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恣意人生 - 耆老話酒香(五)
2007/11/30 18:54:24瀏覽1433|回應1|推薦15

哇!『陳高』怎麼這麼辣呀?小伙子還在吐著舌頭,猛呼氣。

「不是『陳高』辣,是你不懂得喝的技巧!」老朱擺起門道來了。

「喝酒還有技巧啊?」

「當然囉,只有知道技巧的人,才能夠喝出高粱酒的美味的」。

小伙子看著老朱詭譎的笑臉,轉向老賈求證。

「賈爺爺,喝酒真的有技巧嗎?」。

「算不算技巧不敢說,但是喝高粱酒確實有很多種方法。直接喝,可以由舌尖到喉頭,充分體驗高粱酒特香、特純、特甘、特冽的原味,享受到它清香恣意散發的豪情;其他還有專門適合夏天和冬天飲用高粱酒的方法。在夏天,把具有不結凍特質的高粱酒,放在冰箱冰凍,可以減少酒精的刺激感和嗆味,會比較順喉,酒香也會更清冽。冬天的時候,由於高粱酒經過加溫,酒中的乙醛、甲醇等辛辣口味的成分被揮發掉了一些,所以口味就變得柔順,香氣反而更濃郁,喝起來暖呼呼的,感覺通體舒泰」。

「還有其他更好喝的方法嗎?」。

「像你這種特別害怕高酒精濃度的年輕人,也可以添加其他的東西來減緩高粱酒的嗆味,一般來說加冰塊、加礦泉水,是最簡單的方法,最佳黃金比例是11,加入礦泉水或冰水後,會看到酒變混濁,那就是酒精濃度降低了的現象。另外,你也可以添加果汁、香檳、蜂蜜、乳酸飲料或者烏梅酒,製作成簡單的雞尾酒,也是可以降低酒精濃度的好方法」。

老賈不愧是<高粱通>,解說的頭頭是道。

「沒想到喝高粱酒也有這麼多學問;不輸喝紹興酒要注重“過酒胚”咧」。

「其實呀,在咱們中國,各個地方都有各自喝酒的習慣,除了所偏好的酒之外,配酒的菜也是各有特色」。我進一步告訴小伙子,中華民族的酒文化也是「地大類繁」。

老朱插話:「散老說的對,我們中國的酒類品種依地域各有不同,又因為各地習俗不同,對下酒菜的選擇也就各有千秋了」。

「你們原先不是說只需要一碟兩碟過酒胚,怎麼現在又說要吃菜了呢?」。小伙子又被攪迷糊了。

「哎,你真是個傻小子,吃正餐的時候喝酒,當然要有多幾樣下酒的菜呀。像我們滬上人家多是喝老酒,就是黃酒,其實也就是紹興酒;燻魚、糖醋小排、醩雞,還有素火腿、素鴨等,是常見的下酒菜;鮮蛤、醩蚶、醉蟹、螺螄、大螃蟹,就是最得意的下酒菜了」。

老朱嚥口口水,繼續說:「我們家鄉的螃蟹滋味鮮美極了,可是性寒,單獨吃會肚子痛,而黃酒性溫,又可以殺菌、去腥,兩樣搭配著吃,溫寒相抵,可以平衡身體健康,又滋味香美,啊!想到就流口水呀(又嚥口口水)。還有,蟹、螺螄這些甲殼類生物,含有豐富的耐消化的高蛋白,在胃裡面滯留時間長,可以緩和酒精對胃腸的刺激,避免醉酒。所以紹興人說,“陳年花雕大閘蟹,滋滋咪咪到半夜”。小伙子,這是絕配,我下次回家鄉,帶你去享受!」。老朱口沫橫飛的述說。

袁枚在《隨園食單》裏有一篇“戒縱酒”,他說:“所謂惟酒是務,焉知其味,前治味之道掃地矣。”意思是說,別只顧一味喝酒,忽略了精心烹製的美味。這位袁枚是個才子,他主張邊品嘗美味邊喝酒,或先嘗過菜品再放開量喝」。我補充。

「對!要品酒也要懂得品菜。所謂“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一定要斟過了三遍酒,每樣好菜都嚐過才愜意!」。老朱反復強調。

老譚:「我們京城的“老北京”喝二鍋頭,必須是56度的,豬耳朵、花生米、蔥芯拌豆腐絲,各一盤就齊了,那是大眾最愛的下酒小品」。當然,北京不少知名店鋪的各類滷、燻、醬貨也很受酒客歡迎」。

「那是你們北方地方窮,花生米、蔥芯拌豆腐絲,燻醬貨色,哪能算是精品啊!」。老朱又犯愛抬槓的毛病了。

「你這話說得太損!」。老賈插嘴:「知道天津百姓最愛白乾,度數越高越帶勁。中華老字號大小天寶樓的醬肉、醬肘子、粉腸、小肚兒、大臘腸、燒雞、乳鴿;月盛齋的醬牛肉、腱子肉、牛蹄筋,冠生園的雞腿、雞翅、雞爪、雞脖和鹵豆腐乾……每一樣都是高格調的精品。至於來一包醬雜樣、大果仁、芽烏豆、炸素丸子,只要搭配的得當,也是盡下白酒的好搭檔。總之,覺得配小樣兒並不代表窮喝,像″老北京″的豬耳朵幾樣小菜,就是從長期選擇的實踐中優選出來的最適合下酒的美味。

「我在江浙一帶打過日本鬼子,南京人除了紹興酒,也喜歡喝白乾,而且鹽水鴨、鹽水鴨肫、燻魚、炸臭豆腐乾這些地方特產,就都是必備的下酒菜。喝酒嘛,開心第一,不需要有什麼窮富的問題」。老鄭也來聲援,圍剿老朱。

「也對啦,蘇杭、無錫喝紹興黃酒,多數是配一般的糖醋排骨、肴肉、醉雞、醬鴨、油燜蝦、醃筍乾、黃泥螺。有名的陸稿薦、采芝齋、稻香村等百年字號也是以滷醬製品為主。甚至連紹興的咸亨酒店,到今天,茴香豆、毛豆、鹽水花生、青魚乾、醉雞、臭豆腐仍然是它的招牌酒菜。我自己打嘴巴。」。老朱降服了,作勢自己掌嘴。

「慢點!」。老似乎還饒不過老朱:「我還知道吃得更寒傖的,天津愛酒的人,都在家裏動手做涼拌菜下酒。像拌粉皮、拌菜心、拌黃瓜、拌菠菜、拌番茄、拌豆角、拌蘿蔔、拌豆腐、拌豆腐絲、拌蜇頭蜇皮、拌麻蛤、拌肚絲、拌腰花、拌白肉……」。

「行了!你們就放過老朱吧。再下去,單啃大頭菜,抓根辣椒什麼的,全都出籠了」。我打圓場,同時瞅著小伙子說:「小伙子,陶淵明說:“令君常醉於酒足矣!”,真正懂得美食的人,喝酒喝的是菜,因為懂得美食美酒的人,大多是先決定要吃什麽菜,再選擇飲那類酒,你可要好好記得喔」。

「哇!花樣這麼多,我聽得都『醉』了。啊,頭暈了啦」。小伙子以手扶額,作勢向後倒。

「怎麼啦!怎麼啦!你們這些爺爺輩的,怎麼可以把小伙子給整醉了呢?老頭子,還不快去給他弄『醒酒』的來」。散婆端著一大盤柿子出現,劈頭就罵。

 

──    ──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gene8&aid=1416175

 回應文章

恰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酒量
2007/12/04 07:10

我不能喝酒

但是那些下酒菜

我很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