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23 22:32:15瀏覽2144|回應1|推薦65 | |
最近正在讀英國小說家史密斯(Zadie Smith)的散文集《Feel Free》,我不是她的小說迷,買這本書的原因是它的題材五花八門很合我的味口.其中有一篇是一部電影的觀後感,我沒有看過這個電影但是久仰大名,它是2010年的《The Clock》,英國藝術家馬克雷(Christian Marclay)從古今電影(不論語言)裡找出有時鐘或手錶顯示時間的片段或者劇中人物提到某一時刻的片段為基礎,參入適當的前後片段做連結,依時間順序剪輯成一部24小時的電影.一天裡的每個鍾點都要有,不知道花了多少時間去蒐集. 我覺得這部電影很特別值得介紹一下,以下是我這幾年來得知的一些資料: (一)放映時戲裡戲外時間同步,這部電影是名副其實的一個時鐘. (二)自然不能在一般戲院放映,只有幾個有會堂的美術館有興趣花錢購買複本放映,所以即使有空閒的人也不見得看得到.放映室裡依馬克雷的要求提供沙發(下面左圖),座位不多加上觀眾進出時間不定,有時要排長龍(下面右圖,帶了大包小包準備長期抗戰).這張相片的地點是美國《舊金山現代美術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因此有很多東方面孔. (三)台灣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有一景上榜,沒有詳情.非英語片段不加字幕,應該是因為沒有劇情. (四)當然無法一次看完,不過這電影沒有頭尾,何時進出沒有差別.只是有重新排隊進場的麻煩,萬一錯過想看的時段要改天同一時間再來. (五)有些觀眾照正常作息時間表,例如吃飯時間就有不少人離座,半夜時間很多觀眾當場睡大覺,聽說還有人設手機鬧鐘起床繼續欣賞. (六)觀眾應該不是為演員而來,但是古今大明星出場時還是會引起騷動. (七)只看和時間有無關連選片段,是否經典不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早上6點有美國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的一段:主角霍克(Ethan Hawke)朗誦詩人奧登(W. H. Auden)的詩《As I Walked Out One Evening》,我覺得那句「You cannot conquer time」很適合這部不配合觀眾時間,不等人的電影.不過這部電影沒有主題,馬克雷可能沒有這個意思. (八)雖然看過的人都只是覺得有趣而已,但是也沒有聽說有因不滿而離座的,我覺得這部電影創意脫俗,其實是一件美術作品,不必當作一般的電影來評判好壞.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