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18 09:57:00瀏覽5495|回應0|推薦21 | |
立山黑部 說到「雄山」,大家可能很陌生,但是如果講日本「立山黑部」,大家肯定熟悉多了。立山是山、黑部是峽谷,一般如果旅行到立山黑部,通常是坐纜車或是搭高原巴士到「室堂」,這個地方不是山頂,是高原,高約2400公尺,一般遊客通常會到那欣賞山景、湖泊、地熱、積雪等等。而室堂的上方就是「立山連峰」,連峰的第一個峰雄山剛好有3000公尺,是日本小學生畢業時最常去的一個畢業禮,就像他們的成年禮一樣。 日本人一輩子至少要爬一次富士山,所以他們的成年禮就是爬富士山,台灣有些學校的小學生畢業也要爬玉山、初中畢業要泳渡日月潭、高中畢業要自行車環島一圈。 立山連峰,劍岳
立山連峰其實蠻雄壯的,要從雄山走到另一端的別山,再往劍岳前進,大概就要兩天的路程。而雄山離室堂就只有兩公里,大概兩個小時可以走到,不過路程前一公里較平緩、但後一公里就會非常陡。
這次我去日本爬立山連峰的時候,剛好碰上一批小學生,當然小孩不適合走到劍岳,他們爬上雄山後就會折返回去。路途上看到他們分成各班,同班同學要走在一起,不同班不能混在一起走,整齊的分班前進。 小朋友有的體力很好會走在前面,有的體力不好會走在後面,但事實上,老師要求他們同班的要走在一起,不會有人超前或落後,體力比較弱的,老師會去幫忙或叫強壯的同學幫忙。他們每走一段路,老師就會讓他們坐下休息,這時候,他們也會乖乖地坐下來,很整齊,不太像台灣的小學生常嘻嘻哈哈的玩樂。他們也是男女合班,看起來氣氛也都很好,不會說男生去欺負女生或是女生爬不動哇哇叫之類的。 還有很特別的一點,他們的辨認方式很清楚,一個班全部戴白色的帽子、一個班全部戴紅色的帽子,每班不同,很容易認出學生是哪一班。
訓練團隊精神 看到這有了幾個感想:第一是他們不只訓練學生的體力、耐力,而且是全班一起,有沒有人缺席我不知道,是強制還是志願參加的我也不清楚,但看起來是有規劃好的整齊行動,第二,他們訓練的是團隊精神,日本學生的生活教養,顯然比我們小學生要來得好!他們功課如何,我們無從得知,但從他們的紀律、學生之間互動的模式,看了讓人覺得「生活教育就是日本教育的重要一環」。 這兩個鐘頭的路程,這些小學生至少爬了三個鐘頭,來回大概就花了四、五個鐘頭,這段路程並不是很輕鬆的,有很多具挑戰性的路段,雖然比較難的那部份只有一公里,但還是要沿著一路上大大小小的石頭往上爬。 為什麼還會把雄山當成畢業禮,我也不知道,只是從這樣小小的登山片段來看日本小學生的教育,其實是有許多我們可以去學習的。「生活、紀律、團體」可能比知識的教育要來得更重要。 日本的登山運動 我不是假日去,所以登山路上都只看到老年人跟小學生,可能假日就會有一些上班族、青壯年人口。老年人,他們退休了有時間,可以把登山當作他退休之後休閒娛樂的一部份,但我想台灣目前應該還沒有這種以登高山作為退休嗜好的運動風氣。 我去日本爬了三次山,從富士山、槍岳到這次的立山連峰,除了富士山之外,幾乎都是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外國人大概都以富士山為目標,雄山就反而變成是日本小學生的一個很傳統的畢業禮。 相對的,日本的登山設施、住宿、飲食等服務是非常方便的,可近性很高,讓登山變成一種很容易、很安全、很愉快的休閒活動,而不是像在做苦行僧一樣刻苦,跟台灣逃難似的登山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