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永享安寧
2014/06/07 16:06:23瀏覽223|回應1|推薦0

死亡是個謎,但沒有人能免於一死,也沒有人可以預料自己將如何死與死亡的那一瞬間。想死、計畫死亡是一回事,真正停止生命現象:心跳、呼吸,又是另一回事;人不是生命之主。筆者生活在平均年齡約八十五歲的年長姐妹中間有半年了,去年十二月間,兩位九十歲以上的姐妹曾先後出現氣息奄奄的狀態,其中一位還發生腹瀉,發出類似腐敗的惡臭,送去醫院急診,查不出什麼。大家都認為她們不久會離開塵世,在她們床邊為她們的平安離世而祈禱,沒想到,兩三天後又恢復生息,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但明顯的,變得更衰弱了,沉睡的時間更長。 誰也無法料定“那一瞬間”何時到來。經常面對人的死亡及時刻的不確定,並不表示對生命終結麻木,一方面為她們不再受病痛的折磨而慶幸她們解脫了。另一方面,人性上會感到捨不得,頂多受親近程度的影響,對於甲和乙的懷念有差異。

        今年二月、三月,接連地送走了兩位姐妹。德雷姐妹出現不吃不喝,氣息微弱的狀況不到兩天,在主日彌撒結束不久後,呼出最後一口氣。經過團體負責人在禮儀公司與主禮神父之間一番協調,殯葬彌撒恰好在二月十一日,露德聖母顯現日,德雷姐妹的最愛呢 ! 另一位,佳德姐妹則十天不停止進食,呼吸急促,為減少她的不適,和補充身體最基本的需要,我們的“居家”護士為佳德姐妹作紓緩呼吸和打葡萄糖,而在進行護理前,總會先在她耳邊輕聲告知將要進行護理的項目,我們完全信任護士,只留一位守候在佳德姐妹身旁,其他人各自默默地祈禱,給她所需的清靜,就連平常最無自我控制、大聲喳呼的畢姐妹都悄然無聲,筆者深深感受到對臨終者的一種尊重。佳德姐妹三月十六日下午三點三刻結束塵世之旅,當天也是主日。德雷姐妹的殯葬彌撒那次,筆者負責選放音樂,尤其在彌撒之前的靜默時段,和移靈時刻,必須留在聖堂內,因而無法參與入殮禮。至於佳德姐妹,她過世後,筆者有較多的參與。禮儀公司將佳德姐妹遺體從房間移放到一個小廳,打理遺體的過程,只有禮儀師及他的助手,當他完成一切,所有姐妹才可去瞻仰與祈禱;不像在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中,禮儀師必須當著亡者家屬的面為亡者淨身。佳德姐妹神態安詳,十分自然,甚至覺得她還有呼吸。筆者打心底驚嘆,佩服禮儀師的專業。

       這回從將遺體移放到棺木到入殮,筆者也在場,還有五位姐妹,四位男士有條不紊、敬謹地進行著每個步驟,等我們完成入殮禮,他們的封釘動作,也是肅穆的,這是禮儀的精神  ! 之後才知道,五年前的禮儀公司行事很草率,許多與市政單位有關的事務一概不管,而目前的這家公司,除了主禮神父由我們這方聯絡,其他都包辦了,減少喪家的奔忙,包括當特約醫師遠行無法做死亡鑑定證明,遺體停放家中沒有冰櫃,他們會約緊急救助單位的醫師,以爭取時間。
        簡單、莊嚴的殯葬彌撒,加上禮儀公司人員專業的服務,感覺上送行沒那麼沉重,
且感到安心。送終可以這麼安然詳和,人生最後一段路可以如此,是個福分。佳德姐妹離世前一天,筆者配合她的呼吸,在她耳邊重覆唱著:「喔! 我的喜悅,我的希望,主是我的歌 ! 寬恕來自於祂 ! 在祂內我期望,我不感到害怕 ! 在祂內我期望,我不感到害怕 !   」稍早,當筆者唱這首歌時,佳德姐妹深吸口氣輕聲說:「是的 !」意識到這首歌為她帶來深刻的平安,便在她生命跡象減弱時,再唱一次  ! 陪伴她生前需要交託放手的最後時刻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musique&aid=13955930

 回應文章

客旅貞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10 11:12

近來一直思考sense of community。

一些年老的人怕獨居,就是害怕過世時,孑然一身,無人善後。

但是在基督裡,我們是在同一個身體裡,必須彼此關顧的。看到你描述禮儀公司的周到,很感動。他們的參與和服務,也是這個community的一個重要部份。

小河(ymusique) 於 2014-06-11 03:54 回覆:
貞吟:
在法國,很多老人怕失去自主權,(而且費用很高)而選擇獨居呢!
真的無法自理了,才去安養院!
每回有酷暑,就會看到鼓勵訪視獨居老人的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