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別」挨罵了(220)兩岸關係研討會在雲南「騰沖」舉行?
2012/03/17 11:07:53瀏覽258|回應0|推薦1
羅致政:民、共可以求同存異

第十屆兩岸關係研討會昨天在雲南騰沖舉行。專家學者中有三位民進黨籍人士,圖為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中)。左前為前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淞山。
(中央社)
以學者身分到大陸參加兩岸關係研討會的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昨天表示,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可以求同存異,民進黨和共產黨之間也有求同存異的可能性,而兩岸和平就是共同的語言。

一同出席會議的扁辦前主任陳淞山,昨天發表「民進黨『破冰之旅』的登陸策略」,主張民進黨以「態度友善」的方法,將「中國」改稱為「中國大陸」;若中央黨部恢復設置「中國事務部」,也宜稱為「中國大陸事務部」或「兩岸關係事務部」。

大陸國台辦在台灣大選後第一次舉行的大型兩岸關係研討會,邀請藍綠學者參加,討論未來四年兩岸關係發展。綠營人士除了羅致政,還有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董立文以及陳淞山,兩人分別以「警察大學副教授」及「專欄作家」身分與會。

由於綠營人士較少公開參與大陸國台辦舉行的大型研討會,三位綠營人士在會上特別受到關注。羅致政在下午的小組討論中發言,不少大陸學者聽得特別專注也勤做筆記。

羅致政在發言中談到台灣政治情勢,民進黨對兩岸發展的看法以及民共兩黨互動的可能性。他指出,兩岸目前最大的風險與危險,不在任何一方的主動挑釁,而在可能的誤解、誤判,並因此造成衝突。

他說,民進黨也不希望製造不穩定乃至於戰爭,所以雙方「應多談點可以有共識的地方,少談點差異的地方」。共產黨與民進黨應有求同存異的可能性,而「兩岸和平」就是共同的語言。

陳淞山則強調,要突破「民共對話」的政治障礙,首先必須調整敵視中國大陸的政治心態,不要再「逢中必共」;而改變對「中國」的稱呼,是展現善意、開啟政治對話空間的敲門磚。他認為,此一政治障礙若被排除,民進黨就會被解讀是有誠意面對及解決兩岸問題的政黨,不是兩岸關係的「麻煩製造者」,也不會只是「亂扣紅帽子」的仇中政黨。

陳淞山表示,選民對民進黨執政能力信賴度不足的信任危機,主因是兩岸關係的處理能力無法獲得人民認同;黨內高層與政治菁英都相當清楚,民進黨倘若在未來四年內無法突破「民共對話」的政治障礙,掌握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某種程度的「話語權」,仍難突破執政門檻。

除了在稱謂上向對岸展現善意,陳淞山也主張,民進黨必須採取「策略靈活」的交往策略,不用過度擔心與中國大陸接觸對話、互動就會被對方「統戰」、「分化挑撥」。

【2012/03/1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羅致政:民、共可以求同存異 | 兩岸要聞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965552.shtml#ixzz1pGUvucQK
Power By udn.com


聯合滋事庫轉貼讀者指正,聯合報至今無回應。

mimick 發言於2012-03-16 06:45:53     
是騰衝,不是騰沖,不要對岸用了簡體字,我們腦袋也跟著換了。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6223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