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月初七,剪彩戴勝
2008/02/13 12:39:08瀏覽1064|回應1|推薦17

乒乒乓乓,嘻嘻哈哈,小孫兒們嘰嘰喳喳的喧嚷聲,和散婆咯咯的笑聲硬把散客從好夢中鬧睜開眼。

咦!怎麼床架上和門屏上貼滿了各色各樣的剪紙小人?趕緊衝到廳堂,哇!小孫兒們和散婆的頭髮上居然也都掛著剪紙小人,隨著他們嘻笑的身軀在晃動著,他們是在施什麼法嗎!?

當然不是!原來今天正月初七,是「人日」嘛。

中國道家說:「天地先生雞、次狗、次豬、次羊、次牛、次馬、始生人」,以人為尊。因而正月初七,成為「人日」。

「人日」也叫「人七」或「人慶」。唐朝的時候叫「人勝節」。明.楊慎<藝苑雌黃>中說:「古人七日貼人於帳,重人也」。

依民俗,人日最主要的節俗是做「人勝」,貼在屏風床帳,祈求人口平安;戴在鬢髮,以祈禱避邪;同時要吃七草羹。這種風俗鼎盛於兩漢魏晉時,<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

「勝」是婦女的一種首飾,取意「優美」、「優勝」。<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蓬髮戴勝」,表示西王母就是戴這種首飾。「勝」的造型有許多款,如人勝、方勝、寶勝、花(華)勝、春勝等。人日主要用人勝和花(華)勝。人勝一般剪刻成人的形象,婦女戴在鬢邊;花(華)勝一般以花鳥為題材,形狀近似現代的花鳥結。

<後漢書.輿服志>載:「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簪以玳瑁...端為華勝,上為鳳凰爵,以翡翠為毛羽」,証明人日剪裁人勝、華勝插鬢或饋贈之俗在漢代已見端倪;到南北朝時有了明確的文字記載,和解說:「剪彩人者,人人新年,形容改從新也。華勝,起于晉代,見賈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圖金勝之形,又取西王母戴勝也』」。

歷史上有許多針對「人日」的詩詞作品,例如李商隱<人日即事>詩中「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就道出了人勝的淵源;同是唐代的徐延壽<人日剪彩>詩:「閨婦持刀坐,自憐裁剪新;葉催情綴色,花寄手成春;貼燕留妝戶,粘雞待餉人;擎來問夫婿,何處不如真?」,韻致生動,寫盡了華夏婦女傳承民俗文化的巧手慧心趣味。

<荊楚歲時記>裡所說的「人日」七草羹是指用芹菜、薺菜、菠菜、青蔥、茴香、香堇、大蒜等七種青蔬共煮的羹湯。這個「人日」飲用七草羹的習俗傳到日本後,直到今天仍然被視為一項重要的儀典,只是內容除芹菜、薺菜延用之外,其他換為五行、田丰子、佛手、須須禾、蕙巴。日本煮七草羹的儀式十分隆重,前一天晚上就得把所有的菜洗淨備妥,初七早上六時開始煮,主持者還要一邊煮一邊唱祈福的歌謠。

台灣地區將初七稱為七元,沒有吃七草羹的習俗,以吃素麵線,供奉生果及點七支蠟燭祈福。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gene8&aid=1612593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新年禮物
2008/02/13 13:32

散客兄您新年好啊!  已經開學二天了真快!

僅以一瓶陳高相贈   敬請笑納

逍遙散客(yugene8) 於 2008-02-14 05:29 回覆:

好久不見,一來就送這樣一瓶好酒.

多謝多謝,也祝你新年萬事如意,希望之後能常在有無居見到你.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