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銀髮照護迷思 你中幾項?
2013/05/28 15:30:45瀏覽117|回應0|推薦1

許多人認為老人家走得慢是正常現象,但醫師指出,銀髮族走路速度是活動力指標,走得越慢,死亡風險可能越高。康健雜誌一份調查顯示,許多民眾照顧銀髮族有迷思,常誤認為老人家走路慢是正常的,也誤以為跟老人家講話要拉高聲調、年紀大了晚上就會睡不好。

台灣已有262萬名老人,康健雜誌最近針對1075名、20歲以上民眾進行「照顧銀髮族迷思」調查,發現78%認為老人家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的,忽略長輩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視力變差等疾病。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國外研究證實,老人平常走路速度是反應活動力、體能的指標,每秒應該大於0.8公尺,也就是6公尺的距離應該於9秒鐘內走完。若發現老人走路速度異常變慢,應該要找出原因。

第二個迷思是57%的民眾認為跟耳背的老人家講話要拉高聲調。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詹鼎正說,用低沈、慢速度的方式說話,長輩才聽得清楚,建議聽力受損的老人,應配戴助聽器,才是解決之道。

一般人對老年人的第三個迷思是,誤以為年紀大了晚上會睡不好,以致於須要依賴安眠藥。他說,有些老人晚上9時睡覺,凌晨4、5時起床,算一算睡了6、7個小時,睡眠量已經足夠。若想晚一點睡覺,可在傍晚時曬曬太陽,或是下午做點運動,讓睡意晚一點來襲。

另外,50%的民眾認為老人家要吃糊糊爛爛的食物,比較好消化。但把所有食物都以調理機打碎,反而減低食欲,造成營養不良。詹鼎正建議,不好咀嚼的肉類,可以替老人家準備蒸蛋、絞肉等變化,但若牙齒掉了應做假牙,維持咀嚼功能。

陳亮恭也說,不少子女會買營養補充品表達孝心,不過也要注意,不要過度強調營養補充品的功能,例如補充銀杏萃取物僅對已失智的銀髮族有些療效,但不能預防失智。

文章出處: 聯合新聞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cheng01&aid=768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