缸底將色澤亮眼的初釀醋引流出來到另一口全新的缸中,這個步驟稱為「淋」。整個釀造醋的過程費時約一個半月。新釀出來的醋雖可直接食用,但不醇厚,因此還需陳放一年以上,以增加沈穩的口感。

五、曝曬:就是陳放。酒的陳放是裝罈、密封、窖存,但是醋的陳放卻必須要大缸開口,露天存放,讓裡面的水分自然揮發,冬天要將缸面上結冰的水份撈起,夏天就讓高溫將水份蒸發,如此經過一年的曝曬與陳放,十斤醋只剩下不到三斤。(經過陳放五年以上的醋,是極品,但是不適合當料理用途,而是讓人們日常飲用的保健品。這種醋的口感深沈,剛入喉覺得嗆喉,但後韻無窮)。

現代社會一切求快,以乙醇為原料,加醋酸菌(例如以低度白酒或食用酒精加水沖淡為原料),只需二天即得酒醋;或以食用冰醋酸加水配製成白醋,再加調味料、香料、色素等物,就能成為兼具色香味的食醋,大陸甚至還充斥許多「黑心」的名牌化學醋,對老饕而言,不但食之「乏味」,而且傷身。不過據散客所知,台中有個擁有百年歷史的「醋王之家」,另外臺北新莊有個「高記五印醋」所出品的仍是依循古法的「釀造醋」。五印醋以糯米、小麥草為主要原料,經過蒸、酵、淋、曬等四個釀造發酵過程後,陳放在百年前連同高記主人渡海來台、上寬下窄的薄壁唐山陶內,任其自然變化而成的傳統手工醋,台灣許多著名的小吃,例如台南度小月擔仔麵、鹿港王罔麵線糊,用的都是五印醋,值得各位嗜醋看倌參考。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gene8&aid=1652958

 回應文章

逍遙散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大麥麯」
2008/03/04 18:18

關於「大麥麯」,又稱「大麯」。是以大麥和豌豆等為主要原料,經磨碎後,在一定的溫度、空氣濕度和水分含量情況下,自然滋生出黴菌的玩意兒,其實就是釀造「白酒」的【酒麴】。由於製作程序十分繁複,建議有志釀醋的網友去買現成的(能購得呈鬆散狀態的「散麴」比較好用)。
此外:
1. 釀醋的「酒精發酵」階段,在拌勻了高粱末裝缸時,要搭窩成“V”型,並在缸外加圍蔴袋或棉被保溫,再用能透氣,又足能防止污染的厚草墊作蓋封缸。釀室內的溫度需保持在28℃-30℃。(不能低於25℃)
2. 正常發酵會有一股淡而清香的微酸酒味,若是酸臭味,就是發壞了。
3. 從磨高粱到發酵的過程,都千萬不能沾到油和鹽。
4. 「醋酸發酵」階段時,混入麩皮與穀糠要分十次逐層處理,也就是說,每天一 次,每次皆添加適量殼糠,並加入適量溫水。
5. 當發酵出來的酒液開始變酸時,加入清水 4 ~ 4.5倍,使酒液中的酒精濃度降低,以利其中醋酸菌繁殖生長,自然醋化。


逍遙散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補遺
2008/03/03 05:41
本文一經張貼,散客立刻被禁酒三天!因為散婆發話了:
1. 罰我言不及義。她說:豌豆會帶動大麥發酸,成為「大麥麴」,讓蒸熟的原料自然發酵。
2. 罰我沒請教她,把她看過的「人工催熟法」一併報告給大家。她說:把蒸熟的原料燜放15-20分鐘後,攤開晾至40度C左右時,拌入酒醩(或低度白酒),及酵母液,快速翻拌均勻,趁熱入缸,很快就OK了。
3. 怪罪散客沒公佈她的用醋「妙」方。她的怪招如下:
◎ 使肉柔軟:從冰箱取出待退冰的肉,先沾上一點醋,約經一小時後洗淨烹煮,不但能使肉質柔嫩可口,而且容易爛熟。  
  ◎ 軟化魚骨:散婆每回煮「蔥烤鯽魚」時,都添加少許醋,能將魚骨小刺煮得酥軟可口。
  ◎ 剝魚皮:將生魚置於醋中,很快就能將魚皮自肉身上剝離。
◎ 方便剝蛋殼:煮蛋時,在水中加些醋,煮好後容易剝殼。
  ◎ 煎蛋皮:蛋加點醋一起打,能使蛋煎得又薄又有彈性(煎蛋皮宜用小火)。
  ◎ 不粘鍋:煎魚前在鍋裡抹點醋,煎魚就不會粘鍋。
  ◎ 快煮海帶:煮海帶時加些醋,容易煮透而且提鮮。
  ◎ 去 味:切洗蔥或洋蔥後,在手上沾一點醋即可洗去刺鼻的味道。
  ◎ 消 腫:不慎撞傷淤腫,用醋擦拭可以消腫。
  ◎ 治失眠:睡前飲一杯加一湯匙醋的冷開水,可以幫助安睡。
  ◎ 治頭痛、頭暈:以浸醋的熱毛巾覆於額頭,可治頭痛、頭暈。  
  ◎ 治香港腳:初患者,每天將患部浸泡於少許醋與四十度熱水的混合液中約十五分鐘,持續二周即見療效。  
  ◎ 擦亮皮鞋:擦皮鞋時,在鞋油中加一兩滴醋,光可鑑人。
  ◎ 擦亮銅銀器:沾醋擦拭,可保長久光亮。
  ◎ 擦亮玻璃器皿:用醋一大匙、氨水(即阿摩尼亞)兩小匙、清水半盆的混合液擦拭玻璃器皿,能擦得特別光亮。  
  ◎ 去油漆污漬:蝸居每次新刷油漆後,都會在地面發現油漆汙點,她總是用沾了熱醋的酸毛巾擦拭。
本回應內容全屬咱家散婆的閱歷及鄉巴佬土法,若有不實,請寬諒,一笑置之。倒是散客極端懷念北京的「糖蒜」和翠綠的「臘八蒜」,旅美三十年來,散婆自作聰明,胡整瞎醃,所製不是生辣,就是爛趴如嚼泥,還非要求說「好吃」,實在打擊老漢的尊嚴,故此懇請知道醃製秘方的仁人君子賞賜細節,讓散客能依循成事,滅滅老太婆的威風。拜託!拜託!感恩!感恩!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Reed 愛喝水果醋
2008/03/01 01:46
這次到埔里,買了蜂蜜醋,千里迢迢帶回來,還未開封!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逍遙散客(yugene8) 於 2008-03-03 05:49 回覆:

蘋果醋含豐富礦物質鉀,對高血壓有效,另外亦可使用葡萄、梨、桃、柿、棗、番茄等釀製風味各異的果汁醋,也可用蜂蜜及糖蜜為原料。它們都只需經乙醇發酵和醋酸發酵兩個生化階段。

謝謝您的到訪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