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生活好一陣子了,對於當地新聞報導我還是有點不習慣,有相關工作者為大陸的新聞從業人員撰寫的新聞稿做了一番總結︰問候永遠是親切的,會議永遠是圓滿的,班子永遠是團結的,社會永遠是和諧的……類似的句型可以歸納出二十幾個,幾乎就要組成一篇新聞稿了。於是又有其他相關教學者,索性寫了一篇範文,只要填上不同的時間、地點、人名、活動名稱,就可以直接發稿了。
新聞寫作雖然不是文學創作,但是千篇一律使用同樣的形容詞依然讓人費解,是記者太懶?還是使用同樣的詞彙比較安全,不會出狀況?我至今不明白。但是如果因為報紙上、電視上相似度極高的國內新聞事件敘述(另一個怪異現象是當記者陳述的新聞事件發生在國外時,往往有較好的表現),就主觀認定大陸的新聞節目製作不如台灣,那可也不盡然。很長一段時間,國外新聞在台灣的電視新聞報導中所占比例低得可憐,攝影鏡頭永遠在島內轉,說是新聞滾動播出,從清晨六點到夜裡兩點,彷彿有多豐富,其實絕大多數是重複的,前一個小時和後一個小時的內容幾乎一模一樣。國際新聞得不到關注,還不如島內一隻雞生下一枚怪蛋,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視野和心態難免受到局限,可是乍看僵化的大陸央視新聞,每一天卻有相當比例的國際新聞。
還不僅是新聞節目,從小我可以說是看美國影集、影片長大,台灣不僅院線片以美國為大宗,電視上播放的影集也是,《慾望城市》、《CSI犯罪現場》,早一點的《急診室的春天》、《飛躍比佛利》、《洛城法網》,更早的《霹靂嬌娃》、《檀島警騎》,雖然我的英語沒有因此進步,但是思考模式多少是美國化了的。大陸的電視節目有法令限制,對單一國家的影片播出數量有所規定,這樣的政策結果使得大陸電視上可以看到許多我十分陌生地區的影片,例如:希臘、捷克、印度、泰國、緬甸、越南……陌生到我幾乎以為那些地區是不拍攝影片的。
不同的觀察視角可以讓我們的心態更寬廣、視野更豐富,畢竟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永遠只注視著自己的腳趾,怎能知道天下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