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朗明哥吉他「桂冠詩人」──帕可.佩尼亞Paco Pena
吉他這個古老樂器在音樂史上沒有獲得大多數作曲家的青睞與背書,不像和它來自同一祖先的小提琴般地大放異彩,問題絕不是因為表現力的緣故,它優美的音色嬌嫩細緻,又可如狂風暴雨般地發出管絃樂的效果,不僅一次被偉大音樂家們稱讚有加,這一點吉他絕對在小提琴之上。而在發展性上,它從最早的五絃,改良成六絃、十絃,從地方性民族音樂、古典到現代民謠、爵士、藍調、靈魂,甚至搖滾音樂,幾乎都少不了它,小提琴在這一方面更是望塵莫及,或許是因為當初吉他被冠上「民族樂器」的頭銜而限制了它的出路,如果當時能有一位重量級的作曲家為它寫作一些作品的話,相信它至少可以從古典樂壇的「非主流」變成「主流」樂器!
在十六世紀時,由西班牙人首先發明了五絃的吉他,十七世紀進入義大利,於十八世紀末加上第六絃,後來即逐漸傳遍整個歐洲,十八、十九世紀也可以稱得上是吉他的「黃金時代」,這個時候吉他作曲家和演奏家輩出,在西班牙有梭爾(Fernando Sor)、阿瓜多(Dionisio Aguado)和泰雷嘉(Francisco Tarrega)等名家,在義大利則有鮑凱里尼、卡路里(Ferdinando Carulli)、朱利亞尼(Mauro Giuliani)、帕格尼尼、雷亞尼(Luigi Legnani)和卡爾卡西(Matteo Carcassi)等大師,都為吉他音樂作了最好的見證。在演奏家方面,它也像小提琴家一樣能有系統的分出派別和傳承,甚至在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都有脈絡可尋,我們如果把範圍擴大到整個吉他音樂種類的話,包括早期和現代,那麼具代表性的吉他演奏家的數量,絕非小提琴家所能比擬!
在古典吉他演奏家方面,從西班牙大師賽歌維亞以降可以說人才濟濟,耶佩斯、布林姆、威廉斯、羅梅洛家族等,又如索爾徹、巴魯耶可、費南德玆、帕克寧、山下和仁等都是箇中好手,尤其源自西班牙的佛朗明哥吉他,更是好手如雲,像里卡多(Nino Ricardo)以及蒙托亞(Ramon Montoya)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帕可.佩尼亞(Paco Pena)更是目前最頂尖的佛朗明哥吉他演奏家之一,尤其他於一九八一年在家鄉哥多華舉辦第一屆吉他音樂節,吸引了超過三十個國家的傑出吉他演奏家參與盛會,也讓哥多華城因為這一位世界級演奏家所造成的旋風而感到手足無措!
佩尼亞一九四二年生於哥多華,七○年代初期他首度前往倫敦,原先在西班牙式的餐廳裡演奏,之後又在Pub裡以演奏佛朗明哥和古典吉他維生,之後他返回西班牙,不過英國的熱情讓他覺得該地才是發展他個人事業的最佳地點。沒多久他再次前往英國,並以精湛的技巧征服英國聽眾,他的唱片不但銷售奇佳,演奏會更是座無虛席,此外,他還經常出現在電視頻道,其知名度之高以一個吉他演奏家來說實在少見。
一九七○年代初期,帕可自覺自己所建立起良好的聲譽,已足以嘗試將完整而純粹的佛朗明哥吉他介紹給英國聽眾,於是他成立了屬於自己的「佛朗明哥吉他公」,並相當成功地把這個藝術推廣到英國各地。除此之外,帕可還贏得了令吉他演奏家們垂涎的「拉蒙.蒙托亞大獎」,一九八五年他更被鹿特丹音樂院聘為世界首位佛朗明哥吉他教授,自此更確立了他為世上偉大的佛朗明哥吉他藝術家之一的地位。
帕可.佩尼亞目前的錄音幾乎都由英國的Nimbus唱片公司發行,其中有他的個人專集,也有和其他吉他名家的二重奏,甚至包括帕可自己作曲的《佛朗明哥彌撒》,每一張都值得愛樂者細細品嚐。第一張是他彈奏里卡多和蒙托亞的音樂(NI-5093),第二張是名為「阿查哈拉」的佛朗明哥吉他精選集(NI-5116),第三張是他和阿根廷吉他大師法魯(Eduardo Falu)的二重奏(NI-5196),第四張則是帕可自作的《佛朗明哥彌撒》(NI-5288),最後則是「佛朗明哥的藝術」(NI-7070/71)以及節奏禮讚A Compas(NI-7721/2)。
佛朗明哥可分為兩個不同的傳統,一個是較老的吉他配上安達魯西亞歌者,或者可以稱為佛朗明哥之歌的民族音樂,其次就是分離自上述傳統,由當代演奏家所發展出來的純粹為獨奏吉他的佛朗明哥。帕可在每張專集中都發揮他最深切的民族性,以及如行雲流水的技巧,他無比遼闊的音樂,所呈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民族音樂而已,他音樂裡的熱情、甜美,以及粗獷的民族色彩都琢磨得如高貴的藝術般,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