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
2006/04/04 13:04:50瀏覽1030|回應0|推薦4

大學期間,葉金川參加山地服務,深入到「沒水,沒電;喝山泉水,點蠟燭,燒木材」的原住民部落。他發現有些原住民在跌倒後,就變得有些遲鈍。從醫學的專業,他知道這是「腦出血後遺症」。可是在偏遠的山地,資源如此缺乏,一天只來兩班公車,連醫生都沒有,就算要看病,哪來的醫藥費呢?那時,他心中默默的許下志願,希望有一天「建立一個制度,讓所有窮苦的人,都可以得到醫療的照顧」。

醫學院畢業,他可以像許多人那樣,選擇有高收入、高社會地位的醫生當職業。但他總是想:「有什麼方法可以實現我的夢想,照顧更多貧病的人呢?」

就在他徬徨時,老師陳拱北教授給了他關鍵性的啟示:「當一個醫生,可以照顧幾個病患,但做公共衛生,你可以救治更多人。」他決定選擇留下來跟著老師做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的研究。

畢業後,陳拱北教授特別推薦他到衛生署擔任技正的工作。一年後,他考上公費留學,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當時,李國鼎所主導的科技顧問小組為了培育台灣的科技人才,正在向全世界的華人廣發「英雄帖」,號召有志之士回台貢獻所學。當時行政院長孫運璿從菲律賓把許子秋找回來當衛生署長。許子秋做的第一件事,是加強團隊陣容。他找來找去,發現正在哈佛唸博士,有工作經驗,又有工作理想的葉金川,正是他在找的人,於是一通電話,號召他回國服務。葉金川的想法倒是很單純。他認為自己拿的是國家的公費,只要國家需要,就該為國家做事。二話不說,他放棄哈佛高學歷,束裝返國

接下來的工作,則是被視為「不可能任務」的全民健保。當時社會充滿疑慮,批判之聲不絕於耳。但葉金川卻以「做公益」的心情,打定主意,不管以後會不會身敗名裂,只要清廉自持,好好做完這一件事,讓所有的窮苦的人,偏遠地區的人,都可以得到醫療照顧,此生的願望就足矣

以這樣的心情,他一步步完成健保的規劃,排除萬難,逐步實現。雖然今天的健保財務出了問題,但健保照顧了弱勢者就醫的權利,保護了更多窮苦的人,這是無可置疑的。目前,該改善的,是健保的執行面,而非取消這個立意良好的制度。

從民國71年到87年,葉金川的公職生涯走得艱辛,但他一點也不後悔,因為他知道,他做了一件對的事。但日益複雜的政治環境,卻讓他單純的公益心日漸為難,而有一種不如歸去的感受。他回歸教學,擔任慈濟大學公衛系的教授,也擔任董氏基金會的執行長、仁濟院院長。他開始規劃一系列公衛的書,推廣理念,讓未來的醫學院學生有理論與實踐的經驗可循。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staipei&aid=226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