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只有一位國父(完整版)
2010/08/16 10:07:09瀏覽930|回應0|推薦4

胡佛(中研院院士)

周陽山(監察委員)

                         

自上週一,為文檢討文建會出資拍攝紀念國父紀錄片的相關爭議後,引起各界多方的關注與討論,這確實是一件近年來深具意義的重大公共議題。我們現在綜合各方意見提出一些看法。

(一) 我們從不反對以人性觀點及生活角度探討孫中山,並進行自由創作但平路女士的發言與見解,卻出現許多違背基本史實和憲政常識的誤解。如指出,國父過世當時媒體主要關切的是中原大戰,因而缺乏詳細報導;但平路女士竟不知,1930年的中原大戰是中山先生過世後好幾年才發生的事;且國父過世的消息,當時各地均有大幅報導。

(二)國父的確「是人不是神」。對於過去威權時代將孫中山神格化的作法,我們從來就不贊成;近二十年來,伴隨台灣民主化進程,國父早已從神壇走下,年輕世代對國民革命的瞭解也不多。至於有關西方學界對國父的評價,則褒貶均有,但肯定遠多於否定。他們普遍認為,孫中山可能是所有近代中國的領袖中,「最受中國人普遍敬重的一位」。曾任美國亞洲學會會長的著名歷史學者,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韋慕庭(Martin Wilbur) 指出,孫先生被視為革命「公認的主要倡導者」,韋慕庭也同意以色列學者史扶鄰(Harold Z. Schiffrin)的觀點,「孫中山對革命的最大貢獻,是他的樂觀主義,當其他革命同志對革命絕望之際,他仍努力不懈的在海外奔走…可說是居功厥偉。」如果我們忽略這些具體的史實與研究成果,甚至故意說,孫中山男性荷爾蒙太過旺盛,結果造成三個寡婦,這種譁眾取寵的詮釋方法,難道不是輕侮傲慢嗎?

(三) 平路女士曾引用列寧的話來貶抑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地位。她說「連列寧都笑他天真、無知』她又說中山先生欠缺抽象思考的能力,認為中山先生的著作與思想都是拼湊的。平路女士所指中山先生的天真無知,完全是負面的貶義,而列寧所講的正面的推崇,原文用的是naïveté一字。在列寧的《中國的民主和民粹主義》(Democracy and Narodism in China,1912)一文,在 naïveté一字之前還有一字virginal,這兩個字連起來看,正確譯文就是赤子之心,這是列寧對中山先生由衷的讚美,但平路女士誤解原意,而在字面上移轉焦點,糾纏不清。列寧在文中還說,這位 亞洲共和國臨時大總統是充滿著崇高精神和英雄氣概的革命民主派,難道這是列寧嘲笑孫中山天真、無知嗎?

(四) 至於平路女士是否適宜擔任國父紀錄片的製作人,學者在討論中也表示了他們的看法。台大名譽教授劉廣定即指出,平路所說當中山先生去世時,只有地方報紙,以一則小新聞處理噩耗,那根本是違背史實,因之他認為平路不適合擔任製作人,甚至建議監察院阻止文建會,寧願不拍此紀錄片。台大教授林火旺則強調平路女士指責中山 先生欠缺抽象思考能力,主要因為未讀懂中山先生著作而出現錯誤。所以從納稅人的立場上,反對用巨額公款支持一個不懂孫中山的人來製作紀錄片。另外中研院前史語所所長管東貴,看了平路女士的言論,指出由她製作紀錄片對國家建設大概不會有多大正面的作用,於是建議有關單位,另撥專款請她從事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文學創作。上述三位學者的高見,我們非常敬重。實際上,監察權行使的對象,是公務機關的文建會,並非不具公務員身份的平路女士。日前,文建會盛治仁主委已對外公開宣佈:平路女士並非該片製作人,亦非監製,僅係不支薪顧問。她對孫中山相關認知的發言,既不代表文建會,也不代表製作單位,純粹是個人見解。盛主委既然有此宣佈,目前監察權對文建會的行使已無必要。我們當然要繼續注意文建會的日後作為,希望拍出一部既重視人性與也符合史實的優良紀錄片。

     19111013日,美國紐約時報刊載有關「武漢起義」來訊時曾指出(當時中山先生正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反滿領袖孫逸仙,若計畫未失敗,將被選為總統。」如果沒有國父和革命黨人的犧牲奮鬥,中華民國是否能成立,殆成疑問因此,紀念民國百年,吃果子拜樹頭,就不能不飲水思源,瞭解國父和革命志士建國的艱辛歷程。畢竟,我們只有一個經由十次革命而成功的中華民國,我們只有一位可敬的國父。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ungshanchou&aid=432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