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0 15:36:23瀏覽411|回應0|推薦0 | |
花蓮觀光新型態 母雞帶小雞 日前走訪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在萬榮工作站主任莊明順解說下,瞭解園區過去、現在與未來。參訪時雖然遊客如織,卻多半只停留1、2小時而已;即使入園車輛行經長橋里及萬榮村,也沒有替村莊帶來經濟效益,相當可惜。我認為未來可以林田山文化園區為中心,同步營造長橋里、萬榮村的客家、原住民特色,帶狀連結起來發揮觀光聚落效果,地方才有收益。 林田山舊稱「摩里沙卡」,伐木業興盛時期曾吸引眾多人口聚集,為林田山贏得「小九份」、「小上海」美名。隨著政府林業政策改變,造林取代砍樹,林田山逐漸轉型成林業文化觀光園區。近幾年花蓮林管處陸續舉辦林田山音樂會、林田山木雕季活動,拓展林田山觀光人氣,值得肯定。 林田山緊鄰萬榮村與長橋里,前者是太魯閣族村落,有著美麗部落手工藝品及在地文化、風味餐;後者是客家聚落,豐富客家風情與客家美食等你發掘,如果能花點心思營造這兩個村落社區特色,藉著「樂活地圖」概念,把社區食宿、旅遊動線、特色小店、文化導覽與林田山文化園區結合起來,利用鐵馬或步行樂活漫遊,近距離欣賞林田山、萬里溪畔農村風光,延伸觀光旅遊動線,趁機推出林田山一日遊、二日遊行程,商機無限。 其實花蓮不只有林田山而已,北、中、南還有很多個別景點,然景點的延伸性略嫌不足,如何讓這些景點發揮母雞帶小雞功能,整合周邊人文及遊憩資源,形成觀光產業聚落,才能因應現代深度旅遊的風潮。 而具體有效做法就是由政府引進民間建築、空間規劃、社區營造專才,協助社區、部落找出、發展自己旅遊特色。出版樂活漫遊地圖,納入周邊景點旅遊資訊與簡介,培訓在地導覽解說人才、鼓勵遊客用腳或自行車慢活欣賞花蓮之美。 當然,公共設施的改善是政府責無旁貸責任,提升部落社區觀光條件、改善環境清潔度、搭配村落周邊田園風光和四季花海,讓花蓮觀光不再僅是穿透式旅遊而已,透過聚落型旅遊、整合型旅遊產生觀光聚焦,擴大觀光旅遊產業效益,年輕人才會願意返鄉投入、創業。 觀光不是口號,也非一陳不變,唯有走在時代尖端秀出自己特色,才能吸引遊客帶來商機。過去我們做到了!每兩年我帶領團隊成功打造出深具特色休閒旅遊據點,未來我還將每年篩選十個部落、社區,塑造觀光休閒新地標。
|
|
( 時事評論|其他 ) |