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2/29 00:02:22瀏覽1463|回應1|推薦59 | |
初讀《論語》的第一個反應是如此經典為什麼有許多文詞不通的篇名,後來得知《論語》二十篇是孔子和弟子對談的記錄,每一段談話都沒有特定的主旨所以沒有標題,後人引用時需要辨別就以每段開頭兩字或三字為篇名.不過很多篇的開頭是「子曰」或「孔子」,為了避免重複就跳過這些字,第一篇開頭是:子曰:「學而時習之...」,所以「學而」就成了篇名.不知道是那位聰明人發明這樣方便又實用的命名法,我以為這個妙招應該是世上絕無僅有,最近發現西方也有人用這一招. (一)1873年美國作曲家Ira D. Sankey的一本聖歌合集《Sacred Songs and Solos》的目錄裡有一首是「There is a land mine」,乍看之下像是說「有地雷」,其實是截取自第一句「There is a land mine eyes have seen.」 (二)美國雜誌《Sunday Times》1964年有一期裡一位先生說他看一本聖歌譜裡有一首歌名為《’O Lord, what boots》,好像是問「主啊!什麼靴子?」,原來那首歌的第一句是「’O Lord, what boots it to recall, The hours of anguish spent.」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