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2/04 20:18:41瀏覽517|回應0|推薦4 | |
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 英文名稱:Calabash Gourd , Bottle Gourd 科名: 葫蘆科(Cucurbitaceae)、葫蘆屬( Lagenaria) 別名:別稱 蒲瓜、扁蒲、瓠瓜、瓠仔、蒲仔、匏仔等。 注音: 瓢(音ㄆ一ㄠˊ)、蒲(音ㄆㄨˊ)、瓠(音 ㄏㄨˋ)、 匏(音ㄆㄠˊ) 。 過去有人 認爲 「瓢瓜」的原産地 是印度與非洲。但據 考古資料 記載,亞洲的中國、泰國,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非洲的埃及,都曾 出土過 石器時代的「瓢瓜」化石。 「瓢瓜」是 我國土生土長的植物,不是 從外國 引進的;當然,也 沒有資料說明,「瓢瓜」是由 我國傳到外國的。 「瓢瓜」 是屬於 葫蘆科 葫蘆屬 的一種植物,它是 一年生 攀緣草本,具有 軟毛,卷鬚分枝;卵圓形的葉子互生;夏秋 開白色花,雌雄同株。 「瓢瓜」藤 可達15米長,藤上 有毛,葉子 橢圓狀或心狀。果子 可以從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 可達一千克。「瓢瓜」喜歡溫暖、避風的環境,幼苗怕凍。 「食用」: 「瓢瓜」的果實, 在未成熟的時候 都被 供作 食物。在中國烹飪中,「瓢瓜」 可以做湯或者炒菜。在日本「瓢瓜」果肉 被曬乾食用。在中美洲 「瓢瓜子」與其它香料一起 做飲料的添加劑。此外 「瓢瓜」的藤和葉 也可以食用。 「容器使用」: 木質化的「瓢瓜」 可以用來製作 「葫蘆」,當作 酒壺、水壺使用。將「葫蘆」 剖成兩半, 可 製作 舀水、淘米等的「勺子」。 《神農本草經》中醫 認為 「瓢瓜」有 利尿消腫的作用,《傷寒類要》認為「瓢瓜」 可 醫治黃疸。 《堯典》中 匏 (即瓢)爲八音之一。所謂 八音是「金、 石、 絲、 竹 、匏 、土 、革、 木」。匏是 製作樂器的重要原材料,其價值 不亞於絲、竹。直至 今天 在中國西南的少數民族中 依然有 用匏 製作的樂器。在漢代的《禮樂志》,稱爲「葫蘆笙」。在民間 稱爲「葫蘆蕭」 或「葫蘆絲」。 若用 各種材質 仿「葫蘆」或在「葫蘆」上 雕、畫、烙、塑 則 成為 「藝術品」。「葫蘆」是由圓構成的,象徵著 和諧美滿。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質生活中 占有重要地位,而且 與文學、藝術、宗教、民俗、神話傳說 乃至政治等關係 也十分密切,無疑是 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千百年來,「葫蘆」 是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 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是 中華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徵。 【爲什麽「瓢瓜」名稱 衆說紛紜?】: 一、因爲 瓢瓜 有很多品種,古人有 各種 分類方法。如 陸佃《碑雅》認爲:「長而瘦上曰瓠,短頸大腹曰匏」、似匏而圓曰壺」。他的意思是瓠、匏、壺是三種瓢瓜的名稱,其區別主要表現在外形上。瓠即現在用來當菜吃的瓠瓜,細而長,猶如絲瓜;匏即農家作水瓢用的瓢葫蘆;壺即扁圓葫蘆。 二、古人 認爲「瓢瓜」的性質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名稱 也就 有所不同。有人 認爲 就其質而言,「瓢瓜」 有甘、苦之分,甘者曰「瓠 」,又曰「甘瓠」;苦者曰「匏 」,又曰「苦匏」《毛詩陸疏廣要》。 至於「茶酒瓠 」、「藥壺蘆」,皆 因 用途而名之 。 「瓢瓜」與中華文化關係密切。中國 最早 將瓢瓜 稱為瓠、匏和壺。在《詩經》、《論語》中均有提到瓢瓜。例如《詩經 邶風》云:「匏有苦葉,濟有涉深 」;《詩經 衛風》云:「齒如瓠犀 」;《詩經 豳風》云:「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 詩經 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 」。 《論語 陽貨》云:「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論語 雍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 也不改其樂。賢哉 回也。」 從《詩經》記載的時代來計算,我國 栽培「瓢瓜」 也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詩經》之後,記載 「瓢瓜」的文獻就更多了。據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統計,提到 瓢瓜的古書 有近百部(篇)。在這些書裏,有的 寫「瓢瓜」的種植方法,有的 寫「瓢瓜」的食用、藥用及日常器用的價值,有的是 歌詠 「瓢瓜」的詩文,還有 大批 有關「葫蘆」的神話傳說故事。 「葫蘆」 往昔 大多數的人 都見過。「葫蘆」 口小肚大,可 廣納四方財,用以象徵 財庫飽滿,納財致福,增加財運,還有 收煞除厄的功效。此外,居家風水 若有 穢煞之氣,或氣場不利,導致 有礙 身體健康,也可以 用「葫蘆」來化解。 很多神仙、神醫 也都 身背「葫蘆」或腰懸「葫蘆」,如 八仙中的鐵拐李,壽星 南極老仙翁與濟公活佛等。所以 自古以來,從事 醫生、占卜、風水、算命或看相職業的人,都喜歡 在家中或辦公室中 掛個「葫蘆」,來 催旺自己的事業;這說明 傳說「葫蘆」具有 開運、化煞和保平安等作用。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